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k_ayu 於 2006-7-21 06:57 發表
東京社會係以最高效益24小時機械式運作,
亦係人類可持續發展之道
美國提倡的"concept of personal space"已經徹底失敗,
佢地亦正開始承受惡果
每個國家的國民
所能接受的 Personal Space 不盡相同
東京市民可接受零 Personal Space
不代表其他國民需要、可以接受零 Personal Space
說之成「人類可持續發展之道」
完全忽視不同民族的根本文化差異
走向技術密集的經濟模式
未必會帶來東京這樣擠迫的城市
甚至如香港人口不斷增加、經濟持續發展
但市民在交通工具上所享有的 Personal Space
其實不跌反升
當然,我非經濟專家
這亦非這次討論的重點
我只想指出要經濟持續發展
亦不一定要朝東京「病態都市」的方向發展
美國要承受幾多惡果我真的不知道
我只知道美國為遏止通賬及經濟過熱
連續十八次加息
惡果就由我和很多香港人來承受
[ 本帖最後由 ahbong 於 2006-7-26 13:16 編輯 ] |
|
|
|
|
原來一個社會以最高效率運作=可持續發展...
真可笑...
可持續發展,係講緊希望社會既可以維持運作之外,
亦可以保持同環境的好關係,
同埋保障社會可以繼續發展,
而非只追求某一單項...
但係當生活質素係要每分鐘一班列車都迫到爆的時候,
點解唔係話個城市規劃有問題,
而係話佢地的效率係榜樣呢?
真係好難理解...
或者我唔係鐵路迷,
我只係覺得根本城市規劃唔係以交通為中心,
亦都唔應該只係求裝到最多人為目的。 |
|
只罵不建議=不負責任
|
|
|
原帖由 nwfb23 於 2006-7-26 00:22 發表
所以我就唔明一個講到24小時機械式運作0既高效率城市竟然可以接受一個飽和近250% 0既鐵路系統(部份)
香港都係高效率城市,相信無人會質疑,香港人流動性亦好高,全賴一個健全0既交通網,雖然當中有好多
我0地認 ...
請問何以見得東京的流動性比香港低?? 何以見得東京鐵路不能令人準時到達目的地??
東京絕大部分地方都有車站,
根本用不著要大量巴士線
東京人口3.5千萬, 800萬人在市中心工作,
每日總客量為4.5千萬,
250%只出現係返工同近終電的班次
除左鐵路外根本冇其他交通工具可以一朝運送800萬人往市中心,
即使開辦巴士線都唔會有人搭 |
|
|
|
|
原帖由 hk_ayu 於 2006-7-26 16:31 發表
請問何以見得東京的流動性比香港低?? 何以見得東京鐵路不能令人準時到達目的地??
東京絕大部分地方都有車站,
根本用不著要大量巴士線
東京人口3.5千萬, 800萬人在市中心工作,
每日總客量為4.5千萬, ...
我有話過東京流動性低?我只想說明香港都係高效率城市,絕對能同東京比較
我知道日本鐵路以準時見稱,而日本亦是一個守時的民族,所以準時0既鐵路就係
日本人0既不二之選,但係咪因為咁就要日日迫鐵路?一個交通網唔係應該支持社會經濟?
就係因為東京市中心太密集,令到鐵路網擴張非常困難,相信城市規劃功不可沒,相信閣下
應比我更了解東京的狀況。東京有3.5千萬人口,香港只有680萬人口,不過每日使用公共交通
都有1100萬人次,其中只有約25%使用地鐵,我沒有否認鐵路係日本0既重要性,但其他交通工具
不能作為輔助?返工同近終電係繁忙時間,一個可持續發展0既社會不是應該有一個可應付繁忙時間
的運輸系統?我不認為於繁忙時間有250%使用量0既鐵路系統係值得驕傲,可能我係香港人 |
|
nwfb23
|
|
|
原帖由 nwfb23 於 2006-7-26 16:49 發表
返工同近終電係繁忙時間,一個可持續發展0既社會不是應該有一個可應付繁忙時間
的運輸系統?我不認為於繁忙時間有250%使用量0既鐵路系統係值得驕傲,可能我係香港人
或者咁講,
東京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斷洗錢落去緩和擠塞,
由70年代的350%降至現時的250%,
最終目標係2016年前降至200%同倫敦紐約睇齊的擁擠級數
原帖由 nwfb23 於 2006-7-26 16:49 發表
就係因為東京市中心太密集,令到鐵路網擴張非常困難,相信城市規劃功不可沒
即使東京市中心唔密集,
鐵路網都已經密集到冇得擴張
原帖由 nwfb23 於 2006-7-26 16:49 發表
但其他交通工具不能作為輔助??
舉個例由八王子去新宿中央線通勤特快只需30分鐘,
但如果用巴士就要個幾鐘,
咁開黎都無謂喇
另外我並沒有說過要香港學習東京的擁擠,
反而東京同香港都係公共交通主導,
兩者均值得美國學習
[ 本帖最後由 hk_ayu 於 2006-7-26 19:0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6-7-26 13:10 發表
美國要承受幾多惡果我真的不知道
我只知道美國為遏止通賬及經濟過熱
連續十八次加息
惡果就由我和很多香港人來承受
惡果唔一定反映係經濟上,
近年美國的天災(暴風、熱浪),
就係因為美國的超低密度發展及私家車主導令氣候變化
美國以"concept of personal space",
將不少就業搬離市中心,
令大量原本用開公共交通的市民被迫改用私家車
另外我並沒有說過要香港學習東京的擁擠,
反而東京同香港都係公共交通主導,
兩者均值得美國學習
[ 本帖最後由 hk_ayu 於 2006-7-26 19:0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307 於 2006-7-26 16:12 發表
可持續發展,係講緊希望社會既可以維持運作之外,
亦可以保持同環境的好關係,
同埋保障社會可以繼續發展,
而非只追求某一單項...
一個以私家車主導的城市,
根本唔可以保持同環境的好關係,
香港及東京的人均交通廢氣排放量遠比美國低 |
|
|
|
|
東京市內鐵路管理不過係二三流。
1) 只係一味追求準時,對車廂擠迫情況視而不見,年中不知幾多人迫到骨折。
2) 面對嚴重o既「痴漢」問題(車廂非禮),鐵路警方對捉拿犯事者完全無能為力,只有
劃出女性車廂「斬腳趾避沙蟲」,重唔係條條線都有。
咁o既管理文化,咁樣對乘客o既態度,咁o既服務水平,叫香港去學?No Way... |
|
|
|
|
原帖由 PB602 於 2006-7-26 22:36 發表
東京市內鐵路管理不過係二三流。
1) 只係一味追求準時,對車廂擠迫情況視而不見,年中不知幾多人迫到骨折。
2) 面對嚴重o既「痴漢」問題(車廂非禮),鐵路警方對捉拿犯事者完全無能為力,只有
劃出女性車廂 ...
車廂擠迫已經脫離鐵路管理層面,
反而同日本人不斷移居東京有關
而乘客並非被迫要迫上車,
反而係乘客要求要有職員推佢地上車
車廂非禮問題主要係日本女性絕大部分都唔舉報犯事者,
冇可能期望警方在當事人唔出聲情況下捉拿犯事者
閣下在未了解背景下而武斷批評,
有欠公道
[ 本帖最後由 hk_ayu 於 2006-7-26 23:06 編輯 ] |
|
|
|
|
其實仲有一個原因係可以吸引日本人使用鐵路而唔係巴士返本既:定期卷同大企業提供交通津貼。
只需要一個fixed price就可以一定期間無限次使用A-B區間,同時大企業會提供相應的交通津貼。咁已經可以吸引乘客。
係通勤列車的擠迫對策方面,近年車輛技術的飛躍進步使闊車身列車不斷增加,而信號技術的進步可以增加線路容量,
土木技術的進步及相關土地政策吸引了新線建於地下40米(亦稱大深度地下,過40m下的地權係政府的,可以享有有較大優惠)。
直通運轉可以係派車數目、服務區域上serve到更多人。驅動技術的進步使列車用少o左能源之餘,亦提升了爬坡能力。
學歐洲、甚至美國果套?日日有能力同你跪返起碼三兩抽車唔洗講,新線用地之多[無謂的用地]更加係嚇怕經營者的死門。
仲未計其環保性……
日本制鐵道車輛係其可靠度上已經冇得追架啦,其中原因正係其極端的使用條件。
據了解歐洲車的絕緣性能係比日本為低。(同一spec上)
p.s.KTX批車係頭幾年係唔可以改任何野,包括其被受劣評的歐洲式坐位編排。korail已經被人插點解俾咁多錢買爛貨……
反而千九車一話要改野就即刻交到野出黎。CAF車果筆大家唔可能唔知啦……

[ 本帖最後由 500 於 2006-7-26 23:28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