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環保人仕同政府有冇計過..
一架巴士載百多人...
以載客量同排放廢氣/熱氣計條平均數...
巴士係咪真係"排放元兇"? |
|
|
|
|
原帖由 superbus 於 2009-7-23 23:35 發表 
呢幾年汽車數目年年上升
尤以私家車增長速度驚人
早一兩年,私家車有成三十九萬部
而家應該過咗四十萬部既大關
如果有八份一既私家車走出黎行,都已經有五萬部
試諗吓五萬部車排出既廢氣,何其驚人
但政府有冇諗過呢個 ...
哈哈~諗點樣減少私家車數目又唔見個政府咁落力,
諗點樣減少巴士數目就落足力
作為基層市民, 車又無, 我梗係不滿~
d政府部門建議好就話je,
前幾年馬鐵通車, 建議取消681,
已經係一大笑話..........
想當年北區話要開機場巴士, 無機場巴士唔方便,
果時係小冊子就建議市民搭鐵路轉黎轉去,
之後就建議開一條巴士線去青衣叫人轉機鐵.....
其實我都唔係好想成日話個政治過度保鐵, 講都講到煩,
但事實上某政府部門的行為令人唔成日提住都唔得~ |
|
|
|
|
原帖由 typ 於 2009-7-23 23:45 發表 
你發晒火做乜?
邊有咁多巴士要退?
人地講2014年前退歐一歐二既巴士,唔係即刻退!
仲有有d歐二巴士加裝左某d裝置可提升至歐三排放水平,邊有3千架咁多 ...
可能真係小弟火過頭既 ...
但個人認為突然要巴士公司加快換走 D 歐二或之前既車輛 ...
未免真係好易打亂哂巴士公司本來既換車計劃
而且 , 我諗要巴士公司買番 D 新車或者裝 D 裝置去提升排放水平 ..
買新車變相又要用多 D 原材料
退左既拆完又會變左廢物
咁到時都係對環保起唔到好大幫助
而且今次好似唔多見政府會提供資助俾 D 巴士公司去搞好佢地既車隊既排放水平
經濟又未完全復甦
市民既負擔只會變多左
小弟希望當局可以諗多 D 更可行既辦法
既可以達到環保既目的
亦可以令市民負擔唔會增加太多 |
|
|
|
|
原帖由 barca_399 於 2009-7-23 23:44 發表 
其實環保人仕同政府有冇計過..
一架巴士載百多人...
以載客量同排放廢氣/熱氣計條平均數...
巴士係咪真係"排放元兇"?
如果真係計呢條數,巴士肯定唔係排放元兇。但係,巴士係咪全港的排放元兇,
同埋巴士係咪繁忙地區的排放元兇,係兩個separate issue。
咁事實上,單就一條彌敦道,或者德輔道中、軒尼詩道黎講,巴士數目遠多於
其他車輛,可以話呢d路面上相當部分污染物都係來自巴士。須知道巴士的人均
排放係低過私家車好多,但係集中晒晌人多車多的繁忙地區排放,個impact同埋
所謂「平均數」可以好唔同。
我只可以話政府同環保團體無詳細考慮過巴士人均排放遠低於私家車,但係同樣
道理,呢度好多人都無考慮到繁忙地區的實際情況囉…… |
|
|
|
|
回復 75# 的帖子
不妨留意下近幾日香港吹南至西南風,
維港能見度有幾高,
係中上環大街小巷行果時都唔覺有幾焗~
再對比香港10-12月吹北至東北微風,
吹晒大陸的污染物落黎,
維港能見度有幾高, 係條街行有幾辛苦,
咁已經知個元兇係邊度~ |
|
|
|
|
十九項建議,大部分建議都係短暫多過長遠,就算一下子
換晒歐六車,甚至改動混能/天然氣,都只係始標唔始本
香港近年變成熱島,除左因為車輛同電廠廢氣外,更大原因
係樓宇密度與高度,令廢氣積聚,難以消散,如果中環旺角
銅鑼灣某d地區道路闊d,打散d車行不同道路,將部分道路
改為單方向行走,甚至拆咁d樓,唔好起咁高,起公園種多d樹,
呢筆錢點都細過叫巴士公司換車,叫電廠燒天然氣
(當然以政府心態,拆樓咪只係等同佢衣食父母過唔去)
除o左鼓勵巴士換車外,政府應該幫其他搵食車去換車,而家
換歐四進度只係一般,呢類車所產生廢氣都唔細 |
|
益童學校,全民教育
|
|
|
原帖由 ES464470X 於 2009-7-24 00:00 發表 
不妨留意下近幾日香港吹南至西南風,
維港能見度有幾高,
係中上環大街小巷行果時都唔覺有幾焗~
再對比香港10-12月吹北至東北微風,
吹晒大陸的污染物落黎,
維港能見度有幾高, 係條街行有幾辛苦,
咁已經知個元兇係邊 ...
咁呢樣野我都知;事實上,大陸污染物同電廠排放佔全港空氣污染物的大約一半(定更多?),
更加係新界西空氣污染的元兇,政府已經就呢個問題做緊野,但係當然做得遠遠不足。
但係繁忙地區個情況唔同,因為繁忙地區的巴士及其他車輛數目比起其他地區多好多,巴士直接
向繁忙道路排放廢氣,再加上樓宇密集的問題,可以話巴士佔左繁忙街道(特別係我樓上提及的
彌敦道、德輔道中、軒尼詩道)的空氣污染的主要部分。呢個前提下,係咪只需要處理電廠同珠
三角污染物的問題,而唔去同時正視巴士所帶來的空氣污染?
我感覺呢度好多人覺得巴士唔係空氣污染的元兇,而推卸責任,認為唔需要正視呢個問題,我覺得
呢種諗法係不負責任。事實上,要解決或改善空氣污染的問題,所有空氣污染的源頭都必須正視。
當然,政府的措施,絕對有商榷空間。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09-7-24 00:41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