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 ! ^^: 熱狗@ 91 > 107 + 鳴謝 & 681 巴總路線介紹
[複製鏈接]
|
forgot new dragon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6-4-21 23:17 編輯 ] |
|
衷 心 感 謝 你 跟 相 ^^
|
|
|
24,

 |
|
|
|
|
24
啟業←→旺角(循環線)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啟業及麗晶花園往來九龍城及旺角的巴士服務,原名24K號線,於1983年4月6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往來啟業至旺角火車站,以循環線形式運作,袛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回程繞經德福花園。1984年1月16日起不再經德福花園,改由偉業街經啟祥道及宏照道返回啟業總站,1985年7月22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1987年11月16日繞經新入伙的麗晶花園,1996年5月16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1997年10月5日起更改編號為24,起訖名稱改為啟業至旺角。本線曾於1985年9月28日起繞經聯運街(旺角火車站),但因成效甚低,於1998年7月18日起取消繞經。
本線曾經是啟麗區的主要巴士路線,但隨著宏照道至太子道東彩虹交匯處的行人通道啟用,由於居民可以選擇步行往彩虹交匯處乘搭巴士往來旺角,而且有更多路線選擇,加上專線小巴46號線投入服務,以車海戰術搶走本線不少乘客,令本線客量受到打擊,目前班次已經大不如前,客量只屬一般。
值得一提,24這個路線編號,已是第二次使用,第一代24號線於1961年4月6日起投入服務,往來流浮山至元朗,1973年7月16日九巴大幅度重組路線時改稱55,即今日九廣西鐵接駁巴士線K65,現在再重用。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6-9-8 15:12 編輯 ] |
|
衷 心 感 謝 你 跟 相 ^^
|
|
|
25 中環(渡輪碼頭)←→寶馬山(循環線)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寶馬山往來銅鑼灣、灣仔、金鐘及中環的巴士服務,為寶馬山首條巴士路線,於1973年9月3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往來銅鑼灣(裁判司署)(今柏景臺)至寶馬山(天后廟道),以循環線型式運作,平日班次為12-30分鐘,而假日班次更疏落至30-60分鐘,是典型的新區開荒路線。1974年1月7日起,配合打擊公共小巴實施的交通政策,平日早上至黃昏延長為來往中環總站及天后廟道,晚間時段及假日,只行走短途來往銅鑼灣(裁判司署)及天后廟道的區間,後來寶馬山人口增加及因應該區上學學生需求,便於1978年起提升至每天全日行走全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寶馬山上的學校已開始陸續落成,早午上下課時段自然有大量上學學生,而當年班次只是每10-15分鐘一班,無法登車的情況甚至在早上巴士到達灣仔已經出現。據1974年政府所作的一份調查顯示,早上七時至八時往天后廟道方向的載客量達到116%,可見當年繁忙時間班次並不足夠,而當時所使用車型為二手利蘭泰坦Leyland TitanPD3/4(PD),但佳牌阿拉伯五型Guy Arab V亦曾客串。
配合交易廣場巴士總站落成,中環總站於1985年2月1日起遷入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同時,本線所用巴士也跟著時代轉變,字軌巴士改為丹拿/利蘭珍寶Daimer/Leyland Fleetline(LF)及利蘭勝利二型Leyland Victory MkII(LV),平日班次加至7-15分鐘一班,假日每15-20分一班。而為方便往返寶馬山道上下課學生,上學日部分班次會繞經寶馬山道及寶馬山巴士總站。另外,為疏導灣仔至寶馬山下班時間的乘客,另設短途班次於平日下午繁忙時間由灣仔軒尼詩道近菲林明道往寶馬山,此短途班次維持至1992/93年左右取消。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為方便寶馬山道的居民及附近樹仁書院學生,本線改為全日繞經寶馬山道(雲景道對上一段)及寶馬山巴士總站。
配合中區填海計劃,港外線碼頭於1995年遷往新填海地外面;為照顧搭船市民,1995年5月9日起,總站改為中環新碼頭,為各離島居民提供全日往返金鐘,灣仔及銅鑼灣商業購物區的服務。1996年6月23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可說是將當年的525(於1991年12月23日至1994年2月12日行走)重生,為第一條寶馬山區提供空調巴士服務。
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新巴接辦本線,由於區議員要求本線採用低地台巴士行走,本線改派新落地的丹尼士飛鏢型特低地台Dennis Dart SLF 10.7米空調巴士行走,車隊增加至12部,更加密班次。1999年暑假颱風後,由於南區多處道路有大樹倒下,需用單層巴士行走,原有的單層車隊被調走,自此以後,雙層巴士再次成為本路線的主力,而車型則是新丹尼士三叉戟Dennis Trident 10.6 米(16xx),之後新的矮版丹尼士三叉戟 (33xx) 也有派走。但新巴接辦前兩周,城巴的25A及25C投入服務,以便宜的收費搶去不少本路線往來寶馬山至灣仔、銅鑼灣的乘客。隨著 2 號路線於2002年6月21日起往愛秩序灣方向繞經中環碼頭區,由於與本線行走同一路線往灣仔,銅鑼灣沿途,以它只需$3.90的車資,也搶去不少渡輪轉乘的乘客。因此本線的主要客源為往來金鐘及中環上班的寶馬山居民為主。
新巴母公司周大福於2003年6月10日收購城巴後,著手重組港島部份巴士路線網絡,由2004年4月26日起,為配合23B服務縮減,本線與23及城巴12M聯手推出首個新巴互轉城巴路線八達通轉乘計劃,地位更形重要。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6-9-8 15:16 編輯 ] |
|
衷 心 感 謝 你 跟 相 ^^
|
|
|
26 勵德←→荷李活道(循環線)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勵德往來銅鑼灣、灣仔、金鐘、中環、上環及荷李活道的巴士服務,於1987年起投入服務,由原有中巴路線11M及24號線合併而成。初時於每日早上至傍晚提供服務,是荷李活道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由於經營不善,客量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運輸署曾經提出取消本線,改以專線小巴取代,但遭受荷李活道居民強烈反對而擱置。
本線隨中巴專營權結束,於1998年9月1日起由新巴接辦後,服務才正式得到改善,於1999年1月21日起改為全線空調巴士服務,同年2月8日起其後更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再加上新巴宣傳本線往來中西區多個景點及消閒熱點,本線客量才得以上升。
新巴母公司周大福於2003年6月10日收購城巴後,著手重組港島部份巴士路線網絡,由2004年4月26日起,為配合23B服務縮減,本線與23及城巴12M聯手推出首個新巴互轉城巴路線八達通轉乘計劃,地位更形重要。
值得一提,本路線的勵德總站,按區議會地區分界是屬於東區C16(天后)選區,但不少市民誤以為勵德屬灣仔區,主要因為勵德及巴士總站剛好是在勵德道以東,處於灣仔區及東區之間的區界。
For further details , welcome to visit 681 B/T http://www.681busterminal.com/hk-26.html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6-9-8 15:18 編輯 ] |
|
衷 心 感 謝 你 跟 相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