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droid
發表於 2020-6-8 03:09
AlexLee 發表於 2020-6-8 02:43
間學校個入口好似喺內街(湖昌街)?
Google 街景資料唔係好詳細
箭咀係小學學校正門
ryandroid
發表於 2020-6-8 03:18
本帖最後由 ryandroid 於 2020-6-8 03:26 編輯
AlexLee 發表於 2020-6-8 02:51
然後又番到去一個問題度
就係到底TUM-A16嘅距離係咪真係唔夠路軌落斜到地底
令A16出站後可以喺安全距離下 ...
A16 做地面月台車站都唔夠位落河
只能出避風塘起多條堤壩落海
所以西鐵伸延只能在屯碼區做架空車站
問題係湖景路定湖山路
定係某板友講拆胡景邨、蝴蝶邨
我就會揀西鐵伸延去A16 就入山去望后石
屯九鐵路就湖翠路或湖景路地底設站
視乎屯九鐵路屯碼至望后石段係經山定經海屯碼區
放棄西鐵伸延就會有多啲籌碼去爭屯九鐵路
當然理想係why not both
不過先伸延西鐵嘅話
到真係起屯九鐵路就比屯門西北少咗啲牙力
到時係屯碼居民得不償失
上述只係個人FF
不用鞭撻
matthew1009
發表於 2020-6-8 03:26
本帖最後由 matthew1009 於 2020-6-27 22:43 編輯
(轉用書面語,方便我留底,去完善「研究」,同時之後我都去潛水先~之後有啲忙,要搞升學嘅樣,又join咗活動...)長遠解決方案依然是另一條出市區的鐵路,但我並不希望是由屯馬綫分拆而來,這會受到既有設施限制,例如門位不平均問題,要改要拆,先要停運。
東大嶼計劃不會如此快上馬,因此只有屯門沿海鐵路走線比較可行,才會出現上述的「青山線」。即使我畫成進入屯門西,但也可以在掃管笏之後以西北線的路線上元朗/天水圍/洪水橋,而西北線/東大嶼線洪水橋後走線也可對調,仍有許多修改空間,但基本都是「西北一線走天涯」。
(RDS-2U中還有洪水橋直出方案,但這較難延伸,服務範圍也較細,暫未考慮如何較好,而北環綫亦可再延長呀)
出九龍鐵路已有助釋放部分運力,主要是屯門至市區乘客,令元朗/天水圍/洪水橋間運載力增加,已有助上述地區乘客登車,估計元朗/天水圍乘坐屯馬綫會較「出九龍鐵路」方便。而北環綫乘客,估計以牛潭尾為界,以北地區乘坐東鐵較佳。但市區內鐵路承受力才是問題,維港內過海隧道一樣會爆,因此才會有5HC的研究。
出港島鐵路方面, 本來預計經港島往九龍乘客本來已是少數,最主要是分流西北至港島乘客不再佔用往九龍鐵路,釋放運力予西北至九龍乘客。
政府文件只會過於樂觀,參考過往規劃文件/EIA/技術研究報告只是用作「評估」在程上的可行性。
延長一條快飽和的鐵路去屯門碼頭,只是短期內解決方案,權宜之計,不延伸碼頭區,仍繼續依賴輕鐵轉車,也不能受惠於未來鐵路。造福居民,只需新的跨區鐵路,屯門南延線,可以只是跨區鐵路的接駁工具。
所有架空鐵路也會出現高空墜物問題;人多就雜,所有鐵路延伸到當區都會出現相同問題, 住港島西的我表示這影響十分清楚。但為何這在湖景路屯門南站成了問題?若屯門南延綫如此沒有效益,問題多多,不是不應提出如此方案,進行研究?
若果說太近民居,仍能同工程方面著手,減低影響呀。已考慮湖景路屯門南站將車路完全覆蓋,相近例子有朗屏站、黃竹坑站等,兩者車站結構均有很大部分覆蓋了車路, 不同為湖景路較窄,沒有明渠可偷位,可使用單橋墩(勁粗!)設計?緊急出入口設於兩旁。雙橋墩設計下,巴士灣、行人路等亦可置於車站下方,黃竹坑站已是例子。
噪音問題,車站做全密封設計,類似元朗站。即是從外救火是不可行的,因此假定湖景路屯門南站消防安全設計及安排與地底車站相同,高空墜物問題也因此可以避免。
通風方面,估計車站與樓宇間間距約為九龍灣站與德福廣場的間距,預期低層受影響較嚴重。這方面仍需查證,暫時未找到任何屯門區通風的資料,但已知闢設平台花園能改善通風表現。
分層月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參考觀塘線調景嶺站後掉頭路軌,延伸至將軍澳站下方大約為800米,即高架橋要向海延伸並突出。
最後送上,極度粗暴的對比,將屯門站路軌之路軌間複製至湖景路上,剛好在行人天橋時間,若採用密封設計, 再加上路軌旁空間、廣告登箱等,估計與行人天橋等寬。另外再利用其他「突出的空間」,即部分樓宇間空位,在這些空位設置緊急出入口不成問題。湖景路足以容納屯門南站。
又或者,冇密封設計,但屯馬綫站設計得較窄,寬度可容納1條扶手電梯,然後拉長站體以設置更多扶手電梯...能救火吧?
有關過海隧道問題,正是參考了沙中線的報告而得出「TBM直徑只需9米」結論。但「港深機場鐵路/東大嶼線」的走線正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旁邊,因此參考屯赤隧道的工程更為貼近,因為施工要求基本相同,已有先例;而相較屯赤的17.6米TBM,「港深機場鐵路/東大嶼線」的9米TBM的已使建造難度下降。 「西北線」小欖至欣澳路段未必一定要使用TBM,可考慮沉管隧道方式呀。
拆商場起鐵路,只是因為現在房屋及土地供應短缺,無法使用興建屯門站方式般,將新發邨拆卸,然後安置居民,建造鐵路,因此拆商場及停車場,利用既有設施,例如蝴蝶廣場、海趣坊、悅湖商場等。但這也沒有那麼快動工呀,預留條件也不用太複雜,例如大堂有位置可駁未來轉車通道,不要被設施阻礙......
即使參考了Google Earth等,不懂製作3D模型,無法展示轉車站的設計出來。:(
TYChow
發表於 2020-6-8 03:58
matthew1009 發表於 2020-6-8 03:26
(轉用書面語,方便我留底,去完善「研究」,同時之後我都去潛水先~之後有啲忙)
長遠解決方案依然是另一 ...
多謝你畫返張圖,不過我覺得用中央粗橋墩,始終佔用較多路面空間,又未考慮路軌機電設施和電幅射對鄰近居民和學校的影響,而且拆商場賠錢都賠死「鐵仔」,加上可以用「山邊」騎術學校附近的土地,以法定權力收地也不恰當,故還是無法認同「河邊」建站可取。
ryandroid
發表於 2020-6-8 06:24
matthew1009 發表於 2020-6-8 03:26
(轉用書面語,方便我留底,去完善「研究」,同時之後我都去潛水先~之後有啲忙)
長遠解決方案依然是另一 ...
Anyway 我都一齊潛水前禮貌上應該覆返你
你嘅意願係好既
亦都欣賞你嘅仔細同認真
只係如果香港起鐵路有深圳嘅效率
可以每5年都有過百公里鐵路興建
確實可以唔使點理興建先後次序
起屯門三綫平行南北鐵路都得
但可惜唔係之餘
喺香港嘅鐵路規劃係好需要有完整嘅時間表及路綫圖
冇時間表及路綫圖嘅話
每走錯一步都難返轉頭
並已經有唔少例子
所以我認為如果真係要起屯門南延綫
最多暫時A16止步
A16 站去屯碼嘅距離
已經比天北去天水圍站嘅距離少一半
將輕鐵資源重組開條三聖去屯門車廠嘅輕鐵綫就已經足以應付到屯碼居民嘅短期需求
屯碼居民嘅長遠需求應該以屯門鐵路嘅長遠規劃中研究設站、走綫、轉乘
並應以屯九綫及東大嶼綫去作為研究焦點
喺你嘅藍圖入面
我可以話俾你聽元朗同天水圍人唔會想經屯門、北大嶼去港島
佢哋只會想經錦上路、南昌去港島
因為站數同距離都少好多
最多只有洪水橋發展區西南部嘅人經屯門去港島
同埋洪水橋站個規劃冇咩可能做到5 綫轉乘
如果洪水橋做唔到你嘅5 綫轉乘
基本上元朗區冇咩可能會想經屯門去港島
因為洪水橋東南、東北及元朗南居民搭EFTS 去到天水圍站經荃灣、西九絕對係快過經屯門、北大嶼、東大嶼
香港規劃鐵路對比其他城市嘅困難係路窄、多已發展地區、土地規劃發展一岩一忽、少鐵路預留位及資源不足
依家洪水橋、元朗南都已經開始發展
但目前仍然只有EFTS 而冇任何重鐵計劃
政府如果喺現階段全盤接受你嘅藍圖
咁當然也是可以讓人接受你嘅安排
但當你用你嘅藍圖說服我元朗區居民有兩條鐵路經屯門出港島
所以依家可以將屯馬綫延長去屯門碼頭止步
但當政府最終冇意將你嗰兩條鐵路伸延去元朗嘅話
咁我好難去認同西鐵伸延去屯門碼頭止步嘅安排
屯門區自己坐擁屯赤、屯門-欣澳、屯門-青龍頭-荃灣西、屯門-元朗-荃灣西四條出市區鐵路之多
政府喺東大嶼計劃有唔少屯門鐵路嘅概念性藍圖
但元朗區由始至終都係得一條西鐵加北環綫亦係事實
如果政府最終選擇唔起屯門-青龍頭-荃灣西
所有元朗居民就要同所有屯門人share同一條舊西鐵出九龍
咁元朗居民最終上唔到西鐵列車出市區應該要搵邊個負責呢?
我想認同你嘅藍圖嘅
但前提係政府會轉型變咗深圳咁多步起好多鐵路之餘肯揼本喺新界起好多地底鐵路先
否則新界地區如果冇一早預留條件嘅話
其實係起唔到好多架空鐵路
新市鎮居民住新界都唔係咁想咁多架空橋包圍自己社區及自己棟樓
政府重道路多過鐵路
唔係有明顯需求及價值都唔會花鉅額喺新市鎮地底掘地底鐵路
尤其香港人都唔係太想港鐵獨大趕絕其他交通工具
所以鐵路嘅走綫要準確切合地區需求及地理分佈
車站位置要精準又唔會濫到變輕鐵
你可以繼續用你嘅藍圖去講湖景路西鐵站嘅合理性
但至少我不會被說服到洪水橋將會有5 綫轉乘車站之餘
有成3條平行南北鐵路覆蓋元朗、屯門兩區咁多
對我嚟講太冇成本效益
將重鐵輕鐵化
元朗區自己可以一組鐵路網絡有8成載客率以上出市區嘅話
根本冇必要同屯門區share
同樣屯門區自己區內鐵路網絡可以有8成載客率以上出九龍嘅話也不必同元朗區share
最多係出北大嶼及東大嶼才要share
而三條屯門南北鐵路選擇其中一條於屯門碼頭止步嘅話似乎係浪廢資源
既然你已經plan 咗屯荃鐵路經屯門碼頭
而屯荃鐵路嘅蝴蝶灣及掃管笏都可以轉乘去洪水橋同元朗
拎百幾億去為咗滿足屯碼居民喺嘅短期鐵路需求
我想問香港有邊個冇鐵路覆蓋嘅新市鎮住宅區係冇鐵路需求?
香港有無限金錢及人手嘅話起咩都得
否則嘅話
憑咩喺未有任何政府詳細鐵路規劃下
屯門碼頭居民可以「治標唔治本」住先
屯門西北居民就連有冇得醫都未有得知呢?
憑咩要元朗區未有政府任何重鐵規劃方案
去繼續維持長途輕鐵/EFTS 轉乘之餘要等N 班車都上唔到車
(天北、廈村去天水圍3km ,元朗南去天水圍最遠可以有6、7km)
去成就屯門碼頭居民行幾分鐘就有頭站車坐?
而元朗區去東涌要政府唔知幾時得登嘥錢去起另一條平行鐵路?
這個不止是鐵路規劃、成本效益嘅問題
而係社會公義嘅問題
政府未詳細規劃大西北嘅鐵路藍圖
就唔應該將珍貴嘅鐵路資源擺喺湖景路dead end
除非將屯門南站擺喺湖山路或者龍門路
為西鐵預留向西或向南伸延條件就唔同講法
咁就可以邊起邊規劃
我重申不是反對湖景路起西鐵站
我只係反對政府未有任何詳細規劃大西北嘅鐵路藍圖之前
將西鐵擺喺湖景路dead end
暫時A16止步亦係可行方法去鐵路預留規劃彈性
否則湖景路起完西鐵站後一直都冇屯九鐵路或其他元朗區重鐵規劃去解決元朗區西鐵負荷問題嘅話
就不要冇任何協調、溝通、研究就去隨便「借走」珍貴嘅鐵路資源去解決從來不是自己區獨有嘅交通問題
而日後政府規劃西鐵綫落東涌
而屯碼居民反對湖景路伸延至海上起高架去解決其他區嘅交通問題嘅話
不要怪其他人反對湖景路起重鐵站
258X
發表於 2020-6-8 07:03
AlexLee
發表於 2020-6-8 10:33
ryandroid 發表於 2020-6-8 03:09
箭咀係小學學校正門
麻煩曬 :handshake
我唔記得咗睇埋對面小學 :P
你幅圖入面除咗小學正門外
仲有消防車輛通道 (紅色欄杆)
要喺唔影響到消防車輛通道嘅情況下興建架空車站有一定難度 :o
AlexLee
發表於 2020-6-8 10:44
258X 發表於 2020-6-8 07:03
個人認為應採取何文田/黃埔方案,即一班往A16,一班往屯南。屯南可以只興單一架空側式(架空黃埔) ...
如果單單以總站嚟計
A16:TMS 1:1 問題不大
但係如果TMS要預留做轉乘站嘅話
TML得一個月台明顯唔夠
timewater
發表於 2020-6-8 11:33
ryandroid 發表於 2020-6-8 06:24
Anyway 我都一齊潛水前禮貌上應該覆返你
你嘅意願係好既
亦都欣賞你嘅仔細同認真
你代表元朗天水圍居民?
居民去南昌, 尖東定係屯門搭去港島, 會根據實際鐵路停幾多站、班次、邊個車站落車而定
如果東大嶼少站, 而落車位置喺中上環, 可能會屯門、東大嶼會快D 喎
仲有只停A16 到喉唔到肺, 幾多人住碼頭你又知唔知?
dcyw
發表於 2020-6-8 13:17
AlexLee 發表於 2020-6-8 10:33
麻煩曬
我唔記得咗睇埋對面小學
同時該消防通道座落兆禧苑範圍內。
湖景路兩旁可用空間其實不多,若在上空興建車站應該難免要向兩旁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