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6
發表於 2021-3-1 17:19
Rogerlhm98 發表於 2021-2-26 18:47
就係西摩道唔郁得,所以我意思係12,13(除左轉循環,照顧埋英華女一帶乖客)唔變,淨係郁12M。
加埋呢份R ...
12M的確係最有可能郁果一條......
12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金鐘上高主教一段。
13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金鐘上柏道一段。(加埋轉循環)
落山12可以不變,12M有23/40/40M補位。
13應該都可以照行堅道落山。12M的西摩道站乘客用23/40/40M已經得。區議會反對價錢,可以12落山入一入金鐘先去中環。
JB5571@3B/103
發表於 2021-3-1 17:21
2076 發表於 2021-3-1 17:19
12M的確係最有可能郁果一條......
12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金鐘上高主教一段。
13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 ...
23/40(M)設$4.6雙向分段又點
JB5571@3B/103
發表於 2021-3-1 17:22
2076 發表於 2021-3-1 17:19
12M的確係最有可能郁果一條......
12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金鐘上高主教一段。
13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 ...
13兼延至淋屎街
2076
發表於 2021-3-1 17:26
JB5571@3B/103 發表於 2021-3-1 17:21
23/40(M)設$4.6雙向分段又點
不建議。金鐘站落車會大混亂,寧願12入一入德立街先去中環好過。
13延長去林士街,在旭龢道改做循環點後都合理。但能不能說服善巴擺多一部車延長就難講,始終效益不大,根據3B經驗,上環段唔似多客。
JB5571@3B/103
發表於 2021-3-1 17:28
2076 發表於 2021-3-1 17:26
不建議。金鐘站落車會大混亂,寧願12入一入德立街先去中環好過。
13延長去林士街,在旭龢道改做循環點後 ...
可以考慮學九巴在大西北咁裝拍卡機
Rogerlhm98
發表於 2021-3-1 17:53
又加價 發表於 2021-3-1 16:48
12M直上山問題係價錢牌。(唔係開)善(堂)巴會比你$4.6同收$6.3同$5.7嘅23/40搶客嗎... ...
善巴都叫做肯比你平一毫子黃竹坑出中環嘅:lol(真係多謝曬)
其實班次而言我覺得大部份人都寧願太古廣場起雙飛,或者如果有朝一日40M回歸之後三飛都未必會專登去添馬街等車
所以本身分開擺都已經稍為做分流上/下半山客作用(特別係通鐵之後)
當然最直接方法咪到5.2囉:lol
Rogerlhm98
發表於 2021-3-1 18:12
2076 發表於 2021-3-1 17:19
12M的確係最有可能郁果一條......
12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金鐘上高主教一段。
13上山繞經金鐘,食左12M ...
呢個做法就係將12M拉柴, 同當年12食12M做法類似
只係覺得如果真係有心搞搞老蘭四寶重疊問題
半山又繼續堅持要補返林士街個窿
咁就不如用一條快路上山嘅12M做曬填窿+減重疊
2076
發表於 2021-3-2 11:18
Rogerlhm98 發表於 2021-3-1 18:12
呢個做法就係將12M拉柴, 同當年12食12M做法類似
只係覺得如果真係有心搞搞老蘭四寶重疊問題
半山又繼續堅 ...
如果將12M的客,平均分番畀12同13,呢兩條線的營運狀況一定好過宜家好多。
金鐘直上有23+40,去羅便臣道仲有56,其實已經夠服務。
加上金鐘上羅便臣道呢個真空,其實個人傾向比40做,收多少少錢好過,反正40/40M本身堅道都係重疊。
又加價
發表於 2021-3-2 12:02
2076 發表於 2021-3-2 11:18
如果將12M的客,平均分番畀12同13,呢兩條線的營運狀況一定好過宜家好多。
金鐘直上有23+40,去羅便臣道 ...
其實12M嘅客以我所見係1/3金鐘,2/3中環。中環客比重好視乎有冇同12/13/40M拖卡,所以其實中環只需兩條線已經夠,一條上路一條下路,其中一條做埋旭龢道已經夠。再絕啲一條走晒,其實都唔係唔得:P
金鐘直上得返23就會有個問題係班次不穩(同樣回程羅便臣道落山都係),一脫班金鐘大機會冇位,而家都仲有40頂下
至於AMS 56嘅服務真係算啦,脫班脫走晒啲客,我係銅鑼灣等小巴上山,年年都試過要等一個鐘先有車....
JB5571@3B/103
發表於 2021-3-2 12:52
Rogerlhm98 發表於 2021-3-1 18:12
呢個做法就係將12M拉柴, 同當年12食12M做法類似
只係覺得如果真係有心搞搞老蘭四寶重疊問題
半山又繼續堅 ...
即是用12M換條縮了水的3B?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