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X-TL 於 2014-9-23 17:24 發表 
其實我自己都未聽聞, 只係建議你藉住今次事件問下,
總不可能每次十二號星期五你都要突然多左錢要交,
下次十二號係星期五, 十二月就係, 會唔會又嚟多次,
問清楚先好! ...
我睇財經雜誌好似有提過可以轉截數日, 當然自已無試過;
樓主要識計年利率, 借5000半年利息200, 唔代表年息係4%, 而係大約8% (無計數機係手) |
|
|
|
|
以前問過幾間銀行,信用卡可以改截數日,不過申請辦法好唔同。
有些打電話上去,同佢講近原因就改到。
有些要書面通知銀行。
亦有銀行全部客戶統一截數日,無得改。
不過要提一提,以往試過把截數日向後改(eg:由月中改到月尾)
由上一截數日去到下一截數日會長左
銀行會在中間截多一次數出單,部份簽賬因而需要提早還款。 |
|
|
|
|
原帖由 Gary_B 於 2014-9-24 18:24 發表 
改扣數日應該容易過改信用卡截數日
股票月供計劃寫明左幾多號係扣數日, 應該係全世界同一日扣數. |
|
|
|
|
其實如其月供股票,倒不如自己好好緊守財政紀律
儲夠買一手再多少少既錢先入落個股票戶口度
信用卡收你息,股票行每次供款又收你手續費
過河濕兩次腳,個人認為幾搵笨下
最重要係你渣住既係碎股,唔足整數 |
|
|
|
|
原帖由 Anpretext 於 2014-9-23 22:40 發表 
我睇財經雜誌好似有提過可以轉截數日, 當然自已無試過;
樓主要識計年利率, 借5000半年利息200, 唔代表年息係4%, 而係大約8% (無計數機係手)
唔止 8%
如果你半年後一次還清而收你 $200 就係 8%, (5000*0.08/2 = 200)
但你分六個月還, 即係大部份錢都唔係借足六個月
實數要計比較煩, 但應該約係 12~15% 之間
[ 本帖最後由 Quanta 於 2014-9-25 12:0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DW8306 於 2014-9-25 12:01 發表 
其實如其月供股票,倒不如自己好好緊守財政紀律
儲夠買一手再多少少既錢先入落個股票戶口度
信用卡收你息,股票行每次供款又收你手續費
過河濕兩次腳,個人認為幾搵笨下
最重要係你渣住既係碎股,唔足整數 ...
佢用平均成本法....自己儲夠買一手先去買好似吾太符合 |
|
|
|
|
原帖由 DW8306 於 2014-9-25 12:01 PM 發表 
其實如其月供股票,倒不如自己好好緊守財政紀律
儲夠買一手再多少少既錢先入落個股票戶口度
信用卡收你息,股票行每次供款又收你手續費
過河濕兩次腳,個人認為幾搵笨下
最重要係你渣住既係碎股,唔足整數
正解﹐月供其實真係有些搵笨的﹐因為你會蝕手續費的﹐特別係你的固定供款額低更為明顯。
詳細一點去講﹐當你每月用$1000去做供股票。
你永遠唔會用足 $1000 去買某一種股票﹐係會被扣除供股的手續費﹐另外視乎不同銀行會再收入倉費。其他必須開支(印花稅之類唔講)。
扣扣埋埋便可能實際每月只用 $900-950 去買﹐當中幾十蚊係供股的手續費﹐入倉費。你可以計下一年這一些什費合共要多少﹐便會發現不停蝕這一堆錢。
另外﹐你點都會有碎股的﹐即係組合唔成一手的股票。你長渣都問題不大﹐但你要套現的時間﹐由於要銀行/股票行人手處理交易﹐所以手續費/交易費係會高一些的﹐同埋會比現價為低才可沽出。
之前聽過收音機某股評人講過﹐真係唔好做月供股票﹐因為你供一年12個月﹐差不多係白供1個月的。
相反﹐你自己儲錢﹐儲夠一手股票的費用﹐那時才自己入貨。你只需要支付一次交易佣金給銀行/股票行﹐入倉費(如有)只需付一次﹐其他必須開支如政府印花稅成本係一樣的。
如果我係樓主﹐因為已經無應急錢﹐所以一定要調整投資開支。
我會同銀行/股票行講﹐把現時的月供股票﹐月供至儲夠一手股票的數目便停止再供。
之後便儲番一筆應急錢﹐再儲多一些錢成為應急部份以外的錢﹐這些額外錢便可作投資之用﹐到時再找合適的方法處理技資。 |
|
|
|
|
原帖由 cruisesnet 於 2014-9-25 04:28 PM 發表 
佢用平均成本法....自己儲夠買一手先去買好似吾太符合
除非股市(相關股價)每個月都有好大幅度的升跌﹐否則平均成本法係成效好低。
而且﹐蝕手續費係蝕得好勁﹐上面回帖我有解說。
唯一好處便是對於你心儀的股票對象﹐股價係個個月都升﹐你儲錢速度都追唔上﹐唯有月供囉。
但係﹐在投資角度去睇﹐因為會長蝕手續費關係﹐所以應該另選投資股票﹐再作出「一炮性」入貨策略。 |
|
|
|
|
原帖由 Quanta 於 2014-9-25 12:03 發表 
唔止 8%
如果你半年後一次還清而收你 $200 就係 8%, (5000*0.08/2 = 200)
但你分六個月還, 即係大部份錢都唔係借足六個月
實數要計比較煩, 但應該約係 12~15% 之間 ...
係喎, 我當左10000蚊黎計, 謝指正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4-9-25 16:46 發表 
除非股市(相關股價)每個月都有好大幅度的升跌﹐否則平均成本法係成效好低。
而且﹐蝕手續費係蝕得好勁﹐上面回帖我有解說。
唯一好處便是對於你心儀的股票對象﹐股價係個個月都升﹐你儲錢速度都追唔上﹐唯有月供囉。
但係﹐在 ...
佢每個月供$5000, 手續費大約1% (唔連信用卡回贈),
月供係食個波幅, 例如HSI(對應ETF:2800)咁, 每年平均波幅係35%左右;
另外好多研究都話定期定額供個回報比起自已決定入市回報更高,
因為摸頂同撈底對正常人黎講係一件好難既事, 股價同新聞亦會影響判斷;
而機械式買ETF就無左依D問題
PS:我上其他討論區佢地個個trade一trade就賺20%, 自問無D"高手"咁犀利, 都係月供算
原帖由 cruisesnet 於 2014-9-25 16:28 發表 
佢用平均成本法....自己儲夠買一手先去買好似吾太符合
成本平均法: 升會喜(價值上升), 跌不驚(用較平價錢入貨), 平衡心理既好方法黎
[ 本帖最後由 Anpretext 於 2014-9-25 22:19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