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ak5052 於 2020-6-7 21:59 編輯  
 
自己對明日大嶼線都有自已的方案, 也貼出來, 不知大家認為點樣? (屯門段請以綠線來看, 原本自己有另一構想是只到屯門 16 區)  
註: 此圖中, 屯門南 = 屯門16區站, 蝴蝶灣 = 屯門南站 (自己也建議屯門南延線車站按此命名) 
路線有兩個方案 (參考: 連接堅尼地城與東大嶼都會的運輸基建技術性研究): 
方案一: 明日大嶼線往返望后石及交椅洲, 港島線由堅尼地城延長至交椅洲 (兩條線分別服務人工島東西兩邊) 
方案二: 明日大嶼線直接進入港島, 往返望后石至銅鑼灣, 港島段參考當年沙中線維園方案, 但金鐘站參考當年南港島線早期方案 (在金鐘道) 
兩個方案下, 都在大嶼山東部, 迪士尼以東填海興建新車廠, 供明日大嶼線同迪士尼線用, 迪士尼線延長迪士尼二期以東接駁新線 
 
明日大嶼線屯門南 (蝴蝶灣站) 建議設在屯門碼頭輕鐵站對出的湖翠路, 地底站, 轉車大樓設在海翠花園同啟豐園中間的公園, 月台為側疊式月台 
 
另建議車站結構: 
2/F (屯馬線月台) 
<==月台 1 屯馬線往烏溪沙 
月台 
<== 月台 2 屯馬線往烏溪沙 
1/F (屯馬線大堂) 
G/F (轉車轉換層, 啟豐園出口) 
B1/F (明日大嶼線大堂) 
B2/F (明日大嶼線西行月台, 月台 3 往望后石) 
B3/F (明日大嶼線東行月台, 月台 4 往交椅洲 / 銅鑼灣北) 
 
 |   
 
 
 
 |  
| 
 | 
 
 
| 
 | 
 
| 
 | 
 
 
 
matthew1009 發表於 2020-6-7 19:31 
相信政府作答時,用咗每平方米6人為標準 
(我數學奇差,所以列出運算步驟,歡迎指正,全部皆取整數。) 
6 ...  
睇大陸嘅意思,西部快速軌道應該係城際線,接駁穗莞深前海站,但既然有左高鐵而容量未飽和,可能起羅湖連絡線將廣深和諧號拉落嚟,更方便港人。 |   
 
 
 
 |  
| 
 | 
 
 
| 
 | 
 
| 
 | 
 
 
 
 本帖最後由 TYChow 於 2020-6-7 23:19 編輯  
 
問題係馬鞍山站乃鐵路預留帶,朗屏站在大坑渠上方,旁邊車路仍然露天,消防車仍有空間駕雲梯救火,但湖景路屯門南站近乎將車路完全遮蓋,消防車如何救火? 
 
另外,雖然政府可以《鐵路條例》和《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鐵路,但要證明其必要性,否則易被司法覆核。 
 
另外,RDS2014中未有龍鼓灘和明日大嶼,加上大家末及3D立體考慮現場情況,以平面2D思維考慮接駁輕鐵和碼頭,這落差是正常,但當鐵路工程踏入詳細設計階段,便必須以3D立體介面作思量。(消防問題亦因此而生) 
 |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 
 | 
 
 
 
 本帖最後由 TYChow 於 2020-6-7 23:02 編輯  
 
其實我也是同一個想法,將西北客引去經大嶼山入市區,減少經荃灣、青衣入九龍之乘客數目,但必須先解決蝴蝶灣、望后石兩個交匯點的線路走向安排。 |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 
 | 
 
 
 
 
其實應該利用屯門沿海優勢善用渡輪,但運房局好廢! 
屯門碼頭最大的問題是,去中環有西隧過海巴士,去東涌又有屯赤機場巴士,去澳門又有港珠澳大橋(還有沙洲海岸公園阻住高速船去路),加上渡輪燒油多過巴士,每客位固定成本比巴士高,除非渡輪航班能做到一程多站(內地稱為「掛港」)(例如:屯門-馬灣-中環、肇慶-中山-屯門-上環港澳碼頭),否則一樣入不敷支!單靠屯門的O&D客搭船係唔夠維皮!而海事處應重新安排屯門碼頭的泊位分配(海事處在港澳碼頭及中港碼頭有既定機制協調各渡輪公司的泊位使用權,同樣機制應引伸到屯門碼頭的跨境和本地渡輪的泊位和航次比例)。 
 
 |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 
 | 
 
 
 
matthew1009 發表於 2020-6-7 19:31 
相信政府作答時,用咗每平方米6人為標準 
(我數學奇差,所以列出運算步驟,歡迎指正,全部皆取整數。) 
6 ...  
西鐵未來飽和嘅問題 
歸根究底係當年政府抵受唔住地區壓力入埋屯門 
導致西鐵無法直達天水圍市中心而令天北居民要搭長達3公里輕鐵到天水圍站 
同時承擔過多的潛在客源 
 
依家係應該撥亂反正將西鐵分拆 
屯馬綫改洪水橋/廈村止步 
以集中應付洪水橋新市鎮、元朗南新市鎮及錦田/八鄉、牛潭尾/新田的元朗居民 
 
而屯門區應另設一條新鐵路直達九龍 
咁先平衡返大西北兩大區嘅客流 
 
如果堅持屯馬綫延長去屯門碼頭 
而非重新規劃屯門出九龍鐵路 
即使日後屯門多一條經北大嶼直達港島嘅鐵路 
屯門往九龍嘅居民依然首選直達九龍嘅屯馬綫 
(尤其係頭幾個站實有位)  
會導致屯門新鐵路分流屯馬綫嘅作用大減 
 
現實啲睇返 
偏遠新市鎮出九龍嘅巴士資源一定比過海綫多嘅情況 
就反映咗屯門直達港島嘅鐵路如果冇東大嶼嘅話一定唔夠客 
而東大嶼都會就算係親建制嘅市民都有不少係對東大嶼都會抱有懷疑甚至反對 
未確實屯門第二鐵路就起屯門南延綫倒客入屯馬綫 
當東大嶼都會延期再延期時 
屯門居民可以頭幾個站輕鬆搭屯馬綫 
當天水圍站已經要等下班車時 
(根據所謂「顧問數字」天水圍往朗屏每小時已經有6萬人次)  
你叫洪水橋、元朗南、北環綫嘅新田鄉嘅新居民點算? 
(洪水橋東北部及元朗南新市鎮離天水圍站較近) 
尾站出市區嘅元朗市居民及八鄉/錦田居民要等幾多班車先上到? 
份顧問報告一定未計A16 上蓋嘅5 萬人口 
洪水橋站以東嘅元朗區居民上唔到車係咪要兜屯門經北大嶼、東大嶼、港島先去得返九龍以至荃灣? 
 
所以未詳細規劃好東大嶼都會及屯門港島鐵路之前 
就應該留返啲錢諗屯門至九龍鐵路(並非指屯荃鐵路) 
無謂計劃有變 
就變咗嘥咗錢起咗冇用嘅預留位 
或者因為新plan 冇預留啱用嘅預留位 
而嘥錢拆嘢、 
唔方便嘅轉乘、 
冇得延長鐵路(如觀塘綫黃埔、調景嶺) 
甚至降低鐵路網絡應有嘅效益 
 
順帶一提 
湖景路路面最窄只有20米 
湖景路起重鐵架空站會成個站覆蓋湖景路兩邊 
馬鞍山綫恒安站也只是20米 
觀塘綫觀塘站也有25米 
但上述兩站外圍仍有一倍闊度嘅露天嘅車路及行人路 
 
而湖景路起重鐵架空站嘅話 
車站結構肯定會佔用巴士灣及行人路 
亦會阻擋湖景路嘅通風廊 
對湖景路兩旁嘅居民會構成較大影響 
除非會拆咗湖畔樓同三間中小學 
才能夠與其他架空車站類比到 
但咁大動作嘅話成本高及耗時長 
與其藥石亂投、治標唔治本 
不如溯本清源、集中資源規劃屯門至九龍鐵路好過啦 
 
如果話「希望大家唔好再諗無限延長一條飽和嘅鐵路去屯門西/大嶼山」 
為何繼續貪就手「無限延長一條飽和嘅鐵路去屯門碼頭」? 
將無法同時兼顧元朗及屯門嘅西鐵再延長去屯門碼頭呢? 
除非元朗區有多一條獨立鐵路出荃灣/市區 
否則屯門區有責任主動將廿年前的錯誤撥亂反正 
詳細規劃一條屯門至九龍鐵路 
而非只為一個小區爭取利益而罔顧元朗區現在及將來嘅居民嘅權利 
 
到日後為咗令洪水橋以東居民上到車 
而要繁忙時間天水圍、屯門碼頭要1:1開車 
就會大家攬炒一齊輸咁啫 |   
 
 
 
 |  
| 
 | 
 
 
| 
 | 
 
| 
 | 
 
 
 
matthew1009 發表於 2020-6-7 19:26 
湖景路屯門南站係咪真係咁多問題?一時治安,一時消防,如果咁多問題,政府點解要揀湖景路,而唔係山邊? ...  
消防都算 
話治安有問題 
咁佢個站設喺邊都會有機會有問題㗎啦...   |   
 
 
 
 |  
| 
 | 
 
 
| 
 | 
 
| 
 | 
 
 
 
matthew1009 發表於 2020-6-7 19:26 
湖景路屯門南站係咪真係咁多問題?一時治安,一時消防,如果咁多問題,政府點解要揀湖景路,而唔係山邊? ...  
當年屯荃鐵路規劃都係屯門站及屯門碼頭站各自一個單月台嘅鐵路站 
甚至乎可能只係預中型鐵路車站 
但即使係單月台嘅重鐵車站 
用湖景路公園及屯門碼頭公廁做地面車站大堂 
咁就可以只佔用半條湖景路單月台嘅架空車站 
 
但依家講緊雙月台嘅重鐵車站嘅話 
尾站唔延長一定係島式 
車站大堂要架空之餘仲要佔哂整個湖景路路面 
好多人嘅諗法同原本規劃係有出入 
 
除非屯門南延綫學觀塘綫玩A16、屯門碼頭1:1開車 
但依個模式真係咁易接受到? 
如果要屯門碼頭搞西岸鐵路轉乘 
屯門碼頭至A16 少一半班次又係咪會降低鐵路效益呢? 
 
所以都係嗰句 
疊埋心水研究屯門至九龍鐵路好過拗屯門南西鐵站設喺邊度 
 |   
 
 
 
 |  
| 
 | 
 
 
| 
 | 
 
| 
 | 
 
 
 
 
地底車站一樣雲梯車、泡沫車入唔到去救火,點算?摩天大廈一樣雲梯車、泡沫車上唔到去救火,點算?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