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11358
發表於 2008-6-14 00:29
原帖由 tonyng 於 2008-6-13 13:59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根據過往地鐵公司的文件,LAR可容納TCL 2.5分鐘一班、AEL 4分鐘一班。
請問文件中有無寫明係混合班次定獨立運作班次?
belebala
發表於 2008-6-14 00:42
http://www.legco.gov.hk/yr01-02/chinese/panels/plw/papers/plw0301-cb1-1134-3c.pdf
請閱讀第四頁...:L
on11358
發表於 2008-6-14 00:54
原帖由 belebala 於 2008-6-14 00:42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legco.gov.hk/yr01-02/chinese/panels/plw/papers/plw0301-cb1-1134-3c.pdf
請閱讀第四頁...:L
那裡沒有指明整段LAR,唔排除(亦好大可能)東涌線2.25分鐘一班是指青衣<-->香港一段,
而機場快線4.5分鐘一班應該沒有錯(雖然而家睇黎暫時無o甘既需要)。
(少少ot:而家有足夠後備卡砌到10卡出黎嗎)
[ 本帖最後由 on11358 於 2008-6-14 01:01 編輯 ]
kei_hk
發表於 2008-6-14 10:39
原帖由 on11358 於 2008-6-14 12:54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那裡沒有指明整段LAR,唔排除(亦好大可能)東涌線2.25分鐘一班是指青衣香港一段,
而機場快線4.5分鐘一班應該沒有錯(雖然而家睇黎暫時無o甘既需要)。
(少少ot:而家有足夠後備卡砌到10卡出黎嗎) ...
如果2.25分鐘只是青衣至香港一段﹐提供資料的人係唔係好有問題?
當年審批款項時﹐班人係唔係無智慧﹐一條新鐵路的最高容量(班次)﹐居然會低於現有系統:L
OT 答案:
當年係預計有需要時向車廠增購。
不過﹐車廠已經關閉。估計日後有此需要﹐看來都係要訂新的東涌線車﹐再把現有東涌線 CAF 車改裝﹐調入機場線加卡。
後記:
一份2002年的文件﹐已經提及中區填海工程﹐要拆天星碼頭。(其實當年批錢建機場鐵路時已有此安排)﹐為何到要動工清拆時﹐一班議員才出來反對:L 可以証明政府係食左隻死貓唔出聲。
lzengalau
發表於 2008-6-14 11:41
買方當年收車會有埋份 spec. (規格)既, 如果唔洗重新設計, 拎份野出黎叫人跟住黎造車係可以的.
kei_hk
發表於 2008-6-14 12:14
原帖由 lzengalau 於 2008-6-14 11:41 A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買方當年收車會有埋份 spec. (規格)既, 如果唔洗重新設計, 拎份野出黎叫人跟住黎造車係可以的.
問題係﹐而家地鐵要進行招標。在衡量成本效益﹐把個 SPEC 交比新廠﹐新的廠要按番來做﹐可能仲花時間。
同時已經係多年前的設計﹐近年都會有一些改善優化改裝﹐所以新廠應該唔會照抄舊設計的。
東涌線的 K 車已是一個好例子﹐交出列車的要求﹐由車廠做另一批同舊設計(CAF舊車)不同的車出來﹐這樣可以有一個更快的交貨期。
ChickenTong
發表於 2008-6-14 12:54
on11358
發表於 2008-6-14 14:18
原帖由 kei_hk 於 2008-6-14 10:39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2.25分鐘只是青衣至香港一段﹐提供資料的人係唔係好有問題?
當年審批款項時﹐班人係唔係無智慧﹐一條新鐵路的最高容量(班次)﹐居然會低於現有系統:L
就算真係既話都唔會有問題,只係無講到事實的全部(當然到呢一刻都只係個人猜測而已)。
我o甘諗既係因為整份文件主要係提出要進行第三期填海工程的動機,
政府提交文件當然要寫到有幾迫切得o甘迫切,好讓立法會通過撥款(主觀想法)。
提出上述觀點唔係要質疑版友提供的資料,
只係想睇下有無一D更加有力的資料去查證青馬一段可以承受的班次。
原帖由 ChickenTong 於 2008-6-14 12:54 發表 http://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錯
係用KTL K車做藍本
板友kei_hk正正係指東涌線的 K 車用左KTL K車做藍本,而唔係CAF舊車,所以交貨期先會快D。
kei_hk
發表於 2008-6-14 16:59
原帖由 on11358 於 2008-6-14 02:18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提出上述觀點唔係要質疑版友提供的資料,
只係想睇下有無一D更加有力的資料去查證青馬一段可以承受的班次。
之前都講了﹐以同一方向計﹐可以把整段分成2個部份﹐1是青馬段﹐2是馬灣汲水門段。
當一列車在青馬橋時﹐另一列便不可能在橋上出現。這有2個原因﹐1是橋負重問題﹐2是2部車的安全距離。
但車離開青馬段時﹐進入另一段時﹐下一班車便可進入青馬段﹐這樣又有足夠安全距離﹐又有在橋負重之內。
第一班車在馬灣汲水門段﹐行車時間及距離﹐同青馬段又差不多﹐即車離開馬灣汲水門段的時候﹐下一班車便差不多由青馬段進入馬灣汲水門段。
2段路同一時間都只是一班車﹐在負重的範圍內﹐同時又做到最緊密的 "車接車" 狀況。
心中一計﹐行駛其中一段的時間﹐便是2-3分鐘(可能更短)﹐這便是這2段路﹐最高的班次容量。
換句話﹐便符合立法會文件提及 2.25分一班車。
ps. 該文章提及﹐計計數﹐班次比較應該是 2 :1 (東涌:機場)。
原帖由 on11358 於 2008-6-14 02:18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板友kei_hk正正係指東涌線的 K 車用左KTL K車做藍本,而唔係CAF舊車,所以交貨期先會快D。
無錯。
我上面講得唔係太清晰﹐謝幫忙講清楚。
3ad150
發表於 2008-6-14 17:11
補充少少資料
今日坐TCL前往大嶼山,列車分別通過青馬段及馬灣汲水門段大約時間如下:
青馬段:約70秒
馬灣汲水門段:約45秒
約需115秒.
不過由於青衣通風樓有速度限制(95km/h),故往青衣方向的所需時間會較長.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