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eaconlim 於 2015-3-30 00:36 發表 
1. 此地圖的城門道(象山)爲何與象鼻山路/和宜合道/三棟屋道/城門道(和宜合)斷開了?
2. 象鼻山路與和宜合道,和三棟屋道與城門道(和宜合),兩段路何時不再連接?
3. 紅圈所指的兩條路去了何䖏?
4. 綠色括住那段路,是不是就是今天象鼻山路一段?
5. 今天的城門里,是昔日的城門道(和宜合)一段(黃色指住)? 如是者,可風對出的那段城門道是何時啓用?
6. 在興建當時五號幹綫,是不是再次進行過土地平整?
7. 在興建石圍角那條隧道時,有否封掉石圍角路入象鼻山路那路口,作為工程用途?
先介紹自己, 小弟住了象山村秀山樓三十年. 家的露台是面向信義小學同今天的交匯處.
以下的答案是自己的記憶加上巴士路線的發展而作出結論.
1. 城門道(象山一段) 的發展係咁: 當象山村開村時 (1979年), 城門道係可以一口氣由荃灣青山道跑去城門口塘的.
而城門道在過左象山一段, 會有條路連接和直合道. 位置在象山村和李炳中學之間 (即係現在的交匯處)
當年, 32B 係先由荃灣經城門道上山去象山村, 之後再由和宜合道落山.
到了1980年, 象鼻山路石圍角至象山一段開通, 32B經了石圍角同象山村. 我記得當日, 象鼻山路係只開通了石圍角至象山一段, 石圍角至荃錦交匯處一段未開通.
至於象山村至和宜合道一段, 我估計係先封了城門道(象山一段) 將城門道一段CUT左佢再開通象山至和宜合道一段的象鼻山路.
1980年初期至1987年, 象山村一段城門道就是一段"掘頭路", 只係可以通往秀山樓的停車場同信義小學.
到了1987年, 政府開啟興建5號幹線. 將象山村這段城門道重建變成今天一段象山村西路. 即係目前象山村的唯一入口了.
其他問題, 太眼訓陣間再答. 嘻嘻 |
|
|
|
|
講講幾個無人答的問題,希望幫到大家
1) 1980/81年 入石圍角邨是一條單程隧道,入口位置如大家所說是公園附近,
出口跟現在高度差不多,石蓮樓巴士站位置亦相約
出邨接駁德士古道,高度同德士古道一樣高,所以出入道路是一高一低
2) 工程前 石圍角路是接駁象鼻山路,石菊樓與石翠樓之間是一個迴旋處,
初期只能右轉上落象山,石菊樓與石桃樓之間一段象鼻山路開通後,迴旋處取消,
所有車輛必須左轉到荃錦交匯處轉一圈返回象鼻山路
順帶一提 當時石菊樓對面寺廟是有一個巴士站,
錯過 32 開出,穿過石菊樓,走過對面仍然可以搭返果班車,
我記得當時巴士總站跟石菊樓的高度差 1米左右,現在的石圍角路和巴士總站都比以前低
3) 石圍角邨封路期間,入邨要途經荃錦交匯處 象鼻山路 上到石翠樓附近右轉入石圍角路,
出邨途經石安街,石貴街 象鼻山路 荃錦交匯處
當時 32 巴士總站遷往石貴街近停車場附近的象鼻山路 32B 32M 分站都在這裡,
邨內只有綠色專線小巴81S,紅小和巴士都不能入邨 |
|
|
|
|
回復 55# 的帖子
留意到 Volume 2 第五頁的荃葵青區域圖,當中的昌榮路是一直延伸至城門及沙田方向,
不知當年的城門隧道是否曾規劃以昌榮路作為出口?
另外,在第二十五頁的 Plan 20,見到現時安蔭邨安足街的位置有一延伸道路,
不知此道路是否就是安足街的藍本?
而第十八頁的 Plan 13,現時的安蔭第一期是一塊空地,不知該處在興建石蔭臨屋區前,
曾否作其他用途?
謝謝!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