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九鐵係假設左一部份人會係大圍轉車落鑽石山,去東九龍嗎。但依個假設仲未計算東北新發展區既新增人口。
最終畢架山隧道客量可以跌到幾多?咁就慢慢觀察啦。
PS:我一直都反對依個假設嫁。
|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本帖最後由 tonyng 於 2017-6-2 01:54 編輯
呢項假設唔關當年九鐵事。
睇返十幾年前的舊文件,KCR喺2005年係估算南北線通車後,只有少量乘客轉移至東西線,
樽頸位仍然是大圍至九龍塘,並預測2016年最高客量為50000人,需購置43至48列9卡車來營運。
反而到合併後的MTR,2010年重新做過一份南北線的客量估算,並假設有23%乘客會轉移至東西線,
樽頸位改為沙田至大圍,大幅調低最高客量預測至2018年的39300人,初期只購置37列9卡車來營運。
P.S. 我都唔睇好MTR在2010年做嘅呢項假設㗎
|
|
|
|
|
多謝指正,所以依個假設好明顯有一個非常嚴重既問題,
今時今日政府仲唔去規劃第三條新界東落九龍西既鐵路,後果只會死路一條。
當年決定用東鐵過海,本身已經有一定程度既風險,唯一好處係轉少左車,
十年前已經係度講,就算出發點係好,製造大量馬鞍山同城河東客流量集中係大圍站轉東鐵係壞事。
唔可以因為轉少左車而塞晒批客落紅磡、金鐘就叫分流。
不過都係老問題啦,就算買夠車數又點?
另一個問題係大量客流集中係金鐘站轉車,港鐵遲遲唔去搞北港島線/第五條過海鐵路又係死。
到今時今日九鐵好、港鐵都好,根本唔應該輕視依兩點。 |
|
惡意回復是不道德的行為。
|
|
|
唔明白港鐵為何調低
高峰客量,又想話多咗
低頭族定係背囊客,所以
每平方米人數會減呢?
在大圍站從南北線
轉去東西線的乘客有
23%,呢一點我一直都
好懷疑,首先鑽石山站
是上下層的跨月台轉乘,
如果用嚟分流東九龍嘅客
吸引力有限,相比起新界東
的大老山隧道巴士線尤甚,
再次實施途經指定轉乘站有
折扣的機會也不大。
承上,真係大圍站轉車嘅
只係前往鑽石山至何文田
站,但係中九龍嘅站係新增,
即是又會有更加多乘客選用,
感覺上解決南北線樽頸嘅數據/
買少幾列車,都係先射箭再劃靶。
另一個理由係九鐵
年代未有沿路限速?
除非用無縫鋼軌啦,否則
我認為韓國車唔會靜得幾多,
不過咁同起過條分別唔大……
而且韓車/MLR混跑時不得不
考慮非服務時段的停車空間問題。 |
|
|
|
|
政府立場係沙中綫只為解決九龍城、紅隧、港島北塞車及地鐵過海段飽和問題政府唔為意、地鐵唔願理新界東人處境問題
就嚟殺到先知衰要搞混跑
政府都知要起新界東至九龍西鐵路
用嚟for粉嶺北同坪輋/打鼓嶺用
可惜鐵路策略2014冇話要起
希望唔使等鐵路策略2024先研究起就好啦
北港島綫依家個交匯方案其實唔起好過起
分流作用同沙中線大圍站一樣冇乜作為
唔好為起而起
諗清楚點起先好起
因為一落實交匯方案真係返唔到轉頭
|
|
|
|
|
本帖最後由 ArnoldC 於 2017-6-2 23:06 編輯
請問,根據九鐵估算,2030年嘅乘客量係幾多? |
|
|
|
|
早前回覆提及鑽石山本身設計做跨月台轉車站
但係宜家短視到因為影響到龍翔道要改道 (其實可以將車流引流到前大磡村空地)
搞到宜家要先上大堂
再落兩層先轉到東西綫
搭東鐵嘅乘客真係睬你都傻
九龍塘轉車又唔係行遠好多 
|
|
|
|
|
又想屈九鐵規劃失誤,合併後幾年你都改晒啲嘢啦
仲喺度賴人
|
|
KCRC . Keep Moving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