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 ! ^^: 熱狗@ 91 > 107 + 鳴謝 & 681 巴總路線介紹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DD2113 於 2006-2-19 01:57 發表
22 @ Yiu Tung Estate
好奇一問, 站牌係 22 的??
PS ~ Add 1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6-9-8 14:30 編輯 ] |
|
衷 心 感 謝 你 跟 相 ^^
|
|
|
原帖由 5480 於 2006-2-19 10:49 發表
好奇一問, 站牌係 22 的??
冇錯, 沒有什麼特別呀!
又一 day.... 年廿三....
中巴23的三個不同年代~~
[ 本帖最後由 DD2113 於 2006-2-20 00:30 編輯 ] |
|
反對所有專利巴士全空調化!
|
|
|
CMB / NFB
23 北角碼頭←→蒲飛路
本路線提供香港大學、半山區往來金鐘、灣仔、銅鑼灣及北角的巴士服務,是半山區老牌巴士路線,於1965年4月11日起投入服務,當時由中巴營辦,1993年10月23日起增派空調巴士 ( DA ) 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後由新巴接辦。
長期以來,本線是半山區的主力路線,主因是其途經港島不少心臟地帶,同時由於總站是設於蒲飛路(即香港大學),本線的客源以香港大學學生最多,同時也方便半山區學校的中小學生。由於客量甚高,1973年2月14日起增設短程循環線,往來北角碼頭至西摩道,直至1974年4月22日起取消特別班次,由23B號線(北角碼頭至柏道(循環線))取代。本線初時行經電氣道及渣華道,直至1980年12月22日起,配合東區巴士專線全面啟用,來回程改經英皇道,這改動對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因為更深入北角心臟地帶。
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前,本線是香港大學學生往來大學上下課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不過自從970及973號線投入服務後,由於不少原本乘搭本線轉地鐵過海的乘客和大學生,紛紛改乘西隧巴士線,因此造成本線客量出現下降。雖然如此,本線仍有不少學生及半山區居民乘搭,加上途經港島主要心臟地帶,客量一直保持高水平。
Jumbo :
23A 勵德←→羅便臣道(循環線)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勵德往來銅鑼灣、灣仔、金鐘、中環及半山區(堅道、西摩道、羅便臣道)的巴士服務,於1974年4月16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中半山優先計劃 (Mid-level of priority Scheme supplement),並香港第一條巴士專線--堅道西行及柏道/羅便臣道東行啟用,同時為舒緩23號線的客量。初時往來銅鑼灣(摩頓台)至羅便臣道,以循環線形式運作,袛於平日早上至黃昏提供服務,1975年8月11日配合勵德落成延長至該處,並提升至每天早上至黃昏服務。本線隨中巴專營權結束,於1998年9月1日起由新巴接辦。
本線特別之處是其先途經中環,然後在近明愛徐誠斌書院(亞畢諾道)上半山,回程則在過花園道後再取道下亞厘畢道及雪廠街進入中環區。因此23A的作用不但是疏導乘坐23來往半山區的乘客,也是方便乘客來往中環和半山區。不過此線班次並不頻密,而且又以循環形式運作,班次會相對地不穩定,所以一般不會有甚麼乘客刻意等候本線,加上要途經下亞厘畢道需180度右轉入雪廠街的彎位,用車方面一直受到局限。由於本線較早收車(晚上七時許),加上有其他路線如25A, 25C, 26往來勵德及12, 12M, 23, 23B等線往來半山區選擇,除繁忙時間外客量只屬一般。
新巴母公司周大福於2003年6月10日收購城巴後,著手重組港島部份巴士路線網絡,由2004年4月26日起,為配合23B服務縮減,本線與23及城巴12M聯手推出首個新巴互轉城巴路線八達通轉乘計劃,地位更形重要。
值得一提,本路線的勵德總站,按區議會地區分界是屬於東區C16(天后)選區,但不少市民誤以為勵德屬灣仔區,主要因為勵德及巴士總站剛好是在勵德道以東,處於灣仔區及東區之間的區界。
全程行車時間86分鐘
全程行車里數14.6公里
--------------------------------------------------
23B 寶馬山←→柏道(循環線)
本路線提供寶馬山及勵德往來銅鑼灣、灣仔、金鐘及半山區(堅道、柏道、英華女校及衛城道)的巴士服務,是為配合中半山優先計劃 (Mid-level of priority Scheme supplement),在此計劃下,並為疏導23的客量,於1974年4月22日投入服務,取代23號線短程特別班次,開辦時已是循環線,只於平日早上至傍晚服務,同年9月16日起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本線在中巴時代,曾經多次改動總站,於1983年5月2日起由北角碼頭遷縮短銅鑼灣(近皇仁書院)(同日加開早上北角碼頭特別班次),1989年起遷往天后地鐵站,後於1992年9月16日遷往勵德,直至新巴接辦後,為加強寶馬山的巴士服務,便於1999年6月28日本線延長至寶馬山,並改為全空調服務。
本線路線編排上比較特別,由於寶馬山往來半山區的客源甚少,因此甚少乘客由寶馬山坐到半山區。此線沿線服務區域--寶馬山及勵德一帶的居民,多會選擇 23A, 25, 26 往來灣仔至中環,因此該兩處居民甚少特意乘搭本線,主要是灣仔往來寶馬山或半山區的乘客比較多。不過,新巴卻在2001年7月22日,將本線的行車路線大幅改動,來回程改經大坑道天橋及告士打道。明顯地,這次改動是希望寶馬山及半山區有快捷巴士服務往來灣仔北,但原有在銅鑼灣的23B乘客便要改乘23,網主認為這樣改動,只會使23號線更加擠迫,而且對改善本線客量未必有幫助。結果由於不少沿線居民投訴,加上新巴發現效果欠佳,由2002年5月5日起,恢復行經銅鑼灣及灣仔,於銅鑼灣區途經禮頓道一帶。
For furhter details , welcome to visit 681 B/T http://www.681busterminal.com/hk-23b.html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6-9-8 14:44 編輯 ] |
|
衷 心 感 謝 你 跟 相 ^^
|
|
|
23 觀塘碼頭←→順利(循環線)
本路線提供往來順天、順安、順利及順利紀律部隊宿舍往來觀塘市中心及觀塘碼頭的巴士服務,於1978年10月9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順利落成,是五順區(現稱四順區)第一條巴士路線。本線初時依順時針方向途經順利及順安,但這樣安排令居民在順利道下車後,需要橫過馬路才能抵達,因此為方便居民上落,於1980年9月28日起,改為逆時針方向,先經順安才抵達順利。1984年4月15日起改經順天,擴大了服務範圍。
本線是四順區往來觀塘的主要路線之一,雖然沿線屋人口老化及減少,但沿線有不少的學校,加上收費便宜及班次頻密,因此仍有一定客量支持。此外,本路線開辦以來一直是全普通巴士服務,曾一度成為九龍市區僅存的三條全普通巴士路線之一(另兩條為5A及26M),直至2005年7月28日起於行走本線的六部巴士當中換入四部空調巴士,令普通巴士只剩下兩部,其中一部更只在平日繁忙時間行走,乘客乘搭到空調巴士的機會相當高。由於同樣途經四順區的26M號線同日起改為全空調服務,因此本線加入空調巴士行走後,象徵四順區再沒有全以普通巴士行走的巴士路線,不過由於5A號線只於平日繁忙時間及假日日間行走,亦象徵再沒有全以普通巴士行走的全日九龍市區路線。
值得一提,23這個路線編號,已是第二次使用,第一代23號線為新界路線,於1953年4月1日起投入服務,往來元朗至大埔,1973年7月16日起配合九巴大幅重組路線改稱74,即今日64K號線,現在再重用。
12m :
11m:
23M 樂華←→順利(循環線)
本路線提供樂華、牛頭角往來觀塘市中心、順天及順利的巴士服務,於1979年12月5日配合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即將通往尖沙咀而投入服務,開辦時已經是循環運作,往來觀塘地鐵站至順利,當時在四順區的路線是與23號線相同的。本線初時依順時針方向途經順利及順安,但這樣安排令居民在順利道下車後,需要橫過馬路才能抵達,因此為方便居民上落,1980年9月28日起,改為逆時針方向,先經順安才抵達順利。1984年11月22日起延長至樂華,並改經順天及牛頭角道,不再經觀塘地鐵站及翠屏道,取代28A號線於牛頭角的服務,2001年9月2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時至今日,在本線行走的六部巴士當中,普通巴士只剩下兩部行走本路線,其中一部更只在平日繁忙時間行走。
由於往來樂華與四順區已有直接的專線小巴48號線往來,取道直接行車路線只需十多分鐘,本線卻需途經牛頭角及觀塘才抵達四順區,因此本線客源主要是流水客,很少乘客會坐足全程,但本線亦有不少學生及地鐵轉乘客乘搭,加上2002年11月16日起與新界路線提供八達通轉乘優惠,可與專線小巴匹敵。
MCW from 11D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6-9-8 20:08 編輯 ] |
|
衷 心 感 謝 你 跟 相 ^^
|
|
|
九龍公司o既 23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