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馬鐵延長只揀鑽石山站為轉乘站但黃大仙一帶卻忽略?
[複製鏈接]
|
本帖最後由 ATS48 於 2020-2-20 19:22 編輯
其實如果因為慳錢(因為如果用鑽石山預留位,屯馬線立體交叉就要起響黃大仙一帶)
咁其實當年有冇諗過全段屯馬線,唔起立體交叉。
姐係連成一線後將西鐵上下行倒轉,跟番馬鐵咁
咁樣省錢得黎,有個好處就係南昌站轉車d人方便左。
會變左青衣/東涌 去尖東/紅磡既人,
同新界西去香港站既番工客 都做到跨月台轉乘
而家屯馬線響土瓜灣做立體交叉只係方便到響南昌站轉車(同而家一樣)(由東涌/青衣既客番大西北)
當年如果諗得周詳d,直接唔起立體交叉,可以方便好多番工客
|
|
暉仔
|
|
|
可是鑽石山站咁樣起新月台新大堂確實仍然未能在彩虹道沿線明顯呈現站體,來往彩虹道仍然要行小徑,這點確實幾諷刺。
|
|
|
|
|
kei_hk 發表於 2020-2-17 15:05
因為黃大仙真係唔知點去擴建做轉車站。
就算係附近位置﹐駁條好長的轉車通道﹐都好難搵合適位置建車站。
顯徑一帶只有3萬人,而且已冇空間增加人囗,低於設站要求嘅5萬人都畀個站佢。相反,慈雲山人口接近9萬但一個鐵路站都冇,根本係本末倒置!而家唯有寄望能否修改一下將來東九龍綫嘅設計,路綫改為鑽石山站、慈雲山站、富山站、彩雲站…… |
|
|
|
|
newlife 發表於 2020-2-20 20:25
顯徑一帶只有3萬人,而且已冇空間增加人囗,低於設站要求嘅5萬人都畀個站佢。相反,慈雲山人口接近9萬但 ...
其實都係因為走綫經顯徑之餘
可以以高架/地面設站
相對上簡單好多
如果顯徑站係地底 可能真係未必會成事 |
|
|
|
|
其實在十幾年前, 兩鐵合併聯合報告有提及過曾經研究沙中線由大圍至九龍一段的兩個方案:
1. TDL (大圍至鑽石山線): 即係現行屯馬綫的方案
2. TLL (大圍至荔景線): 將馬鐵由大圍延長至荔景, 並可利用貨運線預留位將總站由荔景進一步延長至美孚(1號月台後面的貨運線預留位)
其中在兩鐵合併聯合報告中明確指出TLL(大圍至荔景線)這個方案更具效益 (在乘客分流、方便性及票務收入上) 且可行的, 因此是兩鐵合併聯合報告中的首選方案。
不過最終政府還是屬意採納RDS-2000中提及過的TDL, 而否決了TLL。
|
|
|
|
|
乜你覺得何東樓仲容納到一條新線既車輛維修工作?
同埋你覺得党鐵好想將啲車周街泊?間廠冇位咋
另外回埋你九鐵規劃唔好嗰樣嘢
沙中線原本計劃喺啟德起車廠
之後吞併方案改咗去鑽石山
再之後車廠都cut埋
改為擴建八鄉同喺紅磡起泊車位
咁請問又關九鐵咩事呢?
|
|
KCRC . Keep Moving
|
|
|
在大圍至荔景線 (TLL) 方案中,東九龍線 (EKL) 仍然會是紅磡至鑽石山,但不會延長至沙田區內,而黃埔就以觀塘綫延綫(KTE)取代APM系統。詳見附圖:
|
|
|
|
|
本帖最後由 Lyt_Kondisc 於 2020-4-4 23:37 編輯
|
|
|
|
|
由TLL可以見到政府係規劃上好似砌圖咁, 不停地將舊計劃改少少再斬件, 拼接係其他項目上面做
TLL初型似乎係PRL加上往葵芳客運部份作為藍本, 亦有當初馬鐵往長沙灣延伸方案的影子(大圍/長沙灣/南昌)
既然TLL方案會用到MEF PRL預留, 大膽推測將來2030+的南北走廊都會用到呢個預留位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