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053h4 於 2013-12-22 14:10 發表 
分賬根本唔公平,未合併前重蝕得多過合併後
港鐵車務收入就年年大升,過境客大增入晒港鐵袋
成個資產在合併初期分得個7.5億,唔大蝕就奇啦
免稅店加租都可以大堆高去年租務收入的重要原因,蝕就政府,利潤歸港鐵,咁樣合併唔 ...
我有點不明白閣下的論點. 閣下在#11的回文, 說"九鐵蝕錢? 電氣化之後蝕過幾耐錢? 就算有西鐵馬鐵呢D包袱都係有錢賺", 我已引述九鐵的年報數據,
反駁閣下九鐵在西鐵馬鐵落成通車後至2007年合併前, 已經連續幾年的客運業務是虧蝕的, 而客運業務是已經包括過境業務, 並不是如閣下所說, 就算有西鐵馬鐵還是有錢賺,
現在你就跟我討論合併後的分賬.
在合併前九鐵整盤賬目有盈利全因地產業務盈利將客運業務的虧蝕補回. 假設九鐵在07年沒有與地鐵合併, 當九鐵沿線的上蓋物業全部出售後, 還有什麼業務可以替客運業務填補虧蝕?
還有一點想說, 雖然港鐵是上市公司, 但政府還是持有超過70%股權的. |
|
|
|
|
香港最好就係應該開放鐵路市場, 比人起私鐵
好似大阪去京都咁, 有3間公司選擇
咁D公司就會諗計點樣競爭, 例如設立快速班次之類
咁就乘客得益喇
否則就繼續比港鐵年年加價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3-12-23 14:56 發表 
回文11已經講左
":正常新鐵路都有幾年適應期, 西鐵客量唔係年年增長咩
係07/08年西鐵客量未到均衡水平前合併, 呢d咪叫明益港鐵lor"
另外, 唔好成日話九鐵蝕, 過境線唔係大賺咩, 東鐵做到咁平, 獨立核算都係蝕幾 ...
建議閣下先閱讀港鐵及九鐵年報, 有關資產折舊及攤銷部份, 才評論前地鐵市區線資產是否已經完成大部份折舊.
另外, 政府身為港鐵大股東, 對港鐵政策是否有決定權, 按道理管理層(按港鐵架構, 是它的執行總監會)是聽命及受董事局監督,
而港鐵董事局, 除了行政總裁是執行董事外, 其餘是4名政府委派的非執行董事, 另有10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若閣下認為政府對港鐵沒有"話事權", 這只能怪責政府委派的非執行董事沒有做好他們的工作.我讀了閣下幾篇回文, 給我的觀感是閣下認為港鐵是找納稅人(政府)笨, 對九鐵(政府/納稅人)不公平, 但閣下有否考慮,
政府(納稅人)每年從港鐵收取大額股息? 在2011年, 港鐵支付了31億元股息給政府, 而在2012年, 支付給政府的股息已上升至33.7億元, 這比九鐵的虧損還要多.
閣下認為政府是港鐵的羊牯嗎? 我不這樣覺得, 反而覺得政府是絕頂聰明, 找了港鐵這個上市身份做擋箭牌, 每年從港鐵身上收取大額股息時,
但大部份議員和市民只會鬧港鐵.
[ 本帖最後由 Alvin2002 於 2013-12-23 22:1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Brianonly 於 2013-12-20 17:16 發表 
前九鐵線同地鐵市區線不嬲無衝突,唔通係北角去寶琳地鐵貴搭九鐵咩?
就算只充當比較對象都有效果. 譬如當年東鐵做 8 送 1 地鐵只得 10 送 1 都有好多人講 ......  |
|
|
|
|
原帖由 Alvin2002 於 2013-12-23 21:36 發表 
建議閣下先閱讀港鐵及九鐵年報, 有關資產折舊及攤銷部份, 才評論前地鐵市區線資產是否已經完成大部份折舊.
另外, 政府身為港鐵大股東, 對港鐵政策是否有決定權, 按道理管理層(按港鐵架構, 是它的執行總監會)是聽命及受董事局監督,
而港鐵董事局, 除了行政總裁是執行董事外, 其餘是4名政府委派的非執行董事, 另有10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若閣下認為政府對港鐵沒有"話事權", 這只能怪責政府委派的非執行董事沒有做好他們的工作.我讀了閣下幾篇回文, 給我的觀感是閣下認為港鐵是找納稅人(政府)笨, 對九鐵(政府/納稅人)不公平, 但閣下有否考慮,
政府(納稅人)每年從港鐵收取大額股息? 在2011年, 港鐵支付了31億元股息給政府, 而在2012年, 支付給政府的股息已上升至33.7億元, 這比九鐵的虧損還要多.
閣下認為政府是港鐵的羊牯嗎? 我不這樣覺得, 反而覺得政府是絕頂聰明, 找了港鐵這個上市身份做擋箭牌, 每年從港鐵身上收取大額股息時,
但大部份議員和市民只會鬧港鐵.
財務唔識, 但試圖回應一下:
1. 政府有兩個角色. 一係大股東, 二係監管者. 前者著重財政權益, 後者關乎公眾利益. 以前未上市, 政府評估財政權益/公眾利益過後, 要佢點就點, 冇乜後果. 而家財政回報唔再只係政府, 而要顧及小份股東堅持要盈利最大化的目標. 理論上董事只可以以盈利最大化做考慮準則. 點解? 因為唔咁做實會輪到政府被質疑謀取私產 (應用的盈利). 要注意, 上左市, 成間公司就係私產, 就算政府係大股東, 就算政府係公有都冇用, 盈利當然都係.
2. 以我理解, 九鐵賺 1.0 元, 政府收 1.0 元. 地鐵收 1.0 元, 25% 去左小股東度, 政府只得 0.75 元. 對嗎? 九鐵資產越係移去地鐵, 漏走的 25% 就更加多.
3. 股息根本唔係多數人所願. 多數人都唔知或唔理股息有幾多. 最好就車費平 D, 至於盈利, 只要唔蝕就得. 但而家的格局, MTR 同政府都有份做成. |
|
|
|
|
點解到而家都仲有人以為分兩鐵係有競爭有進步?兩鐵並存28年(1979-2007),其實有冇競爭?
除非香港既鐵路網,有東京咁既複雜度,有大量重疊路段並由唔同公司經營,但事實係點?
香港絕大部份鐵路路段,都係兩鐵生意各有各做,各有各獨市,乘客冇得話嫌地鐵貴/服務差就選擇九鐵(或相反),所謂競爭,從何說起?
28年來大部份時間,有競爭既只係九龍塘<>旺角呢一小段,係臨尾幾年至多旺角<>尖沙咀/尖東、九龍塘<>尖沙咀/尖東呢兩款,勉強再計埋南昌<>美孚,但呢款理論上冇理由搭地鐵。
28年來,兩鐵各有長短,但佢地大家有冇互相取對方之長、補自己之短?
地鐵舊站裝月台幕/閘門(對家舊站唔裝都算,衰到連新站都裝D唔裝D,對個別乘客極不公平)、學生優惠、地鐵特惠站、車站較完善(除西鐵外,所有九鐵既站都比地鐵同期興建既站差)。九鐵有冇?
九鐵車站設公廁(地鐵多年黎均以垃圾籍口拒絕)、買SP1900(對家就買埋D問題多多既泡菜車同蝗車)、有「真正的」客務中心(雖然實際用途就...)、冇原站出入收十蚊。地鐵呢?
諷刺既係,以上種種,部份反而係兩鐵合併、形成一鐵獨大冇競爭後,先至有改善:
原地鐵網絡增設車站公廁(雖然效率極差),原九鐵網絡增設學生優惠、殘舊簡陋既東鐵站有改善(有冇人記得,九鐵年代,東鐵只有部份站既出口有編ABC代號,大站如九龍塘站都冇?港鐵已編上)、港鐵特惠站、月台閘門(雖然效率同地鐵增設公廁冇兩樣,但總比前朝完全無意為好)。
當然,衰野都唔係冇:東鐵線又買泡菜車(之前未衰夠嗎?)、取消了原九鐵「真正的」客務中心(雖然實際用途就...)、原九鐵網絡引入原站出入收十蚊。但整體而言,尤其針判前九鐵網絡,係利多於弊。亦當然,另一原因,係九鐵,尤其東鐵部份,好多方面都實在太差,「進步、改善空間」太多,至比到位港鐵做野,相反,地鐵欠大家最多既,都只係一個公廁。 |
|
|
|
|
港鐵係香港國國企,咁好賺嘅國企
689又點會肯放條大水喉酒呀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