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分享/報告]
運輸署建議改以 4 人/平方米作客量標準,需增購 50 部巴士
[複製鏈接]
|
但係成本角度,加車如果只係鬆動,而無客量上升,應該都唔易加班
加班就算載客率達標都可以唔加,以區內資源調配做藉口,無就拖,減就唔達標就減
呢D潛規則應該都唔會改
不過小巴要加位,巴士反而唔用盡空間載客,背後唔合知咩邏輯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其實從巴士公司利益角度唔一定輸蝕,以948/980X 等長途西隧線為例,假設全部都係12米車,本來半小時內需要每班車都有137人或以上,先可以加班,但其實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其實就算頂晒閘,都冇可能會去到呢個數字,變相出現一個情況,就係雖然巴士頂咗閘,但依然無法加班,而尾站就因為有乘客上唔到車,轉投其他交通工具,造成乘客量流失,呢個係948/980X 等路線下午繁忙時間長期出現嘅情況
相反,而家只需要每班車平均有10X-11X 人就可以加班,巴士繼續頂閘嘅情況之下,用新標準計算就需要加班,加咗車之後就更容易吸引返尾站嘅乘客回流,令成條線嘅客量進一步再上升,造成良性循環
依家好多時見到嘅情況,就係因為指引嘅不合理,難以達到嘅標準,令到巴士路線就算頂閘都無法按指引增加班次,而減慢一啲新型而多客嘅路線自然地進行客量增長嘅良性循環
相信實施新指引之後,可以加速該等路線嘅良性循環,如果乘客對嗰條路線班次嘅elastic 大嘅話,增加班次反而可以有助吸引乘客,例如980X 出嘅車多咗,但各站等嘅乘客一樣多咗,喺部份盈利高嘅路線,隨時可以反為造成盈利增長
|
|
|
|
|
ATENU364TC196 發表於 2020-6-13 22:29
其實從巴士公司利益角度唔一定輸蝕,以948/980X 等長途西隧線為例,假設全部都係12米車,本來半小時內需 ...
有客就會有車,條214開咁耐都係密過班次表,而好睇唔好食嘅線就繼續由佢爆,改指引只係更反映邊啲線要加班。 |
|
|
|
|
但加慢減快一直存在
今次政策放寬
應該都係收廿蚊以上既長途線易加班
但好似277E,新巴4X,客量達標但唔加班線
似乎都會繼續存在
同埋有D線自從改派12.8後
比12米車鬆動左
巴士公司想加班
但交呢D DATA上去
其實可能倒返轉加唔到班
而加班亦唔係無止境
要睇人口增長,工作地區,其他交通工具吸引力
當然西隧線相對巴士有佢優勢,隧道費貴都加班
但紅隧東隧就似乎越做越縮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如果買12.8米MMC既話,我希望載客量會係59+31+47=137人,咁會載得鬆動D,呢個數字如果換轉12米版本就太迫了 |
|
|
|
|
小巴無企位,加載客量唯一辦法就係加座位。
巴士企位數字從來都係篤數,上四十個肥佬同上四十個減肥過度既女士去企已經好大分別。
|
|
Volvo B8L
|
|
|
唔好意思,我陰謀論咁諗,每部巴士減10%載客量,咁應該係買反全部車隊既10%,而唔係得50部,除非鐵路開通 cut到得番增購50部巴士 lol??? |
|
|
|
|
應該有條要因為改載客率而入圍加車既路線各單收係report入面
而呢堆線total要用多50部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