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H
發表於 2021-11-26 09:48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6 08:49
共構個座叫high court,「有關當局」就緊係驚弓之鳥咁啦
會展站係分層,西面要跨過東鐵及荃灣綫,假如只起東段至會展站,去到同一水平做調頭軌都幾乎佔用成個添馬站的位置,只係變成不對公眾開放。
可以預見添馬站因為要做交匯,與出入站客流相比,所需建設係不成比例地多。如果可以解決到用地銜接的問題,係咪就有可能全綫落實?
Ming0420
發表於 2021-11-26 10:55
tonyng 發表於 2021-11-24 21:54
同意,勿忘初衷。
晚繁差唔多班班 ISL NOP都落大半車客(7成客)過對面轉TKL,就知道其實如果要起NIL,
睇返上面幾個討論點
- ISL NOP中區同九龍東之間轉車客流大
- TCL轉ISL前往東區客流有需求
- 添馬站所需建設係不成比例地多
- 添馬及周邊Catchment細
喺度諗,掉翻轉TKO延長,鑽挖通過香港站下方
於香港站以西,干諾道電站一帶設新站,盡量貼近HOK
做到TKL中環免轉車,TCL去東區轉一次車不變。金鐘客繼續EAL會展轉NIL
新站地下通道仲可連接上環E4等
一方面避免影響TCL營運同增加一大輪測試,NIL又可保留再向西伸延彈性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6 12:40
Ming0420 發表於 2021-11-26 10:55
睇返上面幾個討論點
- ISL NOP中區同九龍東之間轉車客流大
https://www.bd.gov.hk/en/resources/codes-and-references/scheduled-areas/index.html
可以睇下HOK/CEN/SHW中間有幾多野要interface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6 15:51
本帖最後由 hellomato 於 2021-11-26 17:18 編輯
DIH 發表於 2021-11-26 09:48
會展站係分層,西面要跨過東鐵及荃灣綫,假如只起東段至會展站,去到同一水平做調頭軌都幾乎佔用成個添馬 ...
會展站西面已經拉平咗兩條NIL管線,一定係上跨荃灣線管道(可以睇返133樓條link嘅片)
講返添馬站選址橫跨政總和5號地皮,確實係最靚嘅位。
就係一直唔知塊地起緊mud——到今日先知原來係New High Court。
但係隨著國安法出台,應該更加唔怕法院下面起地鐵。
而站內結構,假如將軍澳線兩條管線更加互相靠近,就可以縮短調頭線;所以有機會起雙側式月台。
管道中間留條縫,裝扶手電梯從大堂直落下層東涌線島式月台(可以參考九龍站結構)
兩線轉車方式:兜大堂or學何文田站整轉車層。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6 19:13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6 15:51
會展站西面已經拉平咗兩條NIL管線,一定係上跨荃灣線管道(可以睇返133樓條link嘅片)
講返添馬站選址橫 ...
添馬站設計係兩層島式月台
月台闊度已經俾龍和道下通道
中環灣仔繞道同政總所制約
仲雕花咁雕起深一層實屬無謂
battle
發表於 2021-11-28 13:15
Ming0420 發表於 2021-11-26 10:55
睇返上面幾個討論點
- ISL NOP中區同九龍東之間轉車客流大
唔好去咁遠,o係龍和道本身東涌線/機場快線掉頭隊道個位, 起個香港站/中環站extension(即係本身北港島線既掉頭隧道個位),
然後整條行人隧道行過去東涌線/機場快線/港島線轉乘?
Kelvin15190
發表於 2021-11-29 14:21
battle 發表於 2021-11-28 13:15
唔好去咁遠,o係龍和道本身東涌線/機場快線掉頭隊道個位, 起個香港站/中環站extension(即係本身北港島線 ...
本身東涌綫的乘客可在香港站在閘内走到中環站轉乘港島綫,不必大費周章這樣起,只需加通道連接政府總部附近便可,反正也不會走太遠。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30 11:55
本帖最後由 hellomato 於 2021-11-30 14:07 編輯
battle 發表於 2021-11-28 13:15
唔好去咁遠,o係龍和道本身東涌線/機場快線掉頭隊道個位, 起個香港站/中環站extension(即係本身北港島線 ...
感覺跟小弟前面提出的“4號用地方案”思路一致(135樓)——
在地圖上量,4號用地去香港站、天星碼頭和添馬政總一帶都是250-300米左右。
對比交匯Full Scheme的添馬站規劃(可以叫“5號用地方案”)
主要catchment則是新High Court(5號用地,據說整個站體會跟新High Court共構)
加上演藝學院和周邊,以及灣仔西北部的政商大廈(最遠輻射至稅務大樓)
算是平分秋色吧,不過“5號用地方案”嘅catchment似乎更加直觀,需求也更肉眼可見。
頁: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