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1-8-13 13:13
其實而家按里數表收費既話大把線都可以收得貴好多
就講蝕水咁
5B: 4 vs 5.8
之所以講“用里數制定票價”過時,主要係由於塞車愈來愈嚴重,短途線行車時間大幅延長,令到有一批市區線經營出現困難
另外,運輸署亦沒有考慮到爬山的額外損耗
依家善水陷入左短途線收費太低的泥沼,如果運輸署加票價時繼續長短線加相約的百分比,其實無助解決善水的問題。
1,5B,10至少都要加到5-6元以上,善水才有可能從這些路線賺返錢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蝕水已經有半山區類別
around貴10-15%
但其實so call要爬山既路線係唔係真係差咁多支出呢?
承上面一堆例子
問題不在車費等級表
按住個表收既都已經可以去到你既理想範圍
先係巴士公司角度睇
競爭本身較大既流水線
票價太貴會唔會跌客而令收入不升反跌呢
都係值得考慮既問題
在運吉/地區角度更加唔使諗
邊有人會肯大幅度提升票價?
|
|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
|
|
如果 1, 5B, 10 加到 $5-6
相信更多人會轉搭電車 / 隧巴分段
|
|
|
|
|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1-8-13 13:13
其實而家按里數表收費既話大把線都可以收得貴好多
就講蝕水咁
5B: 4 vs 5.8
“低價投線”->唔夠客(+只能開一班),虧損->再用低價投更多新線,
應該都係一個惡性循環
多謝更正我的觀念,原來新城未收盡收費
|
|
|
|
|
咁正路都係投左先算攞到上手再慢慢改
當然有個風險係運吉之後唔俾改任何野
同埋平都未必平得幾多
好似989/686咁我估頂盡682分段收
除非跟到682分枝咁做
|
|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
|
|
本帖最後由 KE7066 於 2021-8-13 17:51 編輯
目前善水甚至九巴手上堆競投線主要都係參考返自己同類線開價,真係頂爛市價應該係得 290 系
西灣河果四條比盡都係進取少少但係又未去到好低,應該係心知自己開價同九巴差唔多嘅話會輸冇月票
呢個循環最多應該係歸咎係自己 fare scale 本身跑輸大市,因為開得高又會有同路不同價問題,依家就算加完價都未去到差好遠
Edit: 要數頂爛市應該仲有 900,港島往來沙田雙向分段仲平過沙田過海線舊價,白石角按里數計仲有上調空間 |
|
|
|
|
所以匯達面對呢三條因為種種歷史原因唔可以貿然加價嘅路線,最好嘅做法就係不斷「凌遲」:逐漸將嗰啲路線嘅班次減到非繁一粒鐘一班,直到情況許可時開辦路線相近,班次較密,當然票價比嗰三條路線貴好多($7都無妨)嘅「全新」路線。
嗰抽路線大家叫咗佢哋做「叁圓肆毫平價流水線」成貳拾壹年(1997.12至2019.1),其中1號線本來由蟠龍道落中環要$5.1,一變就變做落到堅城$3.4,之後食埋5號仔,去到摩星嶺,都係叁。圓。肆。毫。
畀住九巴晨早加到去$6以上 
無可能唔蝕,一直以嚟新創建又驚住客仔轉投電車,從來無針對加價,運輸署都當咗嗰個係必行之策,加價永遠全體加……
|
|
當然他不肯放手,如果准我重新學過可會白頭
|
|
|
我認為你成個估算其實太悲觀,電車一樣受到塞車影響,一塞基本上啲車就食埋電車路軌條線行
參考返電車 2016 年營運成本要 2.1 億,除開 165 部車一年都要 127 萬,同期新巴講緊 152.5 萬左右,但係仍然 offer 到 $2.6 即係流水特質一程車一張凳做幾個客唔係完全維唔到皮
|
|
|
|
|
KE7066 發表於 2021-8-13 17:01
我認為你成個估算其實太悲觀,電車一樣受到塞車影響,一塞基本上啲車就食埋電車路軌條線行
參考返電車 20 ...
港島北流水快又唔夠鐵快,平又唔夠電車平,班次密度亦輸比電車,高不成低不就 |
|
|
|
|
電車塞起上黎班次密度一樣差,一黎就四五架然後有排都冇車
而且咁多年流水一向都唔係單靠平取勝,補多少少有冷氣一樣有捧場客
加埋之前應該有講過,流水客量高峰期其實係正中段呢啲非繁時間,大半條線由大西北閒置資源靠 sunk cost 做,所以開價低都未必去到大出血,可以話夠貼油錢已經係賺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