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Proposal]如果當年輕鐵規劃時係咁樣會唔會理想D?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石頭 於 2015-6-17 00:07 發表   
 
青雲鳴琴一段路軌,其實我就咁樣理解: 
 
如果由龍門站搭去石排站,龍門至青雲係落斜,鳴琴至石排係上斜, 
 
中間最底點就係青雲、石排同建安三站既交匯處, 
 
如果建安站架空,呢段可唔可以變成青雲至鳴琴、以至到建安都係平路路軌? 
 
(可能我表達得唔係太好,希望大家明白我講咩)  
 
龍門站往石排站,若以主水平基準來說,應該是整段路程實際上是輕微上斜至山景支線 
出口附近然後開始落斜。而龍門站至青雲站之間的落斜路段,便是龍門站至石排站整段 
路程的最低點了,而不是在青雲站與石排站之間。 
 
而龍門站(最北端)相較鳴琴站(最南端)的主水平基準是低了約兩米。 
 
若建安站改成架空,青雲站與鳴琴站一段亦必需改成架空。至於車站搬遷,青雲站或需 
南移至興才街與IVE(TM)外巴士站之間,而鳴琴站則可原址架空或北移至山景邨通道。 
以北。 |   
 
 
 
 |  
| 
 | 
 
 
| 
 | 
 
| 
 | 
 
 
 
原帖由 K.C.R2007 於 2015-6-17 15:00 發表   
 
不過我仲系傾向支持輕軌 
輕軌始終有融入社區,車站可達到高嘅優點,令居民有親切感 
對於大西北尼種有充足早期規劃嘅都市,我相信D居民情願接受車站同路軌就系屋企樓下嘅個種輕鐵 
多過D起系地下或高架橋嘅中/重型鐵路系統 
 ...   
本人細時都長期來往屯門同天水圍返學, 當時未有西鐵, 有時搭輕鐵, 有時會搭K2X,  
同意你講輕鐵列車設計係問題嘅一部份, 相對於歐洲好多都市地面電車都落後,  
但同時線路設計都係問題, 太多平交道, 尤其喺天水圍區內, 路面車輛又多,  
不管畀唔畀輕鐵優先都好, 對路口處理能力都係一大壓力,  
你睇天福路/天耀路呢個最繁忙嘅路口, 輕鐵成日都要等好耐先過到, 唔知當年因咩原因呢個路口唔架空左佢,  
當然你可以當佢係一條歐洲嘅地面電車咁睇, 市區段深入人口中心,  市郊段獨立路段, 高速行駛,  
但香港新市鎮密度咁高, 混合行駛令人感覺不如巴士好過 (除左用電好過用油外), 分隔行速先至更有利發揮鐵路嘅好處 |   
 
 
 
 |  
| 
 | 
 
 
| 
 | 
 
| 
 |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15-6-18 10:29 發表   
 
本人細時都長期來往屯門同天水圍返學, 當時未有西鐵, 有時搭輕鐵, 有時會搭K2X,  
同意你講輕鐵列車設計係問題嘅一部份, 相對於歐洲好多都市地面電車都落後,  
但同時線路設計都係問題, 太多平交道, 尤其喺天水圍區內 ...   輕鐵嘅賣點就在於親近社區同車站可達度高,當然代價就無可避免同人車共用路口 
面對繁忙路口,仲有一個好土炮嘅解決方法就係等D開動左嘅車過曬後, 
部輕鐵立即以高速爆發甘越過路口,盡量追翻D等待時間 
當然前提系列車設計要改良同車站不可太密 
 
我都同意你同上面pakhei123兄嘅睇法,絕對路權無疑系最理想 
尼一點同輕鐵嘅概念無衝突,因為輕鐵本來就係由傳統路面電車進化而黎,屬於一種漸進式運輸系統 
絕對路權無疑係輕鐵嘅最高境界 
當然,如果真係要將香港輕鐵改良成100%人車分隔,我都唔會反對 
只係高架橋同車站設計必須維持簡約(好似兆康至鳳地段個款),考慮用草坪美化路軌周圍等 
盡力令條輕鐵同社區景觀融為一體 
 
其實我就覺得鐵路嘅賣點主要在於環保同班次密、準時、有預算 
至於速度就真係見仁見智,沒有絕對嘅定義 
視乎你住係邊同想去邊 
對於一個住得近車站或目的地唔駛轉車嘅乘客黎講,鐵路梗系快捷方便 
但一個住得離車站遠或目的地要多重轉車嘅乘客,步行/轉車累積嘅時間加埋, 
對於佢黎講,鐵路就似乎唔係想像中甘快捷方便,吸引力大減。 
 
公共交通工具唔係一味“快"就得,車站可達度、乘坐舒適性、班次、目的地是否容易到達等因素 
都會大大影響乘客嘅選擇 
唯一可以做嘅,就係盡力係各方面取得平衡  
 
[ 本帖最後由 K.C.R2007 於 2015-6-19 20:21 編輯 ] |   
 
 
 
 |  
| 
 | 
 
 
| 
 | 
 
| 
 | 
 
 
 
原帖由 bjbus 於 2015-6-17 23:08 發表   
建議參考廣州BRT, 
在鄉村人少車站設立爬頭路軌,提供快速輕鐵服務, 
另外設立架空路段,連接藍地、富泰、嶺南及鳳地; 
何福堂,華都花園、置樂花園、恆豐園、三聖; 
及青山公路三聖出荃灣段(此段建議用時速100公里列車行走,三聖-黃 ...   如果要採用快速班次,前提係必須絕對路權 
其實仲可以學部分日本同歐洲輕軌嘅做法 
係鄉郊/少人地方採用絕對路權,到市區就回復返局部路權 
 
 
其實只要夠資金同條件許可,可以進一步升級成完全人車分隔嘅輕軌捷運系統 
 
[ 本帖最後由 K.C.R2007 於 2015-6-20 10:19 編輯 ] |   
 
 
 
 |  
| 
 | 
 
 
| 
 | 
 
| 
 |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15-6-18 10:29 發表   
 
你睇天福路/天耀路呢個最繁忙嘅路口, 輕鐵成日都要等好耐先過到, 唔知當年因咩原因呢個路口唔架空左佢   
咁又好難既,西鐵又係上面,又要保持著通車 
 
其實應該話成個交通設計上有問題 
 
十個有九個輕鐵平交道都要總係會連著馬路十字路口 
 
有唔少仲要係輕鐵十字再加埋馬路十字,再連埋行人過路 
 
 
就算車唔多都要慢慢有排等馬路 
 
 
本身應該就大部分設計成 只有馬路同輕鐵十字就好 
 
 
其實輕鐵係最唔應該貼著馬路黎行,應該有咁分開得咁開,各有各路 
 
 
好似樂湖至天瑞,起碼人流分散下又好,放便市民又好,電車輕鐵呢類零排放零噪音(理論上)應該係最接近居民先啱 
 
 
點知天瑞又痴番埋一齊  |   
 
 
 
 |  
| 
 | 
 
 
| 
 | 
 
| 
 | 
 
 
 
原帖由 石頭 於 2015-6-15 23:29 發表   
其實而家已經好難假設咁多,不過就現有系統,我就覺得仍有改良空間: 
 
1. 架空建安站 
其實河田及屯門站都已全段架空,另一邊青雲同鳴琴站係一邊上山一邊落山, 
建安站絕對有條件全段架空,騰出路面更多空間~ 
因遷就已有行人天橋,受 ...   
其實可以善用寶田商場對出的行人路,由507總站延伸出去,再去紫田邨,反正果邊都將會發展 
 
BTW 據聞寶田商場對出的行人路都屬於輕鐵預留空間 |   
 
 
 
 |  
| 
 | 
 
 
| 
 | 
 
| 
 | 
 
 
 
| 
其實如果用電車一樣的底地台,或者BRT 會唔會好過而家成本高又虧本的情況? |   
 
 
 
 |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