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DK704_3N133 於 2013-7-10 20:17 發表 
我唔知你qoute 份 12m spec 做乜. 當然, 你可以話ADL計埋個殼, B9 齋底盤ge.
不過真相, who knows?
哦咁有部 12.8m o既 B9TL 擺o係你面前你又係要質我話最新 spec 最多去到 12.7m (留意,Approx.),
咁咪俾你睇o下囉。就算係 E50D 底盤,5600+1500+2239+2468 加哂都唔夠 12000,剩低o既咪由車身填翻夠。
10cm 咁大把,車身突出去o既部份都未必夠數啦。 |
|
公器公用 香港早要有品
|
|
|
原帖由 gurubb 於 2013-7-11 00:29 發表 
雙梯如果唔係一條上,一條落都沒有用.
靈活使用架啫, 電車兩條樓梯一樣冇規定只可上或落, 但有需要的時候大家都自然識做 |
|
|
|
|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13-7-10 19:38 發表 
我成段野似乎無提過載客量增加bor
以其實現今巴士設計, 加這0.8m, 考慮重點應該唔係載客量上, 而是其他考慮 如果載客量不增加,寧可拉闊返椅距同用返 Grammer 凳,
總比要雙樓梯好,以香港環境,雙樓梯真的沒有需要。 |
|
|
|
|
回復 34# 的帖子
其實即使 12.8m 用返 17排凳,
座距都會闊左 |
|
|
|
|
原帖由 ccicoltd 於 2013-7-9 21:02 發表 
現時法例仍然是闊 2.5 米 長 12.0 米。
法例係可以改既~~ 當年ATE 黎香港果陣
都修改左巴士闊2.55 米啦~ |
|
|
|
|
原帖由 Neutroginger 於 2013-7-11 03:01 發表 
法例係可以改既~~ 當年ATE 黎香港果陣
都修改左巴士闊2.55 米啦~
法例係無修改過
由ATE開始闊2.55 米既專利巴士都係因為運輸署運用酌情權先出到牌
依個係歐洲車身既過境巴士係香港買少見少既原因之一

[ 本帖最後由 ccatvb 於 2013-7-11 07:42 編輯 ] |
|
|
|
|
原帖由 3ASV174 於 2013-7-11 00:36 發表 
如果載客量不增加,寧可拉闊返椅距同用返 Grammer 凳,
總比要雙樓梯好,以香港環境,雙樓梯真的沒有需要。
當然, 依家咩都係太早講, 如果真係長左, 都唔知部車長左係為乜,
同設計係點...所以我只講多了0.8m, 可以為設計增加創作空間,
大家亦會諗到唔少空間, 雙樓梯只是其中之一....
不過睇返外國大城市, 如柏林的MAN, 倫敦的新Routemaster,
甚至香港的電車, 似乎雙梯本身係人多流水線有一定優勢, 但
重要係要配合門位, 包括用上3門(前中後), 先發揮到作用....
而拉闊返椅距本身都係設計空間多了, 服務提升的表現, 如果只
拉闊返椅距, 都係好處黎
當然, 拉闊椅距, 同雙梯, 本身並沒有衝突, 亦非二選一的設計吧...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13-7-11 08:14 編輯 ] |
|
3ASV196.KE7270
|
|
|
100% 同意,
訂一架比 12m ( 法例限制 ) 長的巴士,
不外乎有幾大原因
1) 增加載客量
呢個係最直接的想法,
多左的 0.8m 代表可以加多一排座椅,
上層座距仲要自動比起 ATENU 闊
又或者移後中門位置,
輪椅位企到更多人
2) 加快上落客速度
例如可以用雙落車門,
但12.8m 低地台底盤應該做唔到雙中門(3N 3BL),
所以就只可以做中尾門,
但首先如果做尾門的話,
底盤一定要重新設計,
而且如果無雙梯的話,
乘客都唔會走到車尾,
因為中尾軸位置都幾窄
而且更重要的係,
雙梯的設計會減少載客量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13-7-11 08:07 發表 
不過睇返外國大城市, 如柏林的MAN, 倫敦的新Routemaster,
甚至香港的電車, 似乎雙梯本身係人多流水線有一定優勢, 但
重要係要配合門位, 包括用上3門(前中後), 先發揮到作用....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