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Raymond 於 2010-6-22 00:28 發表 
印象中新舊混合車只出現過兩抽
兩架都係南面六卡翻新車(烏蠅頭)
拖北面六卡未翻新車(黃頭)
六卡一組既未翻新車(E87-E118)只會在南面六卡出現
所以一定係前者 ...
新舊混合車係好長時間出現過,
唔只得兩抽,
大部份後期返新既都係 |
|
我...
|
|
|
原帖由 Raymond 於 2010-6-22 12:28 AM 發表 
印象中新舊混合車只出現過兩抽
兩架都係南面六卡翻新車(烏蠅頭)
拖北面六卡未翻新車(黃頭)
六卡一組既未翻新車(E87-E118)只會在南面六卡出現
所以一定係前者 ...
肯定你的資有錯。
我在上面引出另一網站的相﹐第一張是在紅磡影的﹐背景是理工大學﹐即是左邊是紅磡(南行)。
而列車左邊是黃頭﹐左邊是番新車﹐所以即係上面講 "拖北面6卡未番新車" 是不符合的。 |
|
|
|
|
原帖由 kmb3asv141 於 2010-6-22 00:04 發表 
當時已翻新一段既駕駛室個panel係唔係已經ATP ready, 但係因為黃頭無ATP所以整列要行AWS?
定係當時黃頭已經有ATP?
翻新後, MLR已經是ATP ready, 但不能使用ATP, 在翻新後, AWS亦沒有即時拆掉
因為翻新後的載客列車, 仍有一段時間是以4色燈配合AWS操作, 而且和黃頭一起
"並肩作戰", 黃頭車完全沒有ATP, 只有AWS, 直使所有列車翻新完成及ATP全面使
用後, MLR上的AWS才陸續拆走, 至今一件不留. |
|
板主無能, 亂咁罰人, 杯葛R1
|
|
|
原帖由 前KMB員工家屬 於 2010-6-22 16:22 發表 
翻新後, MLR已經是ATP ready, 但不能使用ATP, 在翻新後, AWS亦沒有即時拆掉
因為翻新後的載客列車, 仍有一段時間是以4色燈配合AWS操作, 而且和黃頭一起
"並肩作戰", 黃頭車完全沒有ATP, 只有AWS, 直使所有列車翻 ...
部份黃頭車係曾經裝左ATP行一段時間
ATP並唔係翻新完才開始使用 |
|
|
|
|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0-6-22 14:16 發表 
肯定你的資有錯。
我在上面引出另一網站的相﹐第一張是在紅磡影的﹐背景是理工大學﹐即是左邊是紅磡(南行)。
而列車左邊是黃頭﹐左邊是番新車﹐所以即係上面講 "拖北面6卡未番新車" 是不符合的。 ...
我攪錯左...
唔好意思 |
|
|
|
|
記得在Youtube看過1990年的一輯鏗鏘集,
九廣英段在當時已經飽和,
為何要到1998年才進行列車改裝和信號系統升級工程?
而最後一批引入的車廂為何乃是近郊型設計的車廂?
搭單問─
同一節目內提及,
早上繁忙時間的南行列車多在沙田站已爆滿以致大圍站的乘客很難上車,
有沒有考慮過以中途增/減卡來舒緩問題? |
|
|
|
|
原帖由 HU6455 於 2010-6-22 17:52 發表 
部份黃頭車係曾經裝左ATP行一段時間
ATP並唔係翻新完才開始使用
我不敢講您一定錯, ATP是98年6月開始進行全面試車, 因為曾經有某幾個晚上
KCRC安排了32班列車, 在通宵時段一起試行ATP, 並模擬早上繁忙時間的運作
對ATP進行終極試驗, 因此, 通宵時段需要大量司機, 導致他們無法即時觀看世界
杯, 所以時間上一定不會記錯. 直至99年10月31日黃頭榮休之旅後, 全線列車才
改為MLR, 在98年6月至99年10月31日期間, 起初列車只會用4色燈+AWS操作,
直使ATP正式投入使用後, MLR車就改用ATP, 而黃頭車仍沿用4色燈+AWS, 即是
同一行車線上, 兩款車用不同的訊號系統. 直到99年10月31日, 黃頭榮休後, 所有
列車都已經使用ATP. 我曾經問過好多老師傅, 未聽過黃頭有裝ATP(或者真的有,
都可能只是試驗性質), 現存的E44, 駕駛室內亦找不到曾經裝過ATP的痕蹪, 整個
標板都是原裝的.
[ 本帖最後由 前KMB員工家屬 於 2010-6-22 20:10 編輯 ] |
|
板主無能, 亂咁罰人, 杯葛R1
|
|
|
原帖由 前KMB員工家屬 於 2010-6-22 20:08 發表 
我不敢講您一定錯, ATP是98年6月開始進行全面試車, 因為曾經有某幾個晚上
KCRC安排了32班列車, 在通宵時段一起試行ATP, 並模擬早上繁忙時間的運作
對ATP進行終極試驗, 因此, 通宵時段需要大量司機, 導致他們無法 ...
現存之E44, 兩面車頭當年都唔係用於正常行車, 所以無裝ATP
當年黃頭裝ATP, 只裝了部份常用之駕駛室(最北面及最南面), 而車中間的, 雖然都係駕駛室, 但已經唔會於正常行車時使用
而你講既安排了32班列車用ATP行, 我就唔敢肯定. 但如果以4組12卡車來試, 跟本無可能有32班列車咁多
(118組減2組再除4, 都係得29趟車, 無可能做到32趟)
[ 本帖最後由 HU6455 於 2010-6-22 20:32 編輯 ] |
|
|
|
|
原帖由 ArnoldC 於 2010-6-22 18:15 發表 
記得在Youtube看過1990年的一輯鏗鏘集,
九廣英段在當時已經飽和,
為何要到1998年才進行列車改裝和信號系統升級工程?
而最後一批引入的車廂為何乃是近郊型設計的車廂?
搭單問─
同一節目內提及,
早上繁忙時間的南行列車多 ...
系統改做設計唔係話轉就轉, 設計/行政/試驗等問題都可以花上好幾年, 再加上當年KCRC既官僚作風, 8年都唔算多了
引入新車箱, 除非係引入一個新系列車種, 否則用番原來車種, 維修, 調動都比較方便. |
|
|
|
|
技術錯誤,原文已刪。
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 本帖最後由 ArnoldC 於 2010-6-23 02:47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