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個表令我最大既感覺
就係巴士公司根本就各取所需
有D線如果以「平均載客量」比較根本唔輸蝕, 甚至係D無喺度提及既線載客量仲要差
但就無出過聲
好似2X無提過, 3P其實唔係差
其實好多時都係先有定調再有數據
|
|
理性討論+互相尊重
|
|
|
通常係相關路線有需要改動先會展示該路線的載客量出來,即係話無變動就唔會有D 睇,咁2X無野要搞所以無得睇
|
|
|
|
|
就係哩個問題
明白2X係有策略需要要留低, 但我想講既係
唔係載客量低先係重組既主因? 但而家就係因為要重組, 所以先有載客量數據
其實變相係巴士公司話晒事
至於運輸署...就係一個被動同推波助瀾既角色
例如當年70取消
雖然區議會好多時都係山頭主義, 例如當年唔俾287X過大角咀嗰條粉皮
但係兩者中間既制衡, 根本就係缺乏大眾社會參與
其實最可以扮演哩個角色始終係運輸署......
如果成立一個譬如話巴士路線研究小組, 有埋統計員去主導成個BRPP會較理想
|
|
理性討論+互相尊重
|
|
|
本帖最後由 castanopsis 於 2016-2-23 02:15 編輯
其實我覺得單憑客量就加減班、開線削線既概念係有問題
條條線個性質都唔同,你望住個85%/60%做重組,會出事
載客率低
首要任務,係要望下條線有無改動可以改善個載客率
而非搬個數字出來就即刻減班
51/66這類無得點執既路線就話可以直接削減服務
但38A/692P一類既路線其實應該嘗試學18X/224X咁去救線,唔應該坐以待斃(成唔成功係後話,至少應該去試)
今年個重組比較鬆手,開始唔跟載客率做嘢,大致方向正確
只係唔明點解RDP轉咗做RPP之後,前面幾頁廢紙仍然要keep喺度
至於你話整個小組,include統計員去做巴士研究,我覺得有得考慮
現有既統計模式其實有相當多既漏洞
幾間公司出個數字統計方式都有別,而且非常不透明,一時一樣
唔好話市民,連區議員都未必搞得清楚
記得往年新巴出RDP唔知點解變咗用單向全日客量去計受影響人數比例
結果坊間就不斷流傳796C日載客量2700之說(巴典到今時今日都係咁寫)
到今年,唔知係唔係想報細個受影響人數比例,又轉返用全日雙向客量去計受影響人數,結果日載客量突然又變返5552
總之就搞到讀者無所適從
如果有一個小組喺中間處理各方既數據,係會好好多
另外,個人有感運輸署近年係完全協調唔到各巴士公司既發展
796P打296D已經夠晒離譜
930X/934A分俾兩間公司做就搞到兩敗俱傷,城巴九巴市民三面不討好
秀安沙/798A就更加搞到幾條邨既人無車搭
個制度有無改善空間,值得深思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Sorry遲咗三日覆搞到要推文
先謝
已經補加290A資料
另外我見隔離個帖有297載客率資料都加埋落去
我暫時傾向相信290A個載客率個base係290A既全日雙向客源如果隔離個帖有任何新資料我會再加埋落去
|
|
|
|
|
本帖最後由 castanopsis 於 2016-5-19 19:39 編輯
已根據da54版友轉貼的三組運輸署文件,加設:
九巴14X/38/42C資料
九巴23/26M資料
南區47P/48/66/71/75/90/90C/91/93/93A/94/94X/95B/97/97A/590A/629/629A/629S/671資料
14X明顯比起開線時有改善(當年得1110個客)
不過仍然係樣衰
629個100%感覺上係作出來多過真係落場數客
點解咁講?
629A/S平均每班40個客但只係得36%載客率
換言之,100%應該係約110人
629印象中上滿座位就開車,平均每班鬼有110人?
另外,南區線份文件設有一條線每段載客率既breakdown,數字非常取巧
90/97等路線,擺到明最多人係南洋酒店至灣仔道一段
但署方就將灣仔道同金鐘group埋一齊講,然後話同港鐵完全重疊、港鐵車程快巴士幾倍 云云
結果灣仔道客,非常無辜地同金鐘客一齊陪葬,真係......
|
|
|
|
|
但另一方面佢又 keep 返條線去灣仔內街 wo 
我諗佢應該知堆客係出響呢段路 ge
|
|
反青沙撐獅隧
|
|
|
唔係區區都保得住內街線
深灣就已經無咗條75,只係叫人搭72A
(但回程72A對灣仔道客而言係好遠下)
|
|
|
|
|
不過衰在本身條 97 係黃竹坑道天橋特快 
唔係既話其實可以試下利東夾深灣都得 
|
|
反青沙撐獅隧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