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港鐵:研究解決八達通與單程票票價差距問題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UBS 於 2012-6-28 19:36 發表 
Pay-as-you-go
坐幾多長坐幾遠每次清,公道。月票係會令港鐵收少左鐵又會令到部車爆
我想話車票收入93億淨係計車務處D電費,人工,維修物料等其他開支之後真係唔係淨袋到好多錢,仲有部車行多左ge隱藏成本都未計。 ...
當被要求回饋社會個陣就話自己係上巿公司要睇盈利,
當問政府攞地個陣就話自己係公營機構 |
|
|
|
|
原帖由 UBS 於 2012-6-28 07:26 PM 發表 
我用唔同ge sensor 都已經有分別啦,define 部機精密程度同部機成本有幾貴係有直接關係,技術要求就會高左。換過D sensor 又要一巨堆錢,時間去磨合畀大家玩多三四年,值得嗎?
p.s. 我同你唔係好熟 ...
個人意見:
其實同要換sensor無關,MTR根本就唔想現在嘅售票機收1,2毫,
無非就係唔想要用多一啲資源/錢去處理收到嘅1,2毫。
如果佢真係有心收,就唔會係1996年引入現在嘅售票機前(唔計前KCRC嘅售票機),
將上一代嘅售票機改成唔收2毫。
重鐵嘅售票機唔收1,2毫,自然就可以收少好多1,2毫,成本就少一啲。
現在嘅MTR可能連換sensor去收1,2毫嘅事從來都無想過,大家根本唔駛想得太複雜。 |
|
九巴AVG=B9之中嘅"病毒"
|
|
|
原帖由 Dennis34 於 2012-6-28 09:12 PM 發表 
個人意見:
其實同要換sensor無關,MTR根本就唔想現在嘅售票機收1,2毫,
無非就係唔想要用多一啲資源/錢去處理收到嘅1,2毫。
如果佢真係有心收,就唔會係1996年引入現在嘅售票機前(唔計前KCRC嘅售票機),
將上一代嘅售票機 ...
我很認同﹐根本 sensor 去分辨+分類硬幣﹐上世紀70年代尾﹐地鐵通車的時候已經有﹐不是什麼高科技。
說穿技術﹐根本係2個部件去組成﹐分別係磅重的組件﹐另一個是度硬幣直徑的組件。只要2者數據係符合預定的標準(每種幣值都會接受某個程度的誤差率的)﹐即可知道硬幣的幣值﹐便可發出指示﹐個coins 沿機內的軌道﹐去到最後應該趺入那一個收集箱集合同一幣值的coins。
例如2組sensor 分別度到 11g 重﹐直徑24mm的硬幣﹐這便是十元硬幣。
市面上的汽水機﹐以至其他自動收費機﹐運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係不需要話多類幣值而增加sensor的。
當年輕鐵售票機﹐最初是收齊所有幣值的﹐包括$0.10 及 0.20。其他才因為這2種硬幣在直徑及重量都相似﹐售票機分辨需時﹐同埋有懷疑便會拒收﹐要乘客重新投入售票機﹐由機器重新辨認﹐令乘客不便。
所以﹐期後才改為唔改$0.10﹐收 $0.20﹐以減少辨認出錯而拒收的機會。
換句話說﹐現有售票機其實係已經有條件去分辨亳子﹐只是機入面有沒有預留位去增加收集箱去keep 多1-2種硬幣。
自從八仔面世及通行﹐一二亳的確越來越少人用﹐連銀行都唔想處理﹐不斷增加處理亳子的手續費﹐所以越來越多人唔願意收亳子。
而mtr 的確有條件在票價上做手腳﹐令到單程票全部5亳或整數﹐從而減少處理硬幣的成本。
但係都因此限定了單程票的收費﹐每當調整票價的時間﹐便會出現單程票唔加的情況﹐避免拉大加幅﹐製造出八仔貴過單程票的現象。
至於點解近2-3年才出現此奇景﹐都只不過係地鐵及九鐵合併後處理過票價﹐之後幾年無加價﹐之前才沒有浮現此問題。其後第1次加價﹐已經有八仔貴過單程票的情況出現。
所以﹐想在下一次調整票價的時間﹐去解決單程票及八仔之間收費問題﹐只需要去落手去了解售票機有沒有預留空間 或 可否改裝去增加1-2種硬幣收集箱﹐只要係做到的﹐即可進行測試及調校﹐加入$0.10/0.20 的直徑及重量資料﹐便可以收取任何尾數的單程票車費。 |
|
|
|
|
原帖由 UBS 於 2012-6-28 23:19 發表 
如果而家隻sensor 度唔到咁細ge野呢?咁又點做?
我想話呢你去客務中心買飛咪得lo, 一兩毫佢一定收你
本來都唔想講, 但上面都有人提到, 好清楚明白: 80 年代的售票機肯定係接受一兩毫子的. 除非話今日技術比當年舊機仲差, 否則點會 "度唔到咁細ge野"
仲有, "客務中心只發售八達通卡", 地鐵實行好多年啦. 不過唔知一兩毫 "唱大" 成五毫佢肯唔肯.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