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n370
發表於 2021-11-20 19:01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1-11-20 11:04 編輯
clivetock 發表於 2021-11-20 10:19
添馬站嘅問題似乎不在其成本和技術難度,而係在於附近建築物?樓主bold咗interface似係暗示主要問題唔係 ...
北港島線嘅計劃好早已經有,
講緊中環、灣仔有更大規模填海嘅計劃,
又未因保護海港條例而縮細前,已經响度。
咁响發展呢區果陣,會唔會完全唔預地層去起呢條線呢?
相反,由炮台山至會展一段嘅隧道,
地面早已成型並已發展。
咁北港島線同其沿線結構嘅interface响邊度出現,
相信唔難睇到。
更重要係,呢條線唔似有上蓋物業,咁錢從何來呢?
DIH
發表於 2021-11-21 11:20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21-11-21 11:41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0 19:01
北港島線嘅計劃好早已經有,
講緊中環、灣仔有更大規模填海嘅計劃,
又未因保護海港條例而縮細前,已經响 ...
新方案照樣有炮台山至會展一段,可見即使有interface問題,都在可解決範圍之內,成條線唔見咗邊度就係最大的疑點。
北港島綫各站做交匯都有自己的問題-
香港站:空間不足,施工難度大,即使起到,轉乘都好麻煩;
添馬站:本來位置同安排都算唔錯,但新方案不見,連經都唔經,而且附近設施不多,除轉乘外應用功能不大;
會展站:都可以如tonyng兄於#74所繪興建,但轉乘距離較長,將軍澳綫及東涌綫都要起調頭隧道,施工範圍較大;
銅鑼灣北站:東鐵不能轉一次到鰂魚涌(港島東商業區),效益低,若為了施工方便而在維園內興建則catchment較細;
北角或鰂魚涌:施工區間比原有建議更長,適合O&D但再轉乘就較麻煩。
前面我講過的都係「敲下個頭」的建議,現已理解到香港站空間問題,綜合考慮之後,現時意見如下:
1. 北港島綫若要興建,全綫貫通能較有效分流港島綫。不貫通的話,東涌綫乘客及香港站用家沒有得益。
2. 即使不能起全段,都希望能興建會展以東一段,否則港島綫金鐘至北角將不勝負荷。
3. 若不設添馬站,較適當的交匯點可以係會展站,這亦有助在西段未有定案之前將項目分期興建。
4. 東鐵過海段出年通車,可在通車後觀察客量變化再作評估。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1 12:54
本帖最後由 hellomato 於 2021-11-21 13:00 編輯
clivetock 發表於 2021-11-20 18:39
IFC停車場比東涌綫月台仲要深,要興建通道連接民祥街未必可行
https://www.facebook.com/PNUTCreations/ ...
香港站2號備用月台假如要轉俾其他線用,始終都係轉俾東涌線比較正路。跟手可以切一邊東涌線月台俾將軍澳線。
其實跟我47# 嘅方案三一樣,不過TKL喺香港站變返單線單月台
繁時會展/香港站跟何文田/黃埔一樣玩法(也剛好夾到分別從寶琳和康城開車)
*玩盡D甚至撈埋tony師兄提出拉單邊月台去會展嘅方案;P
剩下就是備用2號月台要整返條通道落L3大堂。
假如呢個位而家係屬於IFC停車場嘅話,
不如試下同IFC協商,將部分停車場範圍劃俾車站做改建工程?
(好似當年黃埔站,用咗部分商鋪位整C出口咁)
Kelvin15190
發表於 2021-11-21 12:59
本帖最後由 Kelvin15190 於 2021-11-21 13:11 編輯
DIH 發表於 2021-11-21 11:20
新方案照樣有炮台山至會展一段,可見即使有interface問題,都在可解決範圍之內,成條線唔見咗邊度就係最大 ...
我也認同,東涌線需要東延到會展一帶,將部分以灣仔和銅鑼灣北的乘客分流,然後將以港島東為目的地的乘客乘客先分流到將軍澳綫,然後再在北角轉車,以便港島綫容納東鐵過海的人流。如果會展還有位的話,可以起西班牙式月臺,方便乘客轉車。(註:5、6和8號月臺為落客月臺)
HU6455
發表於 2021-11-21 14:38
tonyng 發表於 2021-11-19 20:45
講真,與其搞東將合併,倒不如直接換綫。
好似當年都係計劃換錢,所以先將將軍澳綫既盡頭起到最近天后既位置,方便未來施工.吾記得係咪你講,依家將軍澳錢隧道盡頭,同港島錢既隧道距離只有幾十米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1 15:06
Kelvin15190 發表於 2021-11-21 12:59
我也認同,東涌線需要東延到會展一帶,將部分以灣仔和銅鑼灣北的乘客分流,然後將以港島東為目的地的乘客 ...
本來想說不可行,因為按tony師兄的講法,東涌線月台會比東鐵線/將軍澳線月台更接近地面,而且港灣道東面幾乎沒法興建調頭隧道。
不過又轉念一想,試下調轉東涌線/將軍澳線月台位置(i.e. 將軍澳線行港灣道、東涌線用預留月台),又好似行得通。
i.e. 東涌線用原本預留去銅北嘅預留隧道空間整調頭管線;將軍澳線用原九鐵方案港灣道定線整調頭管線。
不過咁就似乎會令銅北更加難起(因為要同時容納兩組管線),最終會跟替代方案一樣索性取消興建......
補償方法可能是會展站拉條出口去杜老誌道/洛克道一帶,盡可能接近鵝頸橋,可以用返現有行人天橋
tonyng
發表於 2021-11-21 15:09
本帖最後由 tonyng 於 2021-11-21 15:10 編輯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1 15:06
本來想說不可行,因為按tony師兄的講法,東涌線月台會比東鐵線/將軍澳線月台更接近地面,而且港灣道東面 ...
不同意對調,我們不能單從技術層面看,應以整體網絡的客流優先考慮,因此:
東鐵理應對面轉乘往東區,以分流港島綫目前早繁金鐘至銅鑼灣段的最擠逼路段。(而非對面轉乘往香港站方向,因乘客可在金鐘轉往堅尼地城方向前往中西區)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1 15:41
tonyng 發表於 2021-11-21 15:09
不同意對調,我們不能單從技術層面看,應以整體網絡的客流優先考慮,因此:
東鐵理應對面轉乘往東區,以分 ...
有件事一直想求證:會展站大堂和兩個月台的地下深度分別是多少?
而且,假如用港灣道地底擴建會展站(例如延伸東涌線到會展站),
預計擴建範圍會有至少一個月台比現有月台更接近對面,是否正確?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1 19:44
DIH 發表於 2021-11-21 03:20
新方案照樣有炮台山至會展一段,可見即使有interface問題,都在可解決範圍之內,成條線唔見咗邊度就係最大 ...
即使响新方案入面,照舊有炮台山至會展一段,
但interface問題唔會完全一樣。
全段隧道應以鑽挖形式建造,一如港島線,
及沙中線著陸後,穿過紅隧入口一段一樣。
而銅鑼灣北站,正如之前所述,
車站會响繁忙嘅告士打道底興建,難度唔會細。
取消佐個站,只需要起番通風大樓,
咁個豎井可以完全塞哂入維園。
至於添馬,即使唔起車站,
將軍澳線調頭隧道仍會去到政總對出地底。
從技術及造價角度考慮,
幾乎肯定會响果帶大規模開挖,去興建隧道。
又既然開挖得,從工程、規劃角度,就算唔設站,
唔爭在駛多少少,如响果度造定預留位。
保留將來完成全段北港島線嘅可能。
咁睇,响修改後嘅方案,添馬站同呢段隧道全段取消,
係相當有可疑。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1 19:54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1 07:06
本來想說不可行,因為按tony師兄的講法,東涌線月台會比東鐵線/將軍澳線月台更接近地面,而且港灣道東面 ...
技術上都唔太容易,將軍澳線要去會展站,
不論係用會展站已有預留位,定係港灣道都好。
最可行係用現有沙中線及紅隧入口嘅天橋樁柱間嘅空隙。
下一個可行方案,已經係重建紅隧入口段天橋,以騰出空間。
咁樣東涌線即使用會展站嘅預留位,調頭隧道難以擺東面,
最可行係擺番添馬出面。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