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053h4 於 2010-3-23 16:57 發表 
我覺得閣下先本未倒置lor
元朗南面的中學生, 都係要行天橋, 或者行人路先返到學
行天橋, 一樣要入元朗廣場
時間差可能幾十秒
行行人路, 就可能差一分鐘
你講講有咩分別啦, 有幾唔方便乘客啦
同時又有幾咁不便啦
(好處就顯然而見, 唔洗頂入站, 排隊好左, 整體都會快左)
你唔了解元朗區情況, 小弟唔怪你,
但你唔好唔識就係度扮識.
就以個3間英中為例, 我可以好肯定咁答你,
鄉議局 同 趙聿修 的K73學生, 肯定唔會用天橋, 全部都係過馬路.
商會 的K73學生, 就有部分會行天橋, 但亦有部分都會過馬路.
先講鄉中同趙中, 呢兩間學校的門口分別位教育路及體育路,
係元朗廣場門口落左K73, 上到元朗廣場2樓的天橋口,
(要知道由地下上2樓係好迂迴GE, 地上1同1上2的扶梯係位於商場的一東一西, 好晒時間)
行地面過馬路的已經到左教育路的元朗已婚警察宿舍啦!
人地行馬路GE返到學校, 你行天橋只係岩岩係豐年路落橋,
再講, 去鄉中同趙中, 行豐年路根本就唔順路兜遠左, 根本就無人行天橋!!
商中呢, 因為豐年路落橋口同校門好近, 所以都有部分學生行天橋,
但由於天橋係廣場2樓的關係, 而且扶梯設計差勁, 早上返學帶住書本,
唔係個個都肯又上又落, 寧願係路面行算數!
再講, 搬去元朗西, 比到968條內坑你都算可以,
但係如果比外坑你呢? 係外坑落車唔駛行返黎內坑呢邊呀? 時間呢? 唔駛計埋呀?
早上元朗西咁多車出出入入, 係外坑落車再行入黎, 安全問題呢?
你唔知情, 我唔怪你,
因為我自己本身都唔知架, 我當年係元朗另外個兩間英中讀書GE,
我知情況係因為我屋企有兩位成員現就讀元朗市個3間英中的其中2間.
比建議之前, 唔該查清楚先啦, 兄台.
[ 本帖最後由 AVW56 於 2010-3-23 18:25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將輕鐵分兩層行又可唔可行?
例如去屯門行地面,去元朗行天橋 |
|
最大簽名長度40文節最大簽名長度40文節最大
|
|
|
原帖由 坤仔 於 2010-3-23 17:50 發表 
要求加密K75P班次應該得一間英中
原來果度學生會咁勁架
當年九鐵年代,
學生會仲將九鐵答允加班的回信貼係NOTICE BOARD.
2003年開線時係行劃一12分鐘GE,
跟住去信要求下, 就變10-12, 再去信就變成而家的8-12.
而家港鐵年代, 學生會去信之後,
雖然無得變成6-12, 但係都加左一部單層車行多一班特別車, 都算係變相加班.
外人唔知GE, 因為係加係兩班正常班次中間, 而且只此一班,
個2班車變相4分鐘一班車.
最好野就係次次都成功, 我都真係唔係好明點解 
[ 本帖最後由 AVW56 於 2010-3-23 18:2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B.B.B. 於 2010-3-23 18:07 發表 
將輕鐵分兩層行又可唔可行?
例如去屯門行地面,去元朗行天橋
其實大家知不知道現時輕鐵路軌下方是什麼?
是箱形暗渠(Box Culvert)來的,如果在其正上方建橋墩,必會影響排去兩水的能力,所以要在行人路或行車綫上建橋墩方可把輕鐵架空。
如果一上一下建橋的話,既浪費路面的空間,又不能善用天橋上的空間
要是把暗渠改道,必須在兩旁馬路的下方進行,到時咪又係大工程.... |
|
|
|
|
原帖由 waman 於 2010-3-23 17:30 發表 
擊壤路總站冇位?76K搬咗去朗屏好耐了。
睇清楚 D 啦
你估 968 64K 唔洗泊車咩 |
|
|
|
|
原帖由 h2o 於 2010-3-23 17:31 發表 
元朗除左豐年路之外有路口會就輕鐵轉燈?
大馬路同谷亭街 , 大棠道既路口
青山公路元朗段同安樂路既十字路口
鳳翔路同大馬路既 T 字路口
遠 D D 既青山公路元朗段近朗邊同朗天路橋底交界都係
由於輕鐵元朗段有 4 條路線
761P 就密到七彩 , 3 分鐘有一班車
610 614 615 聯合起黎 2 ~ 6 分鐘又有一班車
加埋屏山站盞燈拆開哂佢地
搞搞下岩岩好要放 4 次燈
搞到 D 燈 10 秒唔夠又要轉紅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0-3-23 17:34 發表 
本身 K73唔行擊壤路?
重有, 巴總無位, 根本係可以就, 天恒巳經係例子
重有, 元朗西巴總, 一樣係對正商場入口, 都係方便到爆
重要唔夠一分鐘都到
曬唔曬, 真係好難講, 但係, 元朗西巴總係北面
曬真係好有限度..... ...
你唔係以為 , 個 N 咁多小巴同邨巴泊車既位
可以用黎做巴士站呀 ?
埋到入去都偷笑啦
而且曬 , 我次次去都曬喎
係我黑仔定你好彩得濟 ? |
|
|
|
|
原帖由 h2o 於 2010-3-23 17:41 發表 
問題除左原本的人流外仲有輕鐵帶來的乘客, 你的提議等於將班次拉疏但加大每班載客量, 實際上只會使月台上等車的人更多, 幾卡車一齊落客使月台至過路處擠迫, 甚至停車時間被迫增長 (通常多數人都傾向最前車門上落車 ...
通常係 D 人搭哂前卡
後卡少 D 人搭 |
|
|
|
|
樓上話元朗大馬路未有輕鐵前有3條行車線闊度嘛?唔知道將輕鐵改去朗屏做總站,然後大馬路改成特闊行人路+每邊兩線,輕鐵服務就由接駁巴士(朗屏<大馬路>元朗總站)代替有冇得諗?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