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3BL100 於 2010-5-18 22:30 發表 
至少閣下不能否定「住公屋」的人,機會隨時比人少的事實吧。機會好多時係影響一個人的career path的關鍵因素。
住公屋就唔請呢個問題,好多年前已經聽過,住公屋唔係求職者本身想,為世所逼,
只有自己有料,住公屋根本不是問題,不過世事邊會咁美好咁公平。
不過可惜香港可說是全球最畸型的社會之一,很多香港人又太喜歡搞社會分化,不過真係無辦法,
貧富懸殊嚴重的地方好多都會有咁情況。別說Big 4見住公屋就唔請,我有位碩士畢業住公屋的朋友,
畢業後打算見份起薪近兩萬的政府工,完全符合入職要求的他,竟然音訊全無。我唔知政府的招聘條件,
不過相信係同公屋入息上限有關而令到我朋友連IN的機會都無。
住公屋,在很多行業來說的確係無咁好睇,例如做會計師話比人聽住公屋,都唔好意思講出口。 |
|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
|
|
---DEL---
[ 本帖最後由 volvo_chan 於 2010-5-18 23:14 編輯 ] |
|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
|
|
原帖由 orange 於 2010-5-18 02:37 發表 
無錯而家利率低到2.5%,借夠9成35萬都叫上到車,但當利率升多1%,
月入一萬應該無可能供到樓,別忘記層樓每個月都要交水電煤上網
同埋管理費,七除八扣唔好話要去旅行,分分鐘連你返工食飯搭車份錢
都無埋,唔通叫人行路返 ...
而家做H Plan唔駛1厘, 做P Plan都只係2厘至2.2厘.
我幫你計埋... 二百萬樓, 九成按, 借埋保險費, 分20年或25年還, 而家H Plan係1厘息, 月供七千幾至八千幾. 你話上一代供樓易? 30年前你阿爸阿媽如果要買樓, 要俾20厘息呀, 當年借180萬的話, 一個月淨係息都要供3萬!!
而家就算加16次息, 加多4厘, 上到5厘息, 借20年既先剛剛好去到四成分界線(供款應維持家庭收入四成之內). 加16次息都係好耐之後啦. |
|
|
|
|
回復 55# 的帖子
如果大公司只請市區居民呢個邏輯成立, 咁96X系一早都應該執笠啦, 仲拆咩線? 因為大西北根本唔會有人做中環白領. |
|
|
|
|
原帖由 Snoopy@FB8617 於 2010-5-18 13:35 發表 
若果連沙田都叫遠離市區既
咁係唔係要一定坐正市區先得?
若果自己能力不足既
點解仲要話二百萬咁貴?
有百三萬唔搵係要搵二百幾萬?
現實係而家連偏遠地區, 經包裝的樓都可以係 "豪宅". 而呢d所謂 "豪宅" 又往往影響到鄰近相對普通的樓價/租金.
小弟有朋友今年打算在元朗置家 (請留意, 係置家, 唔一定係置業), 準備結婚.
元朗站上蓋一推出, 連帶附近租/買價都即時明顯上升.
原帖由 Snoopy@FB8617 於 2010-5-18 13:35 發表 
若果你又想要上車既
自己收入又唔高既
咁係唔係主力去儲錢
而去減少消費呢?
以前D人買樓都係要死省死抵先至買到樓
唔通因為80後就可以唔駛?
當然,現時既樓價係較貴
但對於一D收入唔算低
但消費高,又要住貴樓
咁呢D人真係咁值得支持?
小弟都同意要儲錢要先減少消費, 對於大花筒的人, 儲唔到錢小弟一樣會話佢咎由自取.
呢幾年的大環境己經大有不同,
呢一代人普遍比上一代遲幾年投入社會工作. 變相搵少幾年錢.
好多大專學生一出黎己經揹佐以萬計的債(grant loan).
中間又要投資一大筆去自我增值, 否則可能工作不保 (上一代進修主要係為上位).
呢D係最明顯的分別.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回復 53# 的帖子
Big 4大把人公屋出身, 有錢人子弟唔挨得, 邊做得掂Big 4.
政府工更加唔會睇出身, 一份政府筍工大把合資格人仕去申請, 你朋友唔得, 唔代表係因為佢住公屋而唔得, 可能好多住私家樓既都係唔得.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