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kwong80 於 2012-12-12 12:30 發表 
完全同意,好多人都忘記左 CRH2 係 E2-1000 演變出黎
我無搭過日本新幹線,只比較過 CRH380A 同 台灣 700T,無論加減速 (當然極速不及 CRH380A),舒適度
個人認為 CRH380A 仍然比唔上 700T ...
個人反而覺得700T係一般,700系先又靜又快又好坐,不過就係慢o個15km/h
N700系氣密性程度仲衰過0系,我好失望 |
|
我...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2-12-13 10:19 發表 
最折墮就係, 就係講野大隻講, 做又唔識做
香港科研同研究, 制造能力越來越低
咁叻咪自己做LOR
RE-460買左啊, 水土不服問題一大堆請人去搞, 又或頭幾年故障又多
請人整又麻煩相關技術又貴
正常人合理的人啊, 都唔 ...
大陸買 ICE3 同 E2-1000 翻黎唔知又出 D 乜野價錢呢?
同埋大陸話自主研發,從來人民完全唔知原來係用外國貨,然後改良
大陸如果咁叻,一早自己可能自行研製啦,使乜先買外國貨再改良
早幾年睇租架 x2000 返黎自行生產批 "爛箭",已經笑死喇
你唔答我 CRH380A 用邊間公司做既 VVVF inverter,做乜要答你?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2-12-13 11:52 發表 
我有話大陸好叻, 樣樣識晒咩?
不過人地會引進技術, 落手做咁解LOR, 而亦會洗錢去研究, 提升自己生產能力, 唔會得個嘈字LOR
X2000 炒到半桶水唔掂, 而家狠下決心咪又有380A LOR
我已經間接答左你問題啦, TGV 個VV ...
CRH380A 個套 VVVF 唔係日本貨,係南車時代 CI11 IPM 水冷VVVF |
|
|
|
|
回復 23# 的帖子
人地日本原裝技術擁有者講到明中國高鐵超速營運係食安全Buffer,原來可以無視?
鐵道部話為提高「安全冗餘」而降速行車,正正就係針對呢個問題。既然武廣線路你講到好過東海道咁多,架車設計又講到係世界第一絕無問題,點解仲要因為安全理由而降速行車?
呢個問題,連鐵道部俾人問起時都解釋唔到。
不過無所謂啦,中國高鐵技術世界第一,反正好多人信鳥。 |
|
|
|
|
回復 24# 的帖子
CRH2A當時折合每列價格1.55億RMB
CRH2C當時折合每列價格1.58億RMB
CRH380A因為有長編和短編, 把100列長編折合成短編總共240列, 每列(以8節編成計)折合價格1.875RMB
當年1 EUR兌~9.5RMB, 6.69億歐元等於63.5億RMB, CRH3C因為缺少國產成本費, 假設CRH3C當時折合每列2億RMB(參考原型車價格)
380B的前後兩次招標得到了共140列長編組, 40列短編組和20列3C, 共627億RMB, 長編組折合成短編組共340列(包括3C是因為第二次招標捆綁在380B的採購單裏面, 無法細分), 每列(以8節編成計)價格為1.844RMB
在2011年9月, 台灣高鐵公司在一篇報導中透露700T每列價格大約10億新台幣, 而同日1 RMB兌新台幣價格為4.7529, 每列700T大概等於2.1億RMB, 如果以每節計則是1753萬RMB, 而CRH2C(大家都是日本規格, 公平一點)每節計是1975萬RMB. 要特別一提的是, 我們的CRH2A, 2C和3C的價格中有包含技術轉讓費用, 而台灣的700T只是凈車價, 這大概已經能說明, 在引入過程中, 可見鐵道部並未有明顯吃虧(買貴貨), 而且個人認為, 劉志軍因為使用了市場換技術的手段, 用合理價格取得國外多個平臺的技術, 使得國內鐵路裝備現代化有了長足的進步, 因為踏實的引進了外國技術, 才不需要自己在沒有基礎技術下亂搞一通, 甚至生產劣等山寨貨(就是你口中說的爛箭, 我也認同當時的鐵路技術實在不行), 可是引進國外技術並不代表中國沒有技術力, 在研發中華之星時, 已經為日後380A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在科研過程中培養了人才, 所以在得到了國外基礎技術後中國就更可以放開手腳去發展, 而且中華之星本身雖然失敗了, 可是其技術卻已經廣泛應用於HXD1C和3C上,所以請不要以為中國只會一直山寨.
[ 本帖最後由 KC7813_ATS64 於 2012-12-13 13:50 編輯 ] |
|
|
|
|
回復 27# 的帖子
日本說中國吃buffer只是針對CRH2C一階段超頻運行, 而實際上, 2C一階段的確是有過吃Buffer的時期(2C一階段其實頂多只能按300km/h運行, 350km/h則必須要電機超頻才能達到), 尤其是2008年京津城際開通前, 鐵道部安排了CRH2C一階段和CRH3C分別做沖高實驗, 當時的CRH2C在衝出了380多km/h的記錄後就因為電機超頻負荷過大導致電機報銷, 而CRH3C則跑出了394.3km/h的記錄. 可是到了2010年, 中國自行研發的CRH380A就反過來輕鬆的破了CRH3C的記錄(416.6km/h), 而且到了2011年京滬高鐵開通前, 更衝出了486.1km/h的記錄, 相反這次380B卻敗給了380A, 在正規編組沖高中無法達到380A的高度, 只能在拆出4節拖車後才能衝出487.3km/h這個非正式記錄. 日系車本來的潛力在CRH2C一階段上面已經完全的被逼出來了, 也僅能到達380km/h而已, 可是現在380A推翻了德系車的記錄. 所以你也不要經常拿著日本人的話來做反對理由, 事實上日本人所謂的buffer並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衝擊空間, 如果中間沒有技術改進的話, 380A絕不可能達到這個水平. (直接點說, 外國的月光不會特別圓, 盲目捧外國人臭腳不會顯得你高人一等, 只會迎來笑話)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