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jpoon 發表於 2020-3-21 22:49 又係你話南行超負荷,咁佐敦會好過旺角?上繁南行旺角都上唔到車嘅時候,你覺得佐敦上到?反而尖沙咀多人 ...
舉報
jpoon 發表於 2020-3-21 22:01 下面你又話有唔少人利用九龍塘站轉去旺角/旺角東,唔通呢個唔係理由?打通咗兩個站已經減少咗呢班人轉乘啦 ...
ViviTse 發表於 2020-3-22 00:03 我都係參考番有幾篇新聞報道(其中一篇、另一篇),上繁(早幾年)油麻地落佐敦已經113%載客率,換言之如果東西綫駁落旺角,要去佐敦嘅乘客就會上唔到車; 相反,接駁去佐敦,要去旺角嘅乘客就可以使用荃灣綫(逆繁忙方向)北行至旺角。
而如果你想講過海,其實早一個站喺紅磡轉東鐵已經可以,唔使佐敦轉荃灣綫南行。
東九龍綫沿線(秀茂坪)現時主要使用巴士路線過海,去觀塘站轉車唔係無,但比例上較少; 所以東九龍綫就算過海,將軍澳綫過海班次仍然無法增加, 故難以有效地分流觀塘區、持續上升緊嘅將軍澳區過海需求。 長唔長就睇你郵輪碼頭駁去港島邊個站啦,但都係果句: 要說服政府/公司起一條新過海線並唔容易(先唔講仲有咩其他區爭取緊佢地嘅第六條過海隧道), 屯馬綫土瓜灣段、九龍灣西段(輕軌又好/東西綫都好)、東九龍綫秀茂坪一帶先至新鮮滾熱辣起咗堆新綫, 就服務需求而言,短時間內應該好難立即起多條過海路綫; 當局或者會希望若起新過海綫,能夠一次過解決晒九成嘅九龍東、新界東等過海問題。 p.s. 我仲有好多threads要覆,你見我個個reply都打咁大段、有排打,煩請稍等,稍安無躁
ViviTse 發表於 2020-3-22 01:50 一、但現行嘅鐵路又真係足以服務果班客wo(e.g.觀塘->旺東、荃灣->旺東)
二、經旺角對於做parallel to觀塘綫嘅作用係唔錯嘅,但駁唔到佐敦,所以我同意可行, 但個人只會放plan B。同埋旺角東<>紅磡官方時間5分鐘+實際依家限速,可能會再多少少時間, 所以吸引將軍澳站、藍田站、牛頭角站等乘客搭一個站去轉東西綫、再轉東鐵過海效益差dd。
六、東西綫令到科大、寶琳、坑口、觀塘、九龍灣西直駁到紅磡有兩個好處, 第一,就係出中西區可以直接坐東西綫;第二,就係油塘過海段班次可以加密。
油塘過海班次可以加密原因:將軍澳綫基於寶琳站單月台設計, 寶琳站開出嘅列車就算去到第2個站已經上爆/留後,都最盡只可以開到2.5分鐘一班; 而康城站雖然客量較低,但雙月台設計令到最盡可以開到2分鐘一班。 拉勻以一個鐘去計,多幾班車真係差好遠。 所以東西綫直接分流寶琳班次去東區以外嘅乘客(無論去港島、定唔係港島都好), 咁康城班次及寶琳班次開到1:1就唔驚「留後」問題惡化, 而油塘段聯合班次又會密咗(由繁忙時段2-2.5分鐘一班,提升至2分鐘一班)。 所以乘客用唔用東西綫轉東鐵過海,根本只係分流作用嘅其中一半。
八、觀塘至油塘超載可以考慮參考「黃大仙起載往黃埔」、 「將軍澳起載往北角」,必要時可以考慮「九龍塘/鑽石山起載往調景嶺」; 當然,同時亦會有東西綫直達紅磡、轉東鐵過海往中西區作分流之用。
而東九龍綫駁寶琳做唔做到分流真係想講講: (Case 1) 乘客目的地為港島 若東九龍綫駁寶琳而非油塘,東九龍綫做寶琳過海嘅分流作用係0,仲要油塘過海段無得加車,
甚至連秀茂坪、順利、康翠、科大都會落晒寶琳轉將軍澳綫過海,令寶琳班次負荷更重。 變相寶琳班次列車上,往港島嘅乘客百分比(相比轉觀塘綫)會比現時多,油塘站更難上。 仲有,寶琳站因為轉乘令將軍澳綫需求大增,變相坑口站唔會上得到將軍澳綫, 乘客轉而搭對頭車入寶琳再出港島,寶琳站月台又會頂唔順,將軍澳站就更甚,更莫講油塘。
(Case 2) 乘客目的地為市區線各站 假設寶琳站出發,基於鑽石山站「東九龍綫轉觀塘綫步行距離」比調景嶺站「將軍澳綫轉觀塘綫步行距離」長, 加上調景嶺站轉車「有得揀位」(長途少少去旺角等地坐足全程,短途d去黃大仙就怕鑽石山轉車未必上到), 除咗屯馬綫馬鐵/土瓜灣段之外,應該其餘目的地都會用觀塘綫轉。
九、東邊走線方面,初步傾向一係parallel to觀塘綫,一係parallel to將隧睇吓起唔起到, 真係做唔到先考慮經馬游塘入,不過工程技術問題可以再傾。 東西綫駁去觀塘碼頭、不去觀塘站果樣noted with thx,不過會否站內可以有通道互通呢?
del
Lyt_Kondisc 發表於 2020-3-22 07:18 點解東九龍綫山上一定要有直接過海鐵路先?東九龍綫永遠都會係中等客量鐵路,只有3-6卡,唔會過海,剩係 ...
Lyt_Kondisc 發表於 2020-3-22 15:08 用六卡過海?得,呢個肯定否決 原因唔使多講,next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4-30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