原帖由 kei_hk 於 2013-12-13 14:14 發表 
如果真係架空去處理人車爭路﹐先要解決總站入大馬路一小段的問題。
在這個路口﹐上面有一條行車天橋﹐如果在上面經過﹐便要在極短距離下要爬升達5層樓高度﹐對於鐵路來說似乎係無可能的事。
上述路口之後﹐會有一條行人天 ...
鳳翔路路口至元朗站, 路口眾多,也有行人行車天橋, 幾乎無可能
個人認為可由朗天路水邊圍站至鳳翔路大棠路站架空較現實
鳳翔路路口至元朗站維持地面, 但加強管制車輛, 減少越過輕鐵路軌
(如禁止鳳翔路往青山公路北行, 青山公路來往安樂路只准經行車天橋, 取消現時橋下紅綠燈橫過)
by the way, 數年前,元朗區議會曾研究大馬路擠逼/輕鐵架空問題, 但好似無下文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13-12-13 15:40 編輯 ] |
|
|
|
|
原帖由 4437 於 2013-12-13 13:56 發表 
輕鐵好處在於可以幾道車門一齊開,乘客可以快速上落。
試問巴士又有冇可能做到?輕鐵要停20秒上既客,巴士已經可能要上2分鐘。
同意
現時輕鐵效率確實唔高, 但如果要替代輕鐵, 一定唔係巴士
尤其屯元天覆蓋甚廣, 由南至北, 東至西, 全香港新市鎮都未有如此規模
上落時間, 轉乘, 路線覆蓋等也一定做不到輕鐵的程度
但自從西鐵通車後輕鐵路線重組失敗, 尤其是614/5/P這個畸胎誕生後
無論路線, 設施, 班次, 聯合/協調班次, 都有好多地方可以改善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13-12-13 11:58 發表 
又未必癱瘓既,好似馬頭圍道咁,每邊各封一段時間,仍然可以雙程行巴士。
但問題係輕鐵帶來的效益是否足以抵鎖工程開支,唔好忘記旁邊有條西鐵,
直線距離350米,大約等於彌敦道行去渡船街,或紅磡站去港晶,我覺得其實好近。
大馬路 ...
作為元朗西鐵/輕鐵使用者, 確實西鐵元朗/朗屏跟輕鐵路線距離不遠
但當前往部份位置如教育路, 千色廣場一帶, 距離便是輕鐵與西鐵距離再額外加上輕鐵往該些地點的距離, 加起來距離便不少
(尤其是這個路程不是直線寬闊任你行, 行千色廣場/大棠路/教育路/大馬路簡直係玩欖球咁滯... 喺元朗呢度行350m, 仲慘過行運動場2個圈800米)
以及有時拎重野/怕行天橋上上落落, 大馬路輕鐵就很近可以上車了
工程開支肯定不能直接全部兌換經纃效率,
只為換來區內居民/道路使用者較舒服的體驗
就像屯門公路擴闊拉直一樣
MTR肯定不會埋單, 爭在政府肯唔肯磅水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13-12-13 15:54 編輯 ] |
|
|
|
|
原帖由 ccchhhuuunnn 於 2013-12-13 03:20 PM 發表 
鳳翔路路口至元朗站, 路口眾多,也有行人行車天橋, 幾乎無可能
個人認為可由朗天路水邊圍站至鳳翔路大棠路站架空較現實
鳳翔路路口至元朗站維持地面, 但加強管制車輛, 減少越過輕鐵路軌
(如禁止鳳翔路往青山公路北行, 青山公路來往安樂路只准經行車天橋, 取消現時橋下紅綠燈橫過)
by the way, 數年前,元朗區議會曾研究大馬路擠逼/輕鐵架空問題, 但好似無下文
要改善擠迫﹐一係限制車輛駛入並擴闊行人路﹐但係對商戶都好大影響﹐好難取得共識。
而且﹐隨之而來便是內街擠塞。現時內街情況都唔係話好﹐一旦限制行大馬路﹐內街情況真係唔敢想。
架空問題﹐暫時唔講錢的問題。
我著眼在架空後﹐行車天橋下的空間﹐係唔係真係可以釋放出來行車。
大家要明白天橋係要柱位﹐上面有車站便要有上落橋的設施﹐2樣加起來﹐又是否同現時路面輕鐵站+路軌的闊度相約﹐能否增加行車線?
這一點我是成疑的。
如果可增加的路面係很有限﹐例如不足以增加行車線﹐這樣好似不值得做架空工程了。
好粗糙去評估﹐柱位會等同中間2條路軌的空間﹐上落的樓梯有如月台的闊度。
結論係......... 可能只係令原本唔夠標準闊的行車線變成標準闊度﹐無條件增加多1條單向行車線。不過﹐部份地方的行人路可以擴闊或者可以有巴士站灣﹐幫助大馬路提高車輛流量。
短期可以做的﹐便是研究限制中間一段大馬路﹐所有橫街出入的車輛﹐都不可橫跨輕鐵軌﹐全部要在頭尾去橫過掉頭﹐但係會令內街加重交通流量。
又或者研究輕鐵在此段路再沒有優先使用權﹐跟其他車睇齊。並且加上如沒有輕鐵等燈﹐可以直接skip輕鐵的綠燈。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3-12-13 17:19 發表 
要改善擠迫﹐一係限制車輛駛入並擴闊行人路﹐但係對商戶都好大影響﹐好難取得共識。
而且﹐隨之而來便是內街擠塞。現時內街情況都唔係話好﹐一旦限制行大馬路﹐內街情況真係唔敢想。
架空問題﹐暫時唔講錢的問題。
我著眼 ...
架空後空間問題確實值得研究
先說大馬路闊度問題
現時車路正常情況下可做到兩個方向各兩條行車線
只是近轉彎路口(如擊壤路) 及輕鐵月台出入口凸出位置, 只餘下一條行車線
保守估計, 橋柱約佔一條行車線闊度, 餘下應大部份可做到雙向三線, 少部份雙向兩線(如擊壤路至豐年路站)
上落架空站則較難搞
水邊圍站可重建現有天橋,豐年路站可利用元朗廣場及重建現有天橋做上落, 問題不大
反而康樂路站及大棠路站附近沒有商場接駁, 難度高很多 (或者兩個站合併, 東行可用開心廣場, 起碼用到一邊)
以上全屬幻想, 要好多野配合先得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13-12-13 17:45 編輯 ] |
|
|
|
|
其實大馬路入地又唔得...高架又唔得...
如果想搞唯一方法就係起現代化電車...
同其他路面交通工具share行車線... |
|
|
|
|
興建元朗北及元朗南輕鐵支線,同時大馬路一段改為「電車式」行走,將軌道改為行走外線,月台設置在行人路上(當然月台要容許行人穿梭),情況就像現時巴士站設立在行人路上般。
同時,將大部分服務改為行走新支線,而大馬路的輕鐵班次減少,甚至只提供「元朗循環線」服務,加強接駁朗屏及天水圍站。 |
|
輕鐵是西北的生命
|
|
|
原帖由 lrt505 於 2013-12-13 18:49 發表 
興建元朗北及元朗南輕鐵支線,同時大馬路一段改為「電車式」行走,將軌道改為行走外線,月台設置在行人路上(當然月台要容許行人穿梭),情況就像現時巴士站設立在行人路上般。
同時,將大部分服務改為行走新支線,而大馬路的輕鐵班 ...
但將大馬路一段改為「電車式」行走的話,月臺的存在就不便傷殘人士使用行人路  |
|
|
|
|
原帖由 MB452 於 2013-12-15 14:32 發表 
但將大馬路一段改為「電車式」行走的話,月臺的存在就不便傷殘人士使用行人路
輕鐵月台高91cm,約比行人路高80cm,若斜道為1:10,再加上中間有1米的「緩衝」,斜道全長只是9米。即是說,只要月台尾與路口有9米距離,就可以將月台當作行人路使用,同時沒有「梯級」的出現。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輕鐵是西北的生命
|
|
|
輕鐵要加班,就應該買新車
1027,1115,1117,1118退左,唔少站都出現上唔到車既情況,又有4架車退左,供不應求情況只會更嚴重
但係要變高架橋,係依家住宅咁密集既情況下,我好懷疑你咪可行,況且工程太大,要用唔少錢 |
|
P960早日摺線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