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會唔會一直以來成套幕門程式﹐由東涌/機場線全港第一套幕門開始﹐已經係用同一個方式去做列車及月台的溝通﹐便是由列車發訊號通知月台開門﹐而這個訊號的內容已經包括埋列車的長度資料﹐而月台收到訊號自動會打開相應數目的幕門﹐即係唔存在額外再改程式問題?
即係﹐理論上突然間有部唔同長度的列車﹐去到任何一個車站﹐都會自動打開相關的幕門數目﹐根本唔需要調校調整。
|
|
|
|
|
如果你的假設是基於非繁時間用盡車廠的stabling sliding擺車, 我只能說"實在佩服您"
實際上車廠會預留空的stabling sliding以便contingency; 況且你還忽視了過了行車時間後, 即係你所形容的剩餘11卡在路軌的列車, 若果全部擺站, 咁即係全部在該站內路軌的工作都要懷路;
若果過線去東鐵, 請你教教青衣OCC如何每早出車夾好將架車過返馬鐵線 (話唔定晚晚都要Update TN )
(我都好佩服樓下果位既方案, 閣下同樓下果位可以坐低落來慢慢傾)
#有時真係忍唔住笑
|
|
|
|
|
剩係停車側線先會放車架?維修車間會唔會一架車都無先?
必要時行遠D,顯徑隔離己經有位擺多兩抽啦...
至於阻住晚間維修路軌問題,就算唔玩分段通車,
馬鐵响沙中線通車前都行緊17抽8卡,
按閣下的講法,即係點都會有至少7抽擺街啦
而家行埋出九龍多4-5抽,但就多全段大圍-啟德擺車,有幾難搵位呀?
除佐而家因沙中線工程係會有密D works外,
正常維修保養會唔會全線個個站晚晚都有works呀?
隨時擺哂大圍以北都有得諗啦。
講佐咁耐,除佐唔係成日做的重型維修要局住經東鐵線返八鄉外,
幾時要打東鐵主意先?
咁簡單0既任務,青衣OCC做慣做熟,唔駛教都識下話?
咪玩我啦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所以我咪話佩服你囉,
由始至終我冇否定你的方案是不可行,
只不過車務部是否採納又是另一回事 (包括要考慮修改時間表, 增訂TN, Contingency Plan等)
個人認為可行性好低
|
|
|
|
|
見這個題目, 所講的先分段通車, 肯定不是這1年內的事啦.
假設:
1. 先通顯徑站 --- 以顯徑站的進度及現時的資源, 是有可能先通車.
2. 先通大圍至鑽石山 --- 估計起碼要2年後才通到, 到時那些4轉8卡, 維修, 人手, 車廠, 全部有時間準備, 根本不用以上幾位 C Hing 擔心.
3. 先通紅磡至何文田 --- 以紅磡站的進度, 估計不會是最早完成的車站, 所以不存在分段通車的範圍.
4. 先通全段但飛走土瓜灣站 --- 估計起碼要2年後才通到, 到時那些4轉8卡, 維修, 人手, 車廠, 全部有時間準備, 根本不用以上幾位 C Hing 擔心.
所以, 這題目應該討論各站的進度是否符合先通車, 而不是討論1~2年後維修及人手的問題.
|
|
|
|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16-9-27 14:17 編輯
師兄,兩年後講緊2018年尾。
如果到時乜都搞掂哂,我係港鐵都開香檳慶祝準時通車
未到期就算百分之99搞掂,正常都在到期前搞掂,
輕輕鬆鬆準時交貨啦。
樓上腦夫子兄都講過,要分段通車,要搞多好多好多樣野,
若非個別部份遲得好交關,而其餘部份又容許分段通車,
先至會諗分段
如果唔係遲太多,全面延期乾手淨腳啦
師兄都講中佐,距離原定2018通車仲有兩年,
人力物力呢類軟件野,只要基建工程及時完工,絕對安排到。
反而係挑戰多多的土建工程,想急都唔一定趕到
據知港鐵公開宣佈延遲通車前一段長時間﹙講緊可以以年計﹚,
除佐不斷改變工程安排,以求追回預定進度外。
個別新線更計劃過,點樣用最少基建通佐車先﹙當然,安全設備就必不可少﹚
通車後再繼續起埋其餘部分。裝少隻牛開疏D,再顛D都仲聽過!
最終行唔行得通,最終都係睇土建工程趕唔趕到。
趕得到,隨後仲可冧人堆開24/7﹙視乎噪音管制容唔容許,站內隧道就無此限制﹚
不幸再遇到問題﹙如地質古蹟﹚就神仙難救
有人有機有軌都仲可以調黎調去,無就想玩都無資格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兩年後講緊 2018 年沒錯, 我都想到時港鐵等剪綵烏溪沙-屯門全線通車...
但係咪真係得先? 以目前講運輸基建果個政府廣告都隻字不提沙中線...我真係好懷疑沙中線背後冚住幾大隻鑊.
學你話齋, 挑戰多多的土建工程,想急都唔一定趕到. 雖然話軟件嘢一定絕對安排到, 但是一兩年後的事都差不多要開始安排啦.
如果內部評估過如期 2018 年全線通車有風險, 咁係咪可以準備定 Plan B 做分段通車先呢?
一來真正方便到馬鞍山同啟德的居民, 二來沙中線有 "階段性成果" 對港鐵形象都有幫助.
討論返可行性:
1. 到時馬鐵 4 轉 8 理應已完成, 即是 [大圍 (包括車廠)-烏溪沙] 已經完全 support 到 8 卡車 (樓上好似話 17 抽; 而我都計咗, 出 15 抽車已經行到 4 分鐘一班).
2. 聽說軌道配置亦都 support 到 [烏溪沙-啟德] 折返的運作.
3. 既然軌道配置 support 得到, 咁我估計 [烏溪沙-啟德] 都係訊號系統裡面其中一個行車模式 (例如 for 馬頭圍打後故障時用, 甚至將來烏溪沙尾車可能都係到啟德清客返大圍廠)
所以我睇由全線 [烏溪沙-屯門] 通車改為 2018 年先通 [烏溪沙-啟德] 的 Marginal Cost, 主要都係
1. 調動人手落去, 先做好大圍-啟德的土建
2. 要額外測試多一輪 [烏溪沙-啟德] 折返的行車模式
照咁睇可行性都唔係咁低喎.
|
|
|
|
|
顯徑站就咁睇
舖埋出面條路已經完全搞掂個基建
至於個月台,應該差閘門
其他機電未清楚
仲有試車
都係果句,依家D車大圍清完客已經駛到名城個尾
唔加車對營運影響都應該接近0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