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n370 發表於 2024-9-9 05:20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4-9-8 22:21 編輯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4-9-8 17:25
或者咁講
保障份標書公平 同 保障所有入標者有同樣中標機會
係兩樣嘢來

你見九巴有得重組而刻意容許入標時重組,
咪同你口中,睇住“較差”嘅公司嘅條件去改規則一樣,簡直係自打咀巴。

我要強調係你口中,因為你舉嘅例根本唔相關,運作表現好同有得重組已經係兩回事。拉埋黎做類比係偷換概念。服務水平客觀且唔見得其他公司無辦法做得到。重組就只限地頭蟲。
即使今日拎粉嶺北出黎招,牌面上九城都有條件重組,但係程度就有差異。


假若你認為九巴重組係對乘客有利,你應該唔可以否定可以化成實質嘅利潤,
不論係資源運用得更好又或吸引更多乘客啦係咪?
呢D好處係咪可以反映到巴士公司可以控制嘅票價同轉乘優惠上面呢?

s3n370 發表於 2024-9-9 05:24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4-9-8 21:27 編輯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4-9-8 12:26
香港地申請張BR有幾咁難?
左翼保障弱勢,巴士/小巴公司自然係關於營運經驗/同供應商例如巴士廠嘅採購維 ...
開頭已申明,有制度就會人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規模响採購有利,但換轉可以臃腫同效率低。
小公司可藉招聘搵到需要嘅經驗---新巴龍運咪就係咁。
無可否認去到邊大公司一定更有條件,甚至D SME專屬嘅補助都有大公司玩分身拎。
至少小巴支標唔係細機構會輸到第二輪都入唔到,
唔係完全無得玩先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4-9-9 05:40

s3n370 發表於 2024-9-9 05:24
開頭已申明,有制度就會人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規模响採購有利,但換轉可以臃腫同效率低。
小公司可藉招 ...

Diseconomies of scale 現代商業社會比較少發生,
由CEO到管理層返工日日諗開源節流,KPI由CEO自己到揸車嘅車長都有,KPI有獎有罰汰弱留強,有錯誤就檢討修正
就算有都係比較多發生於 growing business,不斷expand但revenue/unit profit追唔上,但香港巴士市場一個run咗幾十年傳統行業嘅business model就更加難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4-9-9 05:59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24-9-9 16:36 編輯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4-9-9 01:25
或者咁講
保障份標書公平 同 保障所有入標者有同樣中標機會
係兩樣嘢來

理論上好好
但執行上要量化計分比較就好難
同埋本身就存在矛盾

例如新經營者有一個固定分數加分
但舊經營者如九巴重組方案好又可以加分
而後者因為有舊有部份幫手重組資源整合,粗俗啲講,可以打嘅牌更多。
舉實際例子,如果皇后山九巴劃兩條粉嶺/聯和墟>皇后山>龍山出東西九龍,無論服務時間定班次都可以秒殺78X/79X。要拎嚟公平招標計,一個可以較大空間個scope自由發揮,另一個限死皇后山龍馬路右轉,本身就唔公平,甚至根本唔係apple to apple點樣喺同一支標同一要求下互相比較benchmark
新經營者有分加 同 重組有分加 基本上兩邊都各自全取拎曬加分條件但另一項就自己永遠拎唔到人哋拎到 真正super打和 明顯係矛盾位
如果兩項唔同分數加乘的話,咁其實一早都已定咗偏向邊面
就算唔量化比分,最多只係好似以前咁,睇太公buy唔buy九巴就新區嘅重組/拉線方案,唔buy就拎去招標。但而家by default就係唔buy,唔係點鼓勵引入新經驗者,所以話本身呢兩點就係自相矛盾。

唔係話反對用九巴重組
但要擺入嚟支標同時比較係自相矛盾同天荒夜談
一個烹飪比賽,新廚師有分數加乘但食材只有公仔面,舊廚師可以街市任揀食材
評判可以點比分?

除非個新區大到可以獨立成線去任何區而唔會喺任何九巴同舊區線重組得到任何好處
咁就另作別論

s3n370 發表於 2024-9-9 06:23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4-9-8 21:59
理論上好好
但執行上要量化計分比較就好難
同埋本身就存在矛盾


佢話重組分數有加有減,貴客自理嘛

合埋眼答剩係加減嘅程度都有分別啦。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4-9-9 06:30

s3n370 發表於 2024-9-9 06:23
佢話重組分數有加有減,貴客自理嘛

合埋眼答剩係加減嘅程度都有分別啦。 ...

如果重組係任意同舊區線整合重組
九巴要故意諗一個可以倒自己米(減分)嘅重組計劃應該相當困難

s3n370 發表於 2024-9-9 06:33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4-9-8 23:37 編輯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4-9-8 21:40
Diseconomies of scale 現代商業社會比較少發生,
由CEO到管理層返工日日諗開源節流,KPI由CEO自己到揸車 ...
邊忽講緊diseconomic of scale

日日cut cost set KPI做得完美咪好,現實上人唔係完美,玩到cut過龍肥上瘦下、KPI為做而做常有發生。
幾時都係話唔係要追求完美,而係走歪佐點處理。
大機構轉身點都難以好似細嘅咁易。

甚至新人唔一定係細,可以係過江龍或者合作。
私營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係經濟現實,政府資源再分配某程度上就係逆住經濟而行

KE7066 發表於 2024-9-9 12:11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4-9-9 01:25
或者咁講
保障份標書公平 同 保障所有入標者有同樣中標機會
係兩樣嘢來


講白少少,單以新界情況而言 招標制度唔應該為咗遷就 城巴/嶼巴 等新經營者,而唔去consider重組九巴舊線既方案https://www.hkitalk.net/HKiTalk2/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9027&page=27#pid5009006

一年前都講過
本身拎出黎招標就係唔要重組嘅決定

ccchhhuuunnn 發表於 2024-9-9 16:11

s3n370 發表於 2024-9-9 06:33
邊忽講緊diseconomic of scale

日日cut cost set KPI做得完美咪好,現實上人唔係完美,玩到cut過龍肥上瘦 ...

大公司攤分成本嘅Economics of Scale嘅相反自然係Diseconomics of Scale

非壟斷市場嘅上巿公司要做到肥上瘦下,同時達到攤分成本上升而邊際利潤下降談何容易
而且肥上瘦下一般只講緊公司管理層/高層同working level嘅矛盾,佢可以肥上瘦下但同時維持到公司產品或服務低成本高利潤,唔係直接有關聯
唔係話完全冇可能發生,雷曼咁穩陣都爆煲,但係一個成熟商業社會做實業嘅公司都幾難,不過已經吹到太遠

sunhoo 發表於 2024-9-9 17:27

講得出「保證所有入標者都有公平中標機會」,已經好明確追求緊嘅係機會均等定結果均等。其實呢個光譜嘅兩極係無絕對對錯,實際取光譜邊個位來行事,係睇邊個位最多人認同。
頁: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查看完整版本: 大埔綠小又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