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搜索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集思建議區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運輸署助理署長電台訪問談巴士乘客強制戴安全帶新例 ...
開啟左側

運輸署助理署長電台訪問談巴士乘客強制戴安全帶新例

  [複製鏈接]
s3n370 發表於 2025-11-17 01:5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11-16 19:12 編輯
kay 發表於 2025-11-16 12:18
其實你都清楚D官同個別版友一樣最鐘意cherry pick意外率高+872翻車後巴士公司同意所有車乘客座位要有安全 ...

多謝搵番D咁舊嘅資料出黎。

其實早前佢都質疑過四成/七成同小巴嘅11%/15%比較。

整段quote出嚟其實係:

20. 其他地區的研究顯示5,司機和乘客佩戴安全帶後,在迎頭相撞意外中死亡和重傷的機會分別減少約四成和七成。而本地交通意外傷亡數字顯示,在相關車輛(如私家車 和公共小巴)實施安全帶法例後,有關車輛的司機和乘客在遇上交通意外時的傷亡數字明顯減少,例如公共小巴於2004年8月實施有關安全帶法例後,相關意外的傷亡人數於2005年減少了11%,而死亡及重傷的人數更減少了15%,有關數字自此大致呈輕微下降趨勢。

其實正常咁睇都睇到上述兩組數字,一個係迎頭相撞中死亡/重傷機會,
一個係法例實施一年後傷亡/死亡及重傷數字。
(佢咁寫應該包所有意外,而不單係迎頭相撞)

兩者本身就唔應該直接比較。
當然任何人話將兩者拼埋一齊、官員highlight四成七成可能會誇張誤導公眾blah blah blah
你搵到早至1983年嘅數字,全數係法例實施後一年嘅數字。
雖然細節上一定有唔同但係至少係同類,直接可比性高好多。

政府sell得實會拎最有利嘅數字,就拎上述引文同之前嘅比較。
highlight完小巴減11%傷亡唔夠,仲要抽埋重傷死亡少15%,叻佐唔提先至奇。


其實佢响不同討論入面都經常將唔相關嘅事拼埋一齊,
調番轉同質性高嘅當outlier,唔少師兄都提點過都仲係咁。

另外有兩點都值得留意:

14. 目前,涉及司機本人或前排座位乘客沒有配用安全帶的司機違例事項,已列入定額罰款附表,但涉及前排中座或後排座位乘客沒有配用安全帶的司機違例事項,則並未列入附表。因此,警方在處理後一類違例事項時,便須按照較為費時的傳票程序辦理。為方便警方執法,現建議把所有涉及安全帶法例的司機違例事項列入定額罰款附表 。

似乎到今日都未係定額罰款,得閒值得望下點解最終唔成事

12. 目前,部分 “舊 ”車(即在有關法例生效日期前登記/製造的車輛)的車主雖然不用為車輛安裝認可的安全帶,但卻自發地安裝了這類裝備。由於法例沒有規定這類車輛的司機和乘客必須配用安全帶,警務人員在執法時或會感到混亂,他們可能需要在現場翻查有關法例適用於不同座位及不同車輛的生效日期,才能執行有關法例。

13. 為了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安全,並方便警方執法,現建議實施一項簡單的通則,就是車輛如裝設了安全帶,乘客就必須配用。這項通則將適用於受安全帶法例規管的各類車輛。 (而目前受規管的,包括私家車、的士、小型巴士、貨車和巴士的司機和前排座位乘客,以及私家車的後排座位乘客。 )

政府都直白講明統一有安全帶就要戴係方便執法,
調番轉睇若果有規定幾時要戴幾時唔駛,對市民黎講一樣會亂。

我咁講唔係話有理有據就要認同,理據足還理據足,意見還意見,成日撈埋一齊咪出事。

                                    Advertisement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5-11-17 02: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astanopsis 於 2025-11-17 05:56 編輯
KE7066 發表於 2025-11-16 19:57
你咁唔得閒,除非你自覺聖人無講錯過嘢,否則唔洗澄清㗎
邊個得閒理你事實上咩原因潛水
我依家質你有講錯 ...

"邊個得閒理你事實上咩原因潛水"
咁上面未正正就係有版友,好得閒地認為我係講錯嘢所以潛水.....

至於你問我有無講錯嘢
上面大家純粹都只係喺度拗緊點樣衡量風險
我覺得per passenger mile最合理,然後其他版友舉其他數字出來拗,甚或乎走去拗乜嘢叫做風險
唔見得我講咗一啲好明顯有錯既嘢,需要特登出來鞠躬致歉或者潛水

唔係唔比你用呢堆數據,但引得份文嘅 background 下一行已經講咗一堆相關研究嘅不足 點解唔引埋出嚟等大家可以客觀分析你 draw 個 conclusion 係咪合理? 呢啲唔係 cherry pick 係咩?

寫得論文,點都要寫一個research gap出來,話有乜嘢之前未做過/未做夠
但有research gap,唔代表introduction引用既論文有任何既錯誤
實際上,我quote個篇文,最主要係補充返巴士/私家車對行人同單車所產生既風險
呢點之前既論文無研究過,所以佢再做study計數
咁但呢點同乘客安全有乜嘢關係?

老實講,數據總有好多種解讀方式
你話不足/conclusion唔合理,可唔可以講下啲實質嘢,究竟係乜嘢唔合理?
上面有版友提到跑得多公路、泥頭車較多
但宜家個差距,講緊係十倍二十倍
呢兩個factor,聽落都唔會大到影響 "巴士乘客風險 遠細於 私家車乘客風險" 既結論

唔排除人地係有講過好危險
但我理解呢個唔係「樓上」嘅邏輯,而係「樓上」認為「官」嘅邏輯
你質疑「樓上」無用,現實就係班官攞住呢口數字去決策

其實官方好似無明確咁攞事故率條數出來咁樣解讀?
係Kay版友話"因為有統計證明巴士意外率高過私家車 以此為前提巴士想寬鬆有難度"

Anyway,用per vehicle/per mile既事故率數字,去推論巴士乘客要跟隨私家車乘客強制戴安全帶
本身就忽略咗一大堆極為重要既confounding factor
i.e. 巴士事故率高係因為 車廂內失平衡、上落車出事 等非碰撞因素

不過無論係官定版友既意見都好,你同唔同意 “車輛意外率>巴士客要戴安全帶” 邏輯有問題?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5-11-17 03: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astanopsis 於 2025-11-17 03:22 編輯
s3n370 發表於 2025-11-16 17:34
最後一點,你提嘅車上爭執,我嘅理解係唔當交通意外,會另外紀錄,
例如同車長爭執又報佐案嘅,就應該跌 ...

份report無寫清楚個criteria,好難判斷
實際上單係聽"交通意外率"呢個terms,都未必會聯想起 車廂內失平衡跌倒

不過巴士乘客傷亡率低既主因
應該都係因為架車大,變咗炒車出事既時候,乘客受傷風險低
變咗巴士/私家車,per vehicle事故率唔係差咁遠,但嚴重受傷/死亡率差好遠

其實正常咁睇都睇到上述兩組數字,一個係迎頭相撞中死亡/重傷機會, 一個係法例實施一年後傷亡/死亡及重傷數字。 (佢咁寫應該包所有意外,而不單係迎頭相撞)

我同意40%/15%兩個數字點解差咁遠,呢個係主因

不過上面我主要係質疑
政府攞私家車/小巴數據出來,去justify巴士安全帶個效用,係咪恰當
就算你最後發現,巴士安全帶真係好有效,但你都要有個數先得架
署方東拼西湊,求其攞啲私家車迎頭相撞既數字,去套用落巴士度,其實比起我地呢度啲討論,更唔嚴謹

老實講,巴士裝安全帶都已經好幾年,強制安裝亦無人反對
有心既,做一做study,統計下出事既時候有幾多人戴咗、無戴安全帶,已經有條巴士相關既數

而實際上我覺得無論安全帶個效用大定細
由於巴士乘客風險低過其他日常生活中既活動唔少,其實已經唔太大理據去強制佩戴
強制安裝俾我同你呢啲重視安全既人戴已經夠,鍾意少少風險換舒適既,亦可以俾返市民自己決定
否則所有咁低風險既嘢都要管就變nanny state
當然,最後呢點係我個人意見,我從來無撈亂來講話係絕對真理
部分版友鍾意nanny state既,都好難話佢錯,只可以話唔認同
s3n370 發表於 2025-11-17 09:0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5-11-16 19:19
份report無寫清楚個criteria,好難判斷
實際上單係聽"交通意外率"呢個terms,都未必會聯想起 車廂內失平衡 ...

你無幾耐之前响#546講佐:
實際上就算有香港數據,你都可以繼續拆落去,話市區路同公路唔同,公路同鄉郊路唔同,慈雲山同大帽山唔同,永無止境

其實係咪回力鏢緊自己呢?

你早前已經質疑過呢點。
現實上無錯係唔會有100%相同嘅環境,問題係數據相關性有幾大。
基於力學同安全帶嘅特定效用,响巴士上嘅效用打佐折扣應該唔會差天共地?

最底copy番早前嘅回應,費事你摷啦。


另外統計出事時乘客有冇戴安全帶,如果可以準確統計應該係行得通嘅
再講多次,係要準確統計。

不過我唔點諗到點樣可以準確搵到邊D客有戴同無戴:

意外發生後,可以自行離開車廂嘅都會先離開車廂,
救援人員嘅focus都係做triage現場急救送傷者去醫院,
非醫護嘅要紀錄事發經過同現場人士錄口供同指揮現場交通。
咁邊個去問乘客做紀錄呢?
事後問的話,唔係所有乘客都需要救治,即場離開嘅可能連紀錄都未必有。
咁就有survivorship bias嘅問題。
乘客亦無法律責任要提供任何資料,訪問亦可能涉及私隱疑慮。
即使強制配戴安全帶都一樣。

如果你諗到可以分享下。


P.S.
#374
0. 首先要講清一點,“新例”好大可能係修改現有嘅374F,涵蓋埋新登記巴士及乘客。 算唔算新就見仁見智啦。
1. 唔少數據源自實際意外傷亡數字。
2. 而香港好有可能係第一個要求响城市巴士強制戴安全帶嘅地區,如果你要數據,恐怕係要坐時光機先至會有。
3. 如果用無數據去否定強制戴,邏輯上恐怕係循環論證謬誤。甚至全球都係要有實數先至做野的話,邊個做第一個呢?
4. 至於小巴嘅數,又係講D唔講D cherry picking嘅極致。 11%/15%只係首年嘅數字,呈下降趨勢唔見你提?
5. 當然佢係無公佈過今日條數係點,但係有兩點要留意: A. 同所有車輛一樣,只係新車強制安裝,舊車繼續status quo
B. 乘客配戴嘅比例
6. 嚴謹嘅研究應該要排除呢兩點,第1點應該較易排除但係第2點就難D啦。
而既然呈傷亡呈下降趨勢,咁估計至少有一點係無排除。 一係有安全帶嘅小巴數目上升,一係搭客熟習佐戴嘅比例增加佐。
7. 我無搵過實數啦,但係從個人觀察以至呢板嘅反應同埋熱播嘅有戴無戴片, 恐怕搭私家車戴嘅比例遠高過小巴。 8. 呢度只係討論唔特別強求實數啦,但係你話巴士強制戴嘅效用更細,唔知你點計,但我睇就未必:
項目 - 風險(同小巴比較)
限速 - 較低
客量 - 較高
高速里程 - 較高
車身 - 持平(較多空間卸力,但上層本身風險較高)
有高有低唔知你點可以下定論一定低啦。


#383 by KE7066
1. 就係無數據所以先會走去參考同類數據
攞私家車 -40% 去 justify係咪完全正確係 questionable
呢點需要分析兩者有幾大相似之處
但無數據基本上就係要去參考其他近似嘅例子
前面幾十版都講咗咁耐香港巴士運作獨特性
要挑一定有得挑
2. 我估要 rigorous 其實可以跑 simulation 去證實安全帶針對巴士嘅效用 consultancy 有做過都唔出奇


#416
同意有機會做simulation,亦有可能係用類似data做projection。只係真係要睇過report先至知行邊條路。

邊條路都好,無論真係搵車做crash test,電腦模擬定projection,殘酷地講句點都要靠實際數據去verify。而呢D實際意外詳情又會feedback落廠商嘅實際測試。

老闆跌落山後全面加固天橋護欄*咪係人命換來嘅教訓。之前頂多係諗失控,邊會計架巴士被夾埋欄?

*加固都諗點平衡好耐,因為太堅固又有機會整到車上嘅人傷得更重, 最極端係一撞連條橋都冧埋連累橋上其他車。
KE7066 發表於 2025-11-17 13: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E7066 於 2025-11-17 14:43 編輯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5-11-17 02:56
"邊個得閒理你事實上咩原因潛水"
咁上面未正正就係有版友,好得閒地認為我係講錯嘢所以潛水.....
唔見得我講咗一啲好明顯有錯既嘢,需要特登出來鞠躬致歉或者潛水

係要人追嚟講落你面?
#283 你話「宜家因為啲人唔識用,成日輕微碰撞,就走去拆迴旋處轉十字路口」
#307 s3n370 兄提過你係流量原因
#314 我求 source 就避談唔答

無 source 又唔補又唔解話
唔當你老作講錯嘢可以係咩?
我起碼 source 到其中一單係流量考量去改啦
你鍾意鞠躬定潛水你嘅事啦

寫得論文,點都要寫一個research gap出來,話有乜嘢之前未做過/未做夠
但有research gap,唔代表introduction引用既論文有任何既錯誤
實際上,我quote個篇文,最主要係補充返巴士/私家車對行人同單車所產生既風險
呢點之前既論文無研究過,所以佢再做study計數
咁但呢點同乘客安全有乜嘢關係?

講咗好多次
1. 唔係唔比你引,亦唔質疑相關論文有錯,有錯誤對一篇有 peer review 論文係好嚴重嘅指控
2. 你選擇引人地份 background,既然人地 present 得個 research gap 點解唔引埋出嚟等大家討論
3. 佢 research 未必關事,唔等於佢提出嘅 research gap 唔關事
4. 你話篇論文主軸係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標題行頭係 vehicle occupants 咁得意?無 go through 全篇文,但齋睇 conclusion sentence structure 似乎 vehicle occupants value 得仲重過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喎
你話不足/conclusion唔合理,可唔可以講下啲實質嘢,究竟係乜嘢唔合理?

又係講咗好多次
我從來只係質疑咁樣論證係咪穩妥
我自覺唔係專家唔敢下任何定論
合理不合理根本唔係我判斷

但既然你引份 paper conclusion 一段提出得呢堆 confounding factor 兼帶重頭盔
咁引用任何研究時係咪應該多加注意
等大家討論可以注意到呢堆潛在問題?

其實官方好似無明確咁攞事故率條數出來咁樣解讀?
係Kay版友話"因為有統計證明巴士意外率高過私家車
以此為前提巴士想寬鬆有難度"
Anyway,用per vehicle/per mile既事故率數字,去推論巴士乘客要跟隨私家車乘客強制戴安全帶
本身就忽略咗一大堆極為重要既confounding factor
i.e. 巴士事故率高係因為 車廂內失平衡、上落車出事 等非碰撞因素
不過無論係官定版友既意見都好,你同唔同意 “車輛意外率>巴士客要戴安全帶” 邏輯有問題?

人地從邊度解讀出嚟唔猜測,但老實講班官睇完意外率高走去諗可以做咩好合理
你話問題係非碰撞因素灌高意外率,唔通改用『「涉及車輛碰撞」的意外率』去睇,邏輯上就絕對穩妥無問題?



s3n370 發表於 2025-11-17 18:4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11-17 10:54 編輯
KE7066 發表於 2025-11-17 05:54
係要人追嚟講落你面?
#283 你話「宜家因為啲人唔識用,成日輕微碰撞,就走去拆迴旋處轉十字路口」
#307  ...

謝謝。就迴旋處補充少少:
不嬲決定路口設計係視乎流量,安全問題係從細節去執。

另一個新鮮熱辣嘅開源道迴旋處改十字路口,官方說法同樣為提升流量:

原文網址: 觀塘新十字路口 首上班日塞爆 車長花半小行開源道斥開學將更亂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5128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為配合政府推行的「觀塘行動區」,偉業街/開源道迴旋處現已改為十字路口,以提升路口容車量及紓緩交通情況。

運輸署亦有2010年起嘅路口交通黑點資料:
https://www.td.gov.hk/tc/road_safety/road_traffic_accident_statistics/junction_blacksite_list/index.html
唔得閒睇哂咁多份,不過靠Google大神係搵唔到呢兩個迴旋處係交通黑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11-17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