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PB602 於 2006-10-15 17:28 發表
西環坐巴士出銅鑼灣, 慢過小巴多多聲.
呢個係因為黃竹坑拆者, 但南濤閣入伙時, 72A同75都有大幅改善,
只有48越做越衰.
48高峰時期, 日間大部份時間實際班次為6-8分一班, 開63A時48 ...
AMS 咪又係跟著城巴的方法來做,
只係大有大做,小有小做,
現在總算有點成績,只嘆生不逢時而已!
現時 AMS 用城巴當年對付中巴的方法進佔市場,
在城巴、新巴資源整合的缺口下才有效用,
但是不要期盼 AMS 有可作為,
用見步行步來形容它最為恰當。 |
|
|
|
|
個人認為, 以往城巴年代, 有競爭, 服務反而提升了, 乘客以
平宜的價錢, 享受高質的服務, 由市場去主導, 自然調節,
完全是自由經濟的體現, 現在什麼都要在規劃內, 巴士公
司乘機去減成本, 而且有政府代勞, 結果是乘客選擇更自由
方便的乘車方式了, 作為市民, 根本不應為一間經營不善
的公司去節流, 相反其更應淘汰, 油價雖然上升, 但經營得
法, 除在減班外有更多方案減成本, 更可在增取市場率
上, 由增加乘客上取回盈利, 捷達由城巴身上, 賺了幾年
錢, 所以最終賣價沒有反映其投資的回報!
可能大家不知道, 甚沒有經驗過, 等極沒有車, 擠巴士變
沙甸魚的滋味, 上學等不倒車, 年年投訴無反應, 為什麼
當年寶馬山上用最新的小巴, 班班爆滿? 後來要縮線?
政府政策失敗, 巴士公司懶惰, 結果乘客走往更方便的
乘車方式, 油價是上升, 但各交通工具的成本一樣上升,
而每年, 各巴士公司是有利潤的, 最差在沙士, 新巴利潤
大趺7成, 但仍然賺錢, 有虧損自然會加價, 政府幫巴士公
司想方法保持盈利, 那有人不去投資, 所以必有捧場客,
投牌做一門必賺的生意, 怎會無人做, 所以收其中回牌照,
再發, 再引競爭, 才是提升巴士服務之路, 盈利是會加獎
於有心營運的經營者, 正如以前的城巴, 用心經營每一線,
結果市場大了, 更多人乘巴士, 而且盈利也反映其是成功的.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6-10-19 00:23 發表
用心做好每一條線, 不理市場情況不是城巴\九巴\新巴的責任
為每區乘客提供最合適的服務是公共交通機構的責任
如南區乘客在大量小巴出香港仔而轉投小巴而巴士無人坐
巴士在無需求下減班是正常不過
對我而言,這兩段有點本末倒置。
為何不是巴士公司不用心做好每條線
所以市場情況有所改變?
有時覺得,要真正開放市場,應該是像澳門那樣,
大小巴都歸一個系統管理。現在的情況讓幾種本來
都應該是巴士 (不論體積) 的交通工具出現了極大的
衝突和惡性競爭。
[ 本帖最後由 238X 於 2006-10-19 00:53 編輯 ] |
|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06-10-15 17:28 發表
西環坐巴士出銅鑼灣, 慢過小巴多多聲.
呢點唔太應同...
坐小巴成日慢過巴士,因為小巴要等客..
但你話轉車就唔同講法..
不過就真係有一個現象,自西區線重組減班後,
坐小巴既人感覺上係多左好多..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6-10-19 13:02 發表
如果每線在没有小巴前 3~4min (98) 或
5~6min (48/78), 連同71 聯合3min 一班
在面對小巴下, 乘客大減或而無人坐
重可以點做?
你都無睇我後面果段。如果改一改而家個制度,
俾小巴公司開大少少架車 (唔係指改村巴) ,
我話之佢 2 分鐘一班去全面接收,總之有個機制
去限制佢地出車海,以免亂咁塞住條路,就得。
可以咁講:九龍呢便係小巴做到 10 分鐘一班
都可以客似雲來,因為九巴可以又疏又唔穩定
又難預又兜路又貴!
[ 本帖最後由 238X 於 2006-10-19 23:51 編輯 ] |
|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