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摺合單車上巴士問題, 其實我早前一篇BLOG 已有提過, 請看此:
http://gorgor41.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06.html
而且早前龍運(九巴)方面代表也聯絡過我拿了一些世界各地(包括英國, 中華民國(台灣), 加拿大, 美國, 歐洲, 新加坡等)巴士公司對單車使用者的政策及規則參考.
其實, 我向巴士公司及單車團體推介的模式, 就是跟新加坡的一套 - 兩地不論車種, 營運模式都很像, 也不見得新加坡因而有大問題. |
|
L. Chan - 我們堅持才有希望!
|
|
|
不過我都試過一次係下繁坐城仔#4xx@171,
上左車之後見車裡有人帶住架單車,
個位佔左4個人可以企的空間左右,
當然下繁171一定頂閘吧,
到紅隧口車未停, 個單車客叫人借借比佢落車,
我就叫佢比人落晒先你最尾落啦, 唔好撞親人~
如果真係實行,
宣傳教育會係最重要吧~
除此之外, 亦見過30幾部單車,
係華貴搭升降機上華富,
呢個我真係唔識分對錯,
不過就見差少少就會發生不愉快時件~ |
|
|
|
|
你用外國比較,都要明白人家公交系統背後的原則及考慮,加上兩地分別,再衡量是否適合香港仿傚
北美地區,巴士系統未能覆蓋整個社區,市民需徒步或踩單車往最近的巴士站,單車係駁腳
加上公交大部份都係政府擁有,你唔想市民要求開條線去佢門口,唯有俾用單車架
至於消閒性用家,一係你有車去運載你架單車,一係你都無時間去咁遠,係個社區踩幾個圈咪得
新加坡,地方細,你單車都可以踩到去,加上客流量同香港有分別
新加坡本身都採用通勤模式,單車佔用地方所帶來的影響有限
就算兩地不論車種, 營運模式都相近,只要人文有別,都會影響可行性
地理,人口結構,流動性,生活模式,社會文化等等都係要一併考慮
香港政府同機構都好喜歡用外國的系統,有0的係work,但有改都唔改就用,咪出事
若果巴士公司有主動索取有關資料,係正面,但都需要明白係咪符合香港,有無需要修改 |
|
nwfb23
|
|
|
原帖由 sea1986 於 2012-4-5 00:01 發表 
香港推行唔到單車交通就係咁解
儘管單車都係代步
但有啲地方就未必單車可以行或者去到
例如過海咁,單車過唔過到海??輕功水上飄?
外國巴士加裝單車架
就係因為單車唔係下下都去到任何地方
唔通廿幾miles嘅公路都要人 ... 咁先證明香港根本唔適宜每一個地方都推行單車代步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