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KM8453 於 2022-1-31 00:39 編輯
我同意你說法,應該進一步分析、舉證去討論,唔好太理想、唔貼地。關於支持開線嘅論據,版友Anonymous、he_01 仔細論及過,有唔少深入、精準嘅觀察(例如援引 E36A 同 E37C YouTube 行車片),實在令我非常佩服。
反而,就你呢段唔睇好新線嘅論述,從深入淺,技術分析,我最少可以點出三個爭議之處:
1. 低估「K76 + 港鐵」組合過檔比率?
你提到,「俾一半你搭新線都只係 400」,我會懷疑,究竟過檔比率係咪只有「一半」。
係我地一貫樂觀、客觀而務實嘅估算下,出屯門市中心以南,新線比「K76 + 港鐵」可以快 15-20 分鐘,加上舒適度更高,上落站位更方便,我認為 50% 過檔比率係未能如實反映路線吸引力。過檔比率,最少應該去到 70%,採取翻你提出「800 人去屯門」呢個數字,到時估計新線人數起碼係560 人(每小時?每兩小時?)。
Anyway,he_01 版友已經提出,400 人已經等於四架 12800 坐滿,560 人更加等於坐滿 6 部 ATENU / 83xx。呢個生意一定有得做。
2. 低估新線客源?
你提到,「天西轉車客,主要黎自 65 同 76」,非常明顯,新線客源絕對唔止來自 K76 嘅轉車客。
起碼,你已經忽略左三類客群,包括(i)751 全程客、(ii)705 同 706 + 港鐵轉乘客,(iii)搭的士出去 / 逃緊票班客。
地區上黎睇,新線唔單止覆蓋 K76 沿線,更加包括左濕地公園(依家乜都無,估計將來 100% 全投巴士),天晴慧景軒,嘉湖北(估計一定唔會比 751 / 輕鐵轉西鐵慢,但係比較舒服),甚至部分天頌天華貪快嘅乘客(參考 265M 成功案例)。
咁樣,新線客量係咪唔止你提出嘅「400」呢?(都係果句,你統計嘅單位係幾多?)
3. 比較地區潛力時候,可比性欠奉?
你提到「輸在隔離有個大個天水圍嘅洪水橋/廈村發展區等住開發,對巴士黎講,仲大好前景喎」,究竟新線沿線(天北、濕地公園、天晴、嘉湖北)係咪同「洪水橋/廈村發展區」有可比性?我極度懷疑。
天北等左屯門特快二十年,嘉湖北條 A73 就取消左差唔多十年。只要新線開左,搭巴士嘅人流同收入就可以即刻兌現。你所謂嘅「洪水橋/廈村發展區」(亦即是北部都會區?),十劃都未有一撇(亦即是無二十都要十年先會開始發展);況且上述兩區仲有環保運輸系統,到時究竟巴士可唔可以兜入去各個小區,統統未知。
至於你後來講「俾我有資源多嘅話,我就情願放資源去 969,都好過食呢舊瘦肉」,just for your information,天耀 7:38 特班岩岩加入 976 行列,開始放暑假。我估城巴會想將架車放落去 967 / 967X,甚至係 20A,都睇怕唔會係 969 啦。
更加唔好講,呢條線一蚊隧道費都唔駛俾,衰極咪攞黎俾城巴做 967 / 969,將架車送出去屯門 / 送入去天水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