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窮人一出世就係輸家 - 這一代是輸家中的輸家
[複製鏈接]
|
我從來唔認同李+x。
但係如果一個社會係去到一個普通人充其一生都無任何見到李+x車尾燈的可能,
而且欠缺的的根本就唔係乜野學科知識,而係你的家底,
咁呢個社會叫人努力讀書的理據就變得相當薄弱。
係呀,你係終於換取到表面上收入分勻全家等於GDP/capita,
實際上已經係top 15%的人工,
但係規則永遠係由一堆top 5%,而且分分鐘係Top15%起步都唔會上到去的人決定個陣,
你咁努力做乜?
到底你最終並無控制生產工具的能力,專業人士只是一個較體面的無產階級罷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09-8-18 23:59 發表 
同一件事,大家睇法有唔同。
用返音樂做例子,
我睇到的就係,有錢人未必有聽classic玩樂器的文化;
相反,冇錢即使冇得聽音樂會,去到最遠都係長洲,都唔代表接觸唔到音樂。
我都完全沒有聽歐洲古典音樂的習慣,但我細個 ...
當然呢D全部都係音樂,但係呢D音樂並唔能夠幫你係香港社會入面達成甚麼。
粵曲班都無用架,佢可以幫你拎到乜野船去讀好書? |
|
|
|
|
看畢這個topic想了很久
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何謂機會少了?
也許你要發達的機會少了
但你能做到自己所想的機會
並不比以前少
會考0分一定是失敗?
不是的,或者佢拍拖拍得好開心呢
會考15分一定比30分聰明?
不是的,15分或者更加明白0分同30分的感受呢
因為他與兩者的差距都只有15分嘛
我覺得
如果你有讀書才能而又想去讀書
咪去讀囉~ 我相信你會快樂的
如果你係有焗麵包才能而又想焗麵包
咪去焗囉~ 何必要做某個標準下的成功人士? |
|
|
|
|
原帖由 ming 於 2009-8-19 01:57 發表 
看畢這個topic想了很久
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何謂機會少了?
也許你要發達的機會少了
但你能做到自己所想的機會
並不比以前少
呢篇文咁多板友似乎真係將「機會」個focus擺左晌「發達」方面。
但係,事實上,就算唔講發達,無錢既人機會的確係少過有錢人。
例如,屋企環境唔好,小朋友想學樂器,都係一種負擔,你唔通就咁同佢講,「何必一定要conform,人學樂器你又學樂器?得閒聽下流行曲就滿足啦」?
根本講唔通。雖則好多學樂器的小朋友都唔係真係有興趣,但係因為無錢而無法學,分分鐘係導致才華被埋沒。
又例如,屋企環境唔好的青少年,成績優異,想同一d屋企環境同成績都唔錯的中學生一樣,去ivy league讀書,甚至之後讀埋個PhD,但係屋企應該無乜可能供得起。唔好同我講話有咩獎學金可以申請,呢d本身競爭好大,而且係睇applicants的多方面不同才能(所以屋企環境唔好的學生又係輸蝕一截,好多外在credentials,例如課外活動,學樂器呢類,基本上機會已經比人少)。咁你唔通同佢講,「晌香港讀書都一樣者,讀完快d出去搵工賺錢仲實際」,或者「PhD要讀咁多年,不如唔好讀,唔係個個人都有PhD先至叫成功」咩?雖然硬知識可以靠自學,但係晌香港讀同外面名校讀,個體驗、得到的benefits,以至實際少少 - 搵工的競爭能力始終爭好遠;again,無錢既人呢方面又係disadvantaged。
以上呢d例子,全部同「發達」無直接關係,只係想做自己所想而已,唔通你夾硬要人因為窮,就conform,唔好做「某個標準下的成功人士」?咁仲邊度算係「想自己所想」?個現實係,窮人想做到「想自己所想」的機會,的確係少過經濟上有能力的人,而且機會因社會因素轉變而不斷減少。 |
|
|
|
|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09-8-19 05:53 發表 
呢篇文咁多板友似乎真係將「機會」個focus擺左晌「發達」方面。
但係,事實上,就算唔講發達,無錢既人機會的確係少過有錢人。
例如,屋企環境唔好,小朋友想學樂器,都係一種負擔,你唔通就咁同佢講,「何必一定要conform,人學樂 ...
講真, 正如之前所講, 呢d野真係無得好講的,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一定有人比你有錢, 又一定有人比你更窮, 邊有可能一定人有你有,
除左一直講的家底, 其實好多天份都係一樣, 點解有d人音樂天份高咁多?
有d人又語言天份高咁多? 點比都比唔到的...
但我諗重點唔係呢度, 而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係唔係應該因為呢d
所謂原因, 就唔努力去做人呢?
樓上Pendolino 版友, 講左好多好深的原因, 什麼"無控制生產工具的能力",
什麼"無見到李+x車尾燈的可能"...直言, 我真係唔知佢講緊乜...但做人
係唔係一定要最TOP 5% 呢? 又真係咩先叫"成功"呢?
努力去讀書, 盡力去做每一件事, 原因其實真係唔駛去到咁複雜, 對得住
自己, 對得住家人/父母, 已經好足夠......
人人機會的確唔同, 甚至好多人一出生就有缺憾, 但只要係自己能力下,
做到最好就夠....呢個社會本身係需要不同階層的人, 亦唔需要700萬個
李+x...所謂努力, 並唔係指一定要去到最top, 而是係自己控制到的範圍,
做到最好, 就好似好多家庭主婦, 佢唔駛什麼控制生產工具, 亦唔駛指望
見到李+x車尾燈, 只要佢每日煮到餐好飯, 已經努力了, 亦心滿意足了...
而當然, 作為學生, 是有努力讀書的責任, 而每個人係不同崗位, 做到
自己能力的最好(或努力爭取到最好的機會), 已經係完成最大的責任..
亦係做人應有的態度...下下同人去比較機會, 真係好無意思
窮唔緊要, 而最慘唔係輸俾人, 而是輸俾自己!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09-8-19 09:22 編輯 ] |
|
3ASV196.KE7270
|
|
|
控制生產工具已經唔係成唔成功的問題,而係一個好現實—雖則好左,究竟係你管理自己人生,還是被某階級將你指黎指去的問題。
香港的現實就係,並無任何往大資產階級移動的可能。小資?領匯/市建局收番你間舖未?你根本只是一名glorified proletariat.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