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政府建議改建馬鞍山市中心巴士總站
開啟左側

政府建議改建馬鞍山市中心巴士總站

  [複製鏈接]
UR2646 發表於 2018-8-25 2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本帖最後由 UR2646 於 2018-8-25 21:48 編輯

搞得成要整兩三年, 無提做工程果段時間點安排


二零一 八 年 八 月 三 十 日 文 件 TT 6 0 /201 8


討 論 文 件

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

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改善工程


請委員參閱 運 輸 署 與建築署 提交的 “ 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改善工程 ” 諮詢文件。 運 輸 署 及建築署 代表將於會上簡介文件的內容及解答委員的詢問。


沙田區議會秘書處STDC 13/65/45

二零一 八 年 八 月

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改善工程目的本文件旨在向委員介紹就「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改善工程試點計劃」下在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進行改善工程的安排,並聽取委員的意見。


背景

2. 根 據 2017 年施政報告 中的施政綱領,為提升公共交通配套設施 ,政府 承 諾 將以試點形式 改善現有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下稱「交匯處 」 ),提升其設計及設施,以 向乘客提供更佳的 候車 環境。 待試點項目完成後,我們會視乎效果及乘客反應,考慮翻新更多交匯處,並研究在政府日後新建的交匯處採用該等新標準。


3. 運輸署經審視 交匯處 的乘客使用率、設施的狀況 、 交匯處 在 設計及技術上的可塑性,以及適用於該些試點的改善設計及設施的可應用程度後,選取了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作為「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改善工程試點計劃」下的試點。

4. 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 建 於 1995 年 , 與馬鞍山鐵路站相連,現時有 15 條巴士線 1 在交匯處內停靠,交匯處內也設有市區及新界的士站,而交匯處外也有不少巴士線、小巴線及邨巴線上落乘客。該站使用率高,每天有超過 9000 人次使用,是沙田區一個主要的公共交通交匯處,也是馬鞍山的交通樞紐。運輸署選取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 站 作試點的主要 考 慮 是 該站自 1995 年 啟用以來並未進行過翻新工程,站內設施較舊,需要改善。另外,該交匯處佔地較廣,有充足空間加建乘客設施,特別是加建備有空調設備的乘客候車室 及 巴士站長室等。此外,馬鞍山市中心公共交通總站屬傳統並排式巴士站布局,運輸署建議將該交匯處的巴士停車及乘客候車處完全分開,並使用「鋸齒式」巴士上落客位,全面實施「人車分隔」交通安排,減少乘客橫過交匯處內巴士行車道的需要,從而提升使用交匯處的安全性。


5. 政府會從 擬 議 交匯處 改善工程中吸收的經驗及 參 考 公 眾 對使用改善後交匯處的意見,以考慮翻新其他同類交匯處,以及為日後新交匯處制定新標準。


改善工程


6. 擬 議 交匯處 改善工程 會採用人車分隔設計,避免乘客橫越巴士停車灣與行車道,以增加交匯處運作的安全性。此外,新建的乘客候車室 將為乘 客提供 更 佳 的 候 車 環 境 和 多種便民設施予 交匯處 使用者使用。擬議的交匯處改善工程範圍包括:

(a) 將傳統並排式巴士站布局改成鋸齒形巴士停車處設計;

(b) 加建有空調設備的乘客候車室,改善巴士站標示設計,並在候車室內提供乘客設施,包括座椅及乘客資訊顯示板等;
(c) 加建巴士站長室;

(d) 翻新擬建乘客候車室及巴士站長室附近的方柱;
以及(e) 在交匯處內重置受影響的單車泊位。


有關位置圖及公共交通總站平面圖載列於附件 。

預計動工日期及最新進展
7. 如 擬 議 改善工程 得 到 議 員 支持並 於 2018 年第四季 取得撥款 批准,建築署將委任顧問公司作詳細設計,並預計於 2019 年開始施工,以期於 2021 年完成。


徵詢意見


8. 歡迎各位委員就上述建議提出寶貴意見。


運輸署建築署二零一八年八月

擷取.JPG



評分

參與人數 2HugeC +8 收起 理由
99MAN + 3 多謝分享
daiteioh + 5 終於有人討論馬鞍山市中心總站...

查看全部評分

99MAN 發表於 2018-8-25 21:51 | 顯示全部樓層
啲巴士點搞?馬鞍山啲總站已經full哂囉喎
要求香港巴士服務全面採納新加坡巴士模式
RyanPun 發表於 2018-8-25 22: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泊位係多咗,但早繁堆馬市特/89P多數泊西沙路,仲未計車海681,唔重新執過啲站位,只怕早繁啲泊位同埋得物無所用。同埋朝早某幾條多客上嘅大線,感覺用坑狀位好過用鋸齒坑
10598C 發表於 2018-8-25 22: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不如學以前東京街西總站,全部坑鏟曬,然後搵兩個地方上落客算啦(半講笑半認真
ksmbh 發表於 2018-8-25 22:36 | 顯示全部樓層
藍田地鐵同藍灣半島似乎更有需要,工程簡單的話,大埔噓站也是不錯的試點. 以上圖看,似乎係想比班客係候車室等車等到DISPLAY夠鐘自己行去停車彎上車,同新加坡個種不同
RyanPun 發表於 2018-8-25 22:55 | 顯示全部樓層
ksmbh 發表於 2018-8-25 22:36
藍田地鐵同藍灣半島似乎更有需要,工程簡單的話,大埔噓站也是不錯的試點. 以上圖看,似乎係想比班客係候車室 ...

我比較擔心早繁人多車多問題,假若候車室真係用嚟比人等車,夠鐘先行出去上車,朝早幾乎可以講一定亂,仲要未知會唔會重新執過啲線,一個唔該680/681/682前中後咁擺,肯定仲亂過依家。
最愛的、城巴的、667的、一個傻佬
yyy5138 發表於 2018-8-25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襯改建依個機會不如將681 85X一野踼去烏站/利安/錦英
富 豪 大 法 好!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18-8-25 23: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eternalflame 於 2018-8-26 00:32 編輯

睇個設計圖似乎唔係完全轉晒做鋸齒形車站, 仲有85X條孖坑、87K同87D條單坑仍然會維持
85X, 286M同681應該可以繼續用返坑型位置, 鋸齒位應該會優先俾返停總站路線使用 (假設87K同87D各一)

680/A/P/X/980X同682/A/P可以拆返開做兩個鋸齒位, 之後剩返2個位再睇下會搬邊啲停西沙路嘅路線入總站

不過改建部份會佔用左681同其他過海線兩條車坑, 當整個馬鞍山都無足夠巴總坑位嘅時候, TD似乎無俾出方案
唔通要用到街市出面一段西沙路西行草地填平做臨時巴士站?

RyanPun 發表於 2018-8-25 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18-8-25 23:24
睇個設計圖似乎唔係完全轉晒做鋸齒形車站, 仲有85X條孖坑、87K同87D條單坑仍然會維持
85X, 286M同681應該可 ...

但份嘢唔係話改善工程係採用人車分隔咩?仲話「避免乘客橫越巴士停車灣與行車道」?以我理解佢意思就棄用長形坑總站,改成鋸齒形總站。諗諗下,中間兩條坑咪冇用處?
最愛的、城巴的、667的、一個傻佬
cobalt174 發表於 2018-8-25 23:29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通風良好,隔離有大商場比你等車
講逼切性藍田、鑽石山、沙市同葵芳更有需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5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