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利益申報: 小弟今年係CU yr 1 CC學生(理學院人) 
 
CU為左發展而大興土木本身係無可厚非,但問題出係劉校長過去有過太多反口紀錄,叫人點信佢? 
再加上劉校長為左爭捐款,起5座新hall就話係新college,請問何以維繫到CU書院制個理念?   
 
番去library問題,law building應該sem 2就會啟用(因為小弟sem 2 take果個ELT正係TCW上堂),未知law lib會唔會搬入去?如果會,UL可以用番現時law lib個位暫時頂住先...... 
當然長遠係一定要起新圖書館(尤其係5座新college都唔會有圖書館),Shaw爭取起圖書館多年,而未來其中一座新college亦會座落於Shaw同陳宿之間之山頭,而UC lib已經轉型為multimedia lib,書本數目大減 
呢個情況下,係咪應該係Shaw起番個lib去方便SC, 新college同UC同學? 
而且一座新圖書館規模可以比UL係地底擴建大,可以更根本地解決問題 
 
多言了,不喜勿插 |   
 
 
 
 |  
| 
 | 
 
 
| 
 | 
 
| 
 | 
 
 
 
| 
或許,中央(校方)既資源係唔會撥畀地方(書院)去起一所自家圖書館,所以Shaw唔自己籌錢就冇Library? |   
 
 
 
 |  
| 
 | 
 
 
| 
 | 
 
| 
 | 
 
 
 
原帖由 epsilon 於 2008-11-25 22:49 發表   
或許,中央(校方)既資源係唔會撥畀地方(書院)去起一所自家圖書館,所以Shaw唔自己籌錢就冇Library?   
有呢個可能,我唔清楚。 
 
假如將擴建U lib的一筆錢,改為在後山建不屬於書院的圖書館,又如何? 
但人流一定比在百萬大道少,增加藏書的意義也就失去了。 
 
其實lab裡面有人提過:不如將「煲底」至U lib一路打通晒佢。  |   
 
 
 
 |  
|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11-25 01:42 發表   
 
 
如果同CITY U 比較, 中大係少好多閱讀同做group project 的地方   
CITY多地方,不過成堆外校人仆哂黎用,自己友反而冇得用 |   
 
 
 
 |  
| 
 | 
 
 
| 
 | 
 
| 
 | 
 
 
 
逸夫沒有自己的圖書館, 係因為發展時將 SC 定為以 "宿舍為主" 的書院模式 
所以 SC 有學生/宿生相關的設施而已 
不但沒有圖書館, 連教學樓也欠奉 
(大講堂主要都係作書通或院會之用, 而非作一般教學講課之用) 
新設的書院也是行這種模式 
所以大學根本沒有打算為新書院各興建圖書館之意圖 
 
cc, na 同 uc 有自己圖書館 
只係基於書院本身的歷史 
以及因應不同學系科目的上課地點 
和合併前期未能將各書院已有的圖書統一存放時所產生的結果 
UL 建成後, 書院圖書館才變為專科分流之用 
 
另一個原因, 多多少少同中大係 95 年起先陸續將絕大部學系的學生平分於四書院內有關 
唔計音樂、宗教、藝術呢三個特殊例子 
好似以前, 物理系唔會有 UC, SC 
統計系唔會有 SC 
新聞, 政政系又唔會有 CC 等 
相關的資料, 咪被編排至書院圖書館入面收藏咯 |   
 
 
 
 |  
| 
 | 
 
 
| 
 | 
 
| 
 | 
 
 
 
烽火台係中大的象徵, 亦係中大的中心部份 
 
唔好講到只係一小部份人的專利 (如學生會, 學運咁) 
我諗晌中大讀左三年, 就算唔搞學生運動, 都會經過烽火台呢個地方好多次喇 
所以佢帶來的印象, 係絕大部中大人的記憶 
 
第一頁有板友提出過田家炳樓的運用 
我是非常同意的 
現時田家炳的下層基本上都已經被 UL 使用 
上面樓層, 除了一般課室外 
最受影響的部門主要是語文自學中心同埋PG以上才可使用的期刊收藏處 
 
隨著李達三樓重建完畢, 短時間內要解決這兩個部門的位置 
可以先搬入新大樓內 
把地方騰出給 UL 使用 
之後幾年中大本部亦有幾個重建項目會進行 (潤昌堂 / 梁球琚 / 馮景禧 / 鄭棟材等) 
到時再可以為各部門重新分配空間 
實在無須要觸及烽火台 |   
 
 
 
 |  
| 
 | 
 
 
| 
 | 
 
| 
 | 
 
 
 
原帖由 Quanta 於 2008-11-24 21:56 發表  
講返學生會,有時真係覺得好壞參半 
關於反對國際化一事,唔知你有冇睇過早幾日的明報 
香港的大學所謂國際化,收回來的非本地生,足有九成都係大陸來的 
試問這算甚麼國際化?  
 
唔計exchange student, 收回來的非本地生, 
足有九成都係大陸來的. 所謂大學國際化變成大學內地化 
 
香港學生入大學o既機會已經唔多, 
UGC sub degree 同degree 加埋o既學額只有適齡人口o既18%. 
 
須知道一個undergrad 每年成本係20萬 
雖然overseas student 學貴比local 每年貴2-3 萬, 
不過政府仍然要為每名non-local 學生每年補貼15萬 
一個non-local 學生o係香港讀3 年, 政府就要補貼近45萬 
 
non-local 學生用o左係香港納稅人幾十萬 
又有幾多會留係香港貢獻香港? 
 
結果係香港用納稅人o既錢為其他地方培育人才 
 
[ 本帖最後由 hksf 於 2008-11-26 12:30 編輯 ] |   
 
 
 
 |  
| 
 要求安信兄弟拯救雷曼兄弟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