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島線即將通車,亦意味又一個路線重組將會實行。
早幾個月前,本人曾狠批運輸署懶得諮詢,及想迴避民
意。但到今日,本人想為署方講返D好說話。
大量諮詢->即時重組 VS 少量諮詢->半年內分階段重組
最近觀塘延線通車,及南港島線通車,署方都聲稱,除
了小巴接駁路線外,其餘重組會在通車後半年視乎客量
再實行。
回想起,當日西港島線通車,M47即時取消,其餘重組,
中西區區議員要求西營盤站通車後才重組,署方同意。
南區區議員要求觀察途經香港大學站巴士線客量一段時
間,署方亦同意。
觀塘延線通車,相比M47,212與港鐵更重疊,客量亦大幅
下降。但至今仍在觀察期,沒有於通車當日取消。相比M47
,署方已經算留有一手。
事前預測 VS 事實落差
西港島線通車,一大堆路線建議取消,建基於鐵路通車後乘
客流失為由。但到最後,有部份重組因計錯數,而獲最終保
留,包括新巴4及18。同時,有部份路線預期沒有太多乘客
流失的路線,例如新巴18X/18P及城巴5X,客量大幅下降。
事前預測不準,令巴士公司陷入困難局面。而運輸署做了多
輪諮詢,每一次都提及取消4及18,最後竟獲保留,好聽說
回應民意,不好聽說無面子,計錯數人工仍然袋袋平安,就
像我們的財政司永遠低估財政盈餘。
其實早在西港島線重組,民間有聲音要求通車後半年觀察期,
現時署方已經接納。與之前重組手法比,其實已經有進步。由
巿民決定巴士服務去留,不是最民主方法?
重組方案如何都不重要
運輸署每次推出重組路線方案,都引起地區人士反對,部份更
加以炒作。但想深一層,重組內容重要嗎?以南區為例,人口
不足以同時支持巴士及鐵路服務。更甚者,本身不少跨區路線
,都是具有接駁港鐵功能。當日南區居民要求有鐵路,除了避
開塞車,更甚者是人有我都要有。南區居民真的很多要往銅鑼
灣、中環上班嗎?肯定不是。住在南區多年的都知,中環銅鑼
灣,是南區居民接駁港鐵的最近轉車站。
現時,距離南區最近的港鐵站,是香港大學站。通車後,鴨脷洲
居民可直接乘搭,香港仔以西一帶,最近的是黃竹坑站。預期日
後會少了居民往香港大學站轉車。當居民習慣了新交通模式,巴
士線怎樣行,其實似乎都不太重要了。今日說可以保留的南區巴
士線,實際上已經是港鐵出現故障時的替代路線。
擔憂
南區線的問題,是除了個別一兩條線,例如72/592,客量長期高企
外,其餘路線非繁忙時間,客量都一般,與其擔憂即將重組的路線
,不如關心下一部份未有點名的路線,日後客量吧。那些線,只要
乘客量下降少少,其實非繁忙時間已經可以減班,或削減非繁服務
了。
別看輕鐵路的威力。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南港島線三卡車,最密三分鐘一班,最繁忙一小時單向已經可以取代100部以上既巴士
如果最後只cut60部,南區人已經大賺,又有地鐵又keep到大部份巴士資源
|
|
|
|
|
其實睇返個陣既重組計畫,18 有得留低都係因為 TD 將原本 cut 18 而開既 18P 中環特車正名做 18+下繁開多三班車
根本運吉既目標就係要將全部人逼落一條地鐵線
南港島線去鴨脷洲,就 cut 其他區既路線,595 cut 班、71 78 cancel
連依D 唔關事既線都走去 cut,傻的嗎?
難聽講句,簡直係黑箱作業
之前計過南港島線一小時最高載客量,其實只係得三萬幾人,當沿線居民都搭地鐵,都仲應付到
但 TD 打算講大部分南區居民(香港仔、華貴、田灣等)都逼落去南港島線,真係等睇變黃竹坑站變下一個金鐘站
而且睇返東鐵,就知依招唔 work
|
|
|
|
|
咁講
講同做完全兩回事
依家都係睇南區大多數人取態
呢班人未必會係討論區,或者面書講意見
黃竹坑站點都有巿場
起碼就算要等多幾班車
都好過唔知要塞幾耐
不過我拗完黃竹坑站
就會有人講金鐘站
關心黃竹坑站爆既,不如關心埋金鐘站
金鐘去灣仔至柴灣,只得一條港島線
過海反而除左荃灣線,仲可以行東涌線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陰謀論]“黃竹坑站接近飽和,反映興趣南港島綫西段之重要性,以疏導人潮。”[/陰謀論]其實假如到時黃竹坑真係迫爆嘅,直達線都應該有番啲優勢唔洗點cut,始終駁完腳仲要等幾架車我就不如坐埋落去。但係唔洗問沿線居民想留低就奇,你幾直達都唔會及鐵打,特別係未來南北線開埋,南港島線沿線真係唔會有巴士生存到。
至於偏袒小巴,就係運吉一貫做法。
|
|
橫看香港巴膠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