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香港鐵路 (R1) 東鐵延遲換新車及安裝幕門
開啟左側

東鐵延遲換新車及安裝幕門

  [複製鏈接]
ryandroid 發表於 2017-6-1 07:17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kitarolo 發表於 2017-5-31 16:34
每小時27班會唔會計埋
短途列車?(例如大埔墟、
火炭、旺角東來往金鐘的

過海我又唔多驚嘅依家啲人都有固定過海方法
沙中線過海段通車會開頭吸咗好多現時用其他方式過海嘅乘客
但唔會因為有新線就會再多咗一大批之前唔過海但到時會過海嘅乘客

沙中綫多咗嗰四萬載客量首先係吸返荃灣綫、將軍澳綫過海嘅乘客
第二吸新界東、新界西及九龍城、黃大仙嘅過海巴士客

如果21班沙中綫過海即刻飽和嘅話
當中新界東、新界西及九龍城、黃大仙嘅過海巴士客
可能每小時最多佔一萬人(沙中綫通車唔會即刻倒哂全部巴士客入嚟嘅)

咁另外三萬人係會嚟自東涌綫(西鐵客去會展、金鐘)、荃灣綫、將軍澳綫
呢三條過海段會鬆動咗唔少

啲乘客嫌沙中綫過海好迫或者等幾班車仲嘥時間嘅話
見搭返原本條綫好過就會返返去原本搭開嘅過海段

巴士客、私家車客見沙中綫通車後東涌綫、荃灣綫、將軍澳綫唔使等幾班車時
又會再多咗批人搭東涌綫、荃灣綫、將軍澳綫過海
直至四綫過海段飽和
或者未飽和之前已經吸納哂全部傾向鐵路過海嘅乘客

所以要知道沙中綫過海段通車後四條綫會唔會好快變返飽和狀態嘅話
要先估計依家三綫過海段(九龍站、尖沙咀站、油塘站)要一小時班開多幾多班車先清到全部客


如果最繁忙嗰一小時入面東涌綫要多1班、荃灣綫2班、將軍澳綫2班就可以清哂啲客冇人喺月台等多班車
咁即係最繁忙嗰一小時入面沙中綫可以開5班(1萬載客量)就可以令另外3條綫冇哂客喺月台等多班車
咁即係仲有3萬個載客量可以容納路面交通使用者過檔搭沙中綫

如果最繁忙嗰一小時入面東涌綫要多2班、荃灣綫4班、將軍澳綫4班就可以清哂啲客冇人喺月台等多班車
咁即係最繁忙嗰一小時入面沙中綫可以開10班(2萬載客量)就可以令另外3條綫冇哂客喺月台等多班車
咁即係仲有2萬個載客量可以容納路面交通使用者過檔搭沙中綫


咁幾多人會由巴士過海轉搭沙中綫呢
北區、大埔、沙田繁忙一小時有100班車過海
元天屯、荃灣繁忙一小時有70班車過海
咁九龍城、黃大仙區如果繁忙一小時有130班車過海
沙中綫主要巴士客源路綫Total 繁忙一小時有300班車
每架巴士頂閘載預夠150人
即係最多有4萬5人選擇搭巴士過海
咁如果沙中綫點吸客都唔會吸哂嘅
吸到2 萬其實都好勁
尤其係港島北東西向只有港島綫
港島綫金鐘至銅鑼灣樽頸會影響吸巴士客的能力

所以沙中綫過海段拉埋另外三條鐵路過海段一齊計
其實繁忙時間乘客量同載客量應該接近平衡
37卡過海係勉強應付到目前過海需求
不過長遠沙中綫都要再加車去應付新界及啟德人口增長

亦都因為沙中線過海段情況比較樂觀
馬鞍山綫去港島乘客會直車去到紅磡先轉都冇問題

而馬鞍山綫出九龍往彌墩道或荃灣線各站
如果鑽石山轉車嘅話應該比大圍/九龍塘轉車用多十分鐘以內
咁同喺大圍等多三班車嘅時間差唔多
依家大圍都好似要等兩三班車
咁即係沙中線通車對馬鞍山綫乘客冇乜負面影響嘅
除非馬鞍山綫乘客死都要經大圍/九龍塘轉車先去到彌墩道或荃灣線各站
搞到大圍要等四五六班車就真係冇嘢好講

所以問題係在於大圍以北車站會唔會反而上唔到車
3班南行入面三個始發站班次唔同(落馬洲:羅湖:大埔)都各有影響
1:1:1即係上水4分15秒1班、每2班羅湖/落馬洲插1班大埔特別班清客(8.5分鐘 2+1班)

2:2:1即係上水3分40秒1班、每4班羅湖/落馬洲插1班大埔特別班清客(14分40秒 4+1班)
無論點SET都會有車站乘客要等多兩三班車
同埋前提繁忙時間冇直通車
否則大埔短途以至成條綫都幾難搞

所以沙中綫通車後一定要繼續MLR混跑
直至捱到第二批新車取代MLR
ryandroid 發表於 2017-6-1 07:45 | 顯示全部樓層
tonyng 發表於 2017-5-31 23:22
之前曾經在隔離文貼過南北線的營運計劃:

早繁出車模式:

依家仲講緊羅湖至金鐘50分鐘
我估落馬洲至金鐘54分鐘(加古洞可能55分鐘)
大埔墟至金鐘34分鐘
真係可以好似你講快咁多?

更換訊號工程延誤
R-train同新系統又唔知有冇問題
東鐵綫換咗訊號可以加速又點?
最多上水以北可以快啲
其他唔係多灣就係嘈音投訴而減速
除非新車係超靜又轉灣唔使減速
但睇怕好難減到咁多

如果真係要建議短途
我認為應該固定落馬洲/羅湖出發到達上水站嘅列車到達時間
最後羅湖:落馬洲嘅班次係1:1
等啲車過咗上水之後唔會一時好密一時好疏
班次已經少
仲要一時等1分鐘 一時等成5分幾鐘
月台又窄
少咗三卡啲人又會再密集
咁嘅情況下會對月台秩序構成幾大嘅問題

所以我建議羅湖:落馬洲:大埔墟嘅班次係
1:1:1或者2:2:1
羅湖、落馬洲出發嘅列車會喺上水固定時間距到達
大埔墟短途則喺羅湖、落馬洲出發嘅列車班次之間攝位清客
053h4 發表於 2017-6-1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tonyng 發表於 2017-6-1 14:32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053h4 發表於 2017-6-1 10:54
而家早繁羅湖-紅磡好似都要44~45分鐘(未計直通車DELAY干擾)

第日45分鐘羅湖-金鐘簡值係質的飛躍,....做到 ...

佢地想做45分鐘羅湖至金鐘確實不容易,要回到以前39分鐘跑羅湖至紅磡全程的年代先做到呢個時間,

要靠:
- 用盡R-train的加速性能
- 行TGMT後採用減速率高的制動曲線
- 列車長度減少,令行駛彎位及波口限速所需時間縮短
- 列車長度減少,令平均噪音水平下降,放寬部分路段的臨時限速

如果cut走埋部分繁忙時間的直通車,本地線班次就會更穩定。
ArnoldC 發表於 2017-6-1 18:57 | 顯示全部樓層
hokachung 發表於 2017-6-1 02:17
堅尼地城站都係得一條調頭路軌,點解港島綫做到平均每1.9分鐘一班嘅[1]?
...

南北線一列9卡車比港島線一列8卡車長近40米,調頭兩開兩停,用多10秒一啲都唔奇。
mmlcs36 發表於 2017-6-1 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mmlcs36 發表於 2017-6-1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mmlcs36 發表於 2017-6-1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053h4 發表於 2017-6-1 22: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ArnoldC 發表於 2017-6-1 23:15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tonyng 發表於 2017-5-31 23:22
之前曾經在隔離文貼過南北線的營運計劃:

早繁出車模式:

既然實際終極班次係 124s 一班,金鐘站由停定至開出嘅時間,應該可以再減 3600 / 22 - 124 = 40s?
唔知有咩技術原因,令北面嘅 dwell time 唔能夠短過 210s?定還是,時間表夾到嘅話,可以 90s 即捕即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4-4-19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