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now 發表於 2021-11-23 05:20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2 22:00
東大嶼都會嘅設計人口,只係略多過今日嘅沙田/觀塘區。
九龍新界咁多區都係靠一條港島線,
東大嶼係咪靠 ...

東大嶼講明係CBD3,應該會多商業地
考慮到交通方便程度,應該仲值錢過東九龍商業地
要對比應該係對比成個港島區,港島區人口多過東大嶼規劃少少,但有三條公路+將會有四條鐵路連接港島其餘各區

何況,屯門東大嶼港島線亦都唔係只做東大嶼,亦有做屯門往返港島嘅功能
九龍線除咗接駁成個九龍之外,仲會接駁成個新界東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3 17:00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1-11-23 09:08 編輯

qunow 發表於 2021-11-22 21:20
東大嶼講明係CBD3,應該會多商業地
考慮到交通方便程度,應該仲值錢過東九龍商業地
要對比應該係對比成個 ...
差近一倍都叫差少少,咪玩啦。

用人口計,即使成個東大嶼都係住宅區,東大嶼往港島嘅鐵路,駁到西區已經夠。
考慮埋咁大個商業區,
繁忙時間對外交通需求,只會比純粹計居住人口少。

北港路線應該全段起,並留番俾catchment更大嘅將軍澳/東涌線,就會更有效益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4 00:20

本帖最後由 hellomato 於 2021-11-24 00:27 編輯

找到6年前師兄轉載嘅一條片,講會展站建成之後嘅樣:
https://www.hkitalk.net/HKiTalk2 ... ewthread&tid=932855
幾個關鍵信息:
1)會展站只有三層,月台並未見特別深入地下。
2)會展站西面,北港島線上跨、東鐵線下跨荃灣線管道。
所以北港島線照計會一路沿地下較淺水平(~ -10mPD)到添馬站預定位置。另一邊就係東涌線從地下較深處到同一個位——呢個就係北港島線full course。
但係而家添馬站尷尬在於,不太能找到合適的位置做出口——周圍只有政總和軍營,一個頗為敏感的地帶。
假如唔起添馬站而又想確保東將相接,就剩下兩個可行方案:
方案一:跟tony師兄74樓,拉東涌線去會展站,月台建在港灣道。已經可以confirm新月台跟現有會展站上層月台差唔多level,點樣穿通道連返去原本個站會是一個問題(中間隔住三棟大樓)。
方案二:跟clivetock師兄99樓,將軍澳線單線入香港站,食咗機鐵2號備用月台。添馬站個位整多組調頭側線,繁時跟觀塘線何文田/黃埔一樣玩法(可以同時夾番寶琳/康城車嘅時間表)
最後想再確認:龍和道與中環灣仔繞道之間的空地+郵政總局=3號地皮?(不然的話,那個位置起月台,然後打通去香港站應該是最簡單的)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4 00:47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4 00:20
找到6年前師兄轉載嘅一條片,講會展站建成之後嘅樣:
https://www.hkitalk.net/HKiTalk2 ... ewthread&tid= ...

Google第一個結果已經有整份官方文件
https://www.pland.gov.hk/pland_tc/access/pec/others/Site%203%20PB%20(full%20set_tc).pdf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4 09:51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4 00:47
Google第一個結果已經有整份官方文件
https://www.pland.gov.hk/pland_tc/access/pec/others/Site%203%20 ...

終於打開到份文件,知道個full picture。:handshake
記得師兄話3號地皮已經批了出去,除了龍和道地下鐵路保護段都唔郁得。:Q
不過睇返文件29頁嘅overall plan......似乎可以用4號地皮一帶起站?
大概只需要拉將軍澳線過去做總站,整地下行人通道返香港站就OK。
(知道東北面就是解放軍碼頭,我估唔起出口對正就應該無事......掛)

qunow 發表於 2021-11-24 11:48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4 09:51
終於打開到份文件,知道個full picture。
記得師兄話3號地皮已經批了出去,除了龍和道地下鐵路 ...

軍營同碼頭之間唔應該有任何會阻礙軍事活動嘅風險存在?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4 12:39

qunow 發表於 2021-11-24 11:48
軍營同碼頭之間唔應該有任何會阻礙軍事活動嘅風險存在?

AREOT同NIL整合嘅通風樓就係整係條軍用通道旁邊。

但4號用地個位置相當隔涉,當作獨立車站睇就得,唔見得有空間起轉乘通道。

我覺得個討論變左為起而起,塞得落個站體就唔理catchment,咁倒不如維持返full scheme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4 15:22

本帖最後由 hellomato 於 2021-11-24 17:38 編輯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4 12:39
AREOT同NIL整合嘅通風樓就係整係條軍用通道旁邊。

但4號用地個位置相當隔涉,當作獨立車站睇就得,唔見 ...
但我覺得用4號地皮起站,catchment並唔算細。
既可以沿海邊掃曬港外線碼頭嘅人,
又可以過對面馬路到大會堂,穿隧道就返到中環。

另外突然醒起,九龍站地底有預留月台位(i.e.“密封空間”)......
假如用九龍站來做“交匯點”有無得考慮?
即:將軍澳線會展站直連東涌線香港站(唔起添馬站)
食埋後者過海段到九龍站,同時東涌線總站也縮到九龍站(打開“密封空間”起新總站月台)
Drawback都好明顯:東涌人地鐵過海變咗要轉車,大概率翻檯。(機鐵唔受影響)

最後,唔係話“為起而起”,而是想拋多幾個possibility大家一起brainstorm,以上。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4 19:34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4 15:22
但我覺得用4號地皮起站,catchment並唔算細。
既可以沿海邊掃曬港外線碼頭嘅人,
又可以過對面馬路到大會 ...

中區個客源係港外線碼頭?個站嘅catchment 近半射左落海,我想問有幾大分流作用?

唔係話提possibility 唔好,而係天馬行空到連初衷都達唔到,咁就不如唔好提,結果得啖笑。

tonyng 發表於 2021-11-24 21:54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1-11-24 12:39
AREOT同NIL整合嘅通風樓就係整係條軍用通道旁邊。

但4號用地個位置相當隔涉,當作獨立車站睇就得,唔見 ...
同意,勿忘初衷。

晚繁差唔多班班 ISL NOP都落大半車客(7成客)過對面轉TKL,就知道其實如果要起NIL,
在分流效果上, SWAP >>> Interchange Full Scheme >> TKL Extension (QBR to EXC)。


頁: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北港島綫的最新消息:建議方案 VS 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