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wong 發表於 2021-11-22 10:16

會唔會所謂 interfacing 就只係技術問題,唔關政治、保安問題?
銅鑼灣北附近無政府或者其他敏感設施,都一齊要取消
金鐘站 A 出口離政總亦唔係遠,E 出口亦喺某最受重視部門旁邊
單純就想避免咁多工程喺同一範圍進行,邊個 delay 都累埋其他人


Ming0420 發表於 2021-11-22 20:21

又咁睇,分域廣場同中信大廈對出地皮發展方向未明,同時東大嶼人工島規模又未有詳情

會展方案可能只係一個折衷,預留更多空間俾將線設站同西延。如果係咁睇,東涌線東延去會展又未必會受政府採納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2 20:33

dannywong 發表於 2021-11-22 02:16
會唔會所謂 interfacing 就只係技術問題,唔關政治、保安問題?
銅鑼灣北附近無政府或者其他敏感設施,都一 ...

北港島線最大作用係分流,
添馬站太近金鐘反而唔係缺點。

問題係點解一個站嘅問題,
會影響隔佐不知幾咁遠嘅車站?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2 20:39

Ming0420 發表於 2021-11-22 12:21
又咁睇,分域廣場同中信大廈對出地皮發展方向未明,同時東大嶼人工島規模又未有詳情

會展方案可能只係一個 ...

地皮界線可以改。
地契條款可以加條款,容許未來鐵路嘅發展。

如果係預俾明日大嶼,
咁就更加可以大條道理話郁就郁。

MrLau 發表於 2021-11-22 20:55

20160424 發表於 2021-11-22 09:52
如果政府真係咁擔心保安問題既話。可否添馬站完全不設任何出入口/先預留但唔起出入口,此站只供轉乘? 效益 ...

咁會違反消防安全規例,即係有突發事故就需要出口緊急疏散,不過可以增加人手/設施,提升保安,出入須安檢

Ming0420 發表於 2021-11-22 21:26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2 20:39
地皮界線可以改。
地契條款可以加條款,容許未來鐵路嘅發展。



因為目前所見,東大嶼至少有三條鐵路走廊,分別向港島西,九龍西,及大嶼山/新界西。
以效益而言,可以預期東大嶼連接港島西的鐵路走廊最為優先,屆時港島中西區至少有鐵路一程車連接港島東,新界東,九龍東。
當中新界東經金鐘轉車前往港島西,金鐘到上環一段負荷增加。將軍澳線如果預留由會展再向港島西延伸至中上環一帶,似乎可以再一次為港島線分流。太早將總站定喺添馬,反而有少少限制西延空間。不過呢樣都講緊至少20年後。或者太多不確定性,而港島線10年內分流又係必需,因為咁而先推出延伸去會展一段。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2 22:00

Ming0420 發表於 2021-11-22 13:26
因為目前所見,東大嶼至少有三條鐵路走廊,分別向港島西,九龍西,及大嶼山/新界西。
以效益而言,可以 ...

東大嶼都會嘅設計人口,只係略多過今日嘅沙田/觀塘區。
九龍新界咁多區都係靠一條港島線,
東大嶼係咪靠自己,可以有條連到咁深入?

即使真係要咁駁,响條線嘅尾再延長,
又或者起多少少預將來接駁,
究竟有乜困難,難度高到要成個車站去暫緩呢?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2 22:07

睇過其他城市嘅地圖,市政府附近整地鐵都幾常見(包括政府門口前面條路地底有管線)
但係要整站嘅話,基本都會側埋一邊、唔會好似添馬咁直接擺地底(而且仲要係轉車站)

假如唔整添馬站而又想達到東將可以互相轉車,我想到嘅方法係:
東涌線和將軍澳線分別從香港站和會展站,各拉一條單線去另一邊車站(咁似乎更符合“交匯”嘅定義?)
並各自加一條調頭側線,利用原定興建添馬站嘅地下空間
(算是tony師兄74樓建議嘅延伸。我在87樓和103樓都有畫相關嘅示意圖)

另一方面,既然北港島線最想做係快速輸送東鐵客去港島東各地區,咁就無論如何都要起銅北站——
只要車站位於維園同鵝頸橋之間,大家都應該唔介意行過去搭車。
(通常去得銅記,十有九都係行街——橫掂都係行,範圍內任何一點都真係無分別)
點都好過會展下一站北角,再倒班客入港島線返銅記......

JB5571@3B/103 發表於 2021-11-22 23:02

咁搞法不如唔好起,等💩水養肥18X仲好
PS唔知大家覺得不講倒線起好之後新巴仲係唔係度呢

s3n370 發表於 2021-11-23 01:32

hellomato 發表於 2021-11-22 14:07
睇過其他城市嘅地圖,市政府附近整地鐵都幾常見(包括政府門口前面條路地底有管線)
但係要整站嘅話,基本 ...
從來沒有將添馬站設於政總地底的計劃。
頁: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北港島綫的最新消息:建議方案 VS 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