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iupy 於 2012-10-20 21:07 發表 
如果是一條錯路就不應該去行
我不反對居屋向前行
但政府補貼的公屋絕對不可太豪
市區劏房環境更差,租金更貴,但因為上班方便
依然吸引大量市民居住
如果市區重建的公屋用雙工字型格式
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 ... 如果因為私樓的質素差,而要連政府樓都遷就埋差落去,呢個城市真係無前途可言
唔好唔記得建築係幾十年的大計,一起左就影響深遠…
唔好講七十年代堆問題公屋,淨係近年新和諧式2-3人單位經常產生因為入住人多為夫婦,結果入住後數年就變成3-4人居住,但又因為3-4人單位供應大減而無得搬…已經衍生好多問題
你仲覺得行回頭路係ok,我真係無話可說 |
|
sSie~~Find you later.
|
|
|
原帖由 dippy 於 2012-10-20 23:59 發表 
http://hk.news.yahoo.com/大窩口工廈改建新居屋-220925143.html
又一個新既區議會例子
試諗下如果新樓唔係好似新聞咁起30-33層
而好似牛下咁去到48層
可以多幾多個家庭住到喺市區?
個人意見係市區公屋應該儘量起 ...
48層?你估話起就起?通風、陽光、樓宇內運輸都嚴重左50%,已經唔好計交通
仲有休憩面積呢?
起樓唔係好似你玩lego咁,話加就加
如果你得太高大密,搞到住響度的人根本同住「公家劏房」無分別
咁起來做乜?
其實唔少公屋空置單位就係因為嚴重樓望樓/唔夠通風/唔夠太陽而整極無人要
如果為左數量上增長而起一堆垃圾單位,一樣無人想住,一樣無解決問題…
仲有起高點,要考慮最最基本的「土地承載力」,即係塊地基頂唔頂得順起咁高
同埋公共設施的承擔力,即係夠唔夠水壓,夠唔夠供電之類…
點解明明以前和諧式座座都40層,但依家又偏向減翻到35-36層左右,其實好多時就係考慮緊以上的東西
正正就係過左3X層個建築代價補償唔翻多左單位的效益。 |
|
sSie~~Find you later.
|
|
|
原帖由 novkovsky 於 2012-10-20 23:02 發表 
你都傻,如果呢個方法行得通,香港早就唔洗不停要有樓宇供應啦!
因為單位需求,除左人口增長外,更多是「改善生活」,「住大點」而起…
拿,我前果期就計過,如果將第一型徙置大廈起到四十層,加上用埋當年配屋標準,
6平方公里就夠全香港人住,真係全部人可以位翻響市區啦到時…
但…你話有無人同你咁抵得諗丫?你自己都唔想啦!
「改善生活」,「住大點」的目標應該是居屋
而不是公屋,公屋應為舊長型/雙工字型格式
面積少,設備差(例如廁所細少,要經露台進入
只有淋浴設施沒有浴缸)面積1-2人單位180呎,3-4人320呎,6人以上480呎
但特點係租金平,市區1-2人單位$500,3-4人$800,6人$1100
新界租金比市區平1/3
新居屋應為和諧式/康和式,面積1-2單位450呎
3-4人650呎,6人以上900呎
而售價和市場完全脫勾,不以市價x折扣率
以家庭收入計算,約家庭收入1/3*20年
假設市區私樓450呎售價400萬
1-2人單位分五組,
月入$18,000以下為A組
$18,001-$21,000為B
$21,001-$24,000為C
$24,001-$27,000為D
$27,001-$30,000為E
A組售價$1,440,000(折讓64%)
B組售價$1,680,000(折讓58%)
C組售價$1,920,000(折讓52%)
D組售價$2,160,000(折讓46%)
E組售價$2,400,000(折讓40%)
新居屋二手轉售有限制,頭5年只能以(市值*分組折讓)售回政府
之後只可售於合資格人士
不設補地價 |
|
|
|
|
原帖由 siupy 於 2012-10-21 18:07 發表 
「改善生活」,「住大點」的目標應該是居屋
而不是公屋,公屋應為舊長型/雙工字型格式
面積少,設備差(例如廁所細少,要經露台進入
只有淋浴設施沒有浴缸)面積1-2人單位180呎,3-4人320呎,6人以上480呎
但特點係租金平,市區1-2 ... 你講果d,都係果句,有人肯要先得架?當你已經發展到有和諧式,你就同我「政府廉租屋」,
比我係輪候冊人士,我點都死lur到有間和諧式啦?你傻的嗎…
而且就算係依家尚存政府廉租屋質素的公屋,都無你個價咁平
500蚊,就只得寶田棺材房做緊…
你講果d野,唔單止住客唔想要,政府都唔會做。 |
|
sSie~~Find you later.
|
|
|
外國(如巴黎、前蘇聯)有一些應該係政府樓的物體都係一字排開長型,內籠係點我就唔清楚。
現時公居屋分野不明顯係有個問題,公屋居民無誘因搬走改善生活,
寧願做富戶交全租(我唔係公屋居民所以terms唔係好清楚,以上只係大概印象),
公屋結果變成「有少少資產限制的全民丁屋」,只有一路累積累積落去而無人肯走,
若復建居屋,可以適量降低公屋標準及抬高居屋標準,吸引公屋富戶遷出。
冇居屋就搞到有一大班人高不成低不就,如果唔係邊個咁得閒死慳死抵去供層豆膶私樓。 |
|
|
|
|
原帖由 dippy 於 2012-10-22 01:52 發表 
你訫諗下如果樓望樓嚴重但係正市中心
你估有無人肯要?
事實係好似寶田咁既邨一樣有人肯去做
依家大部份人都開冷氣既時候, 到底幾多人理解到通唔通風, 有無日頭曬呢啲問題?
個人係支持公屋唔駛起得太靚, 安全實用 ... 話到明公屋,點會同你咁dup本搞地基,地基工程好鬼貴架…
有人要就點都會有架啦,但係咪可以達到98%高入住率,同埋會唔會引致經常有調遷,都係疑問
仲有一個社區健康發展,真係唔可以忽略公共空間,尤其公屋呢類本來已經好高密度的樓。
通風呢方面,可能你比較多錢可以成日開,但其實唔少住得公屋的,都唔係真係咁有錢,而且下下開冷氣非常唔環保,也造成好多空氣污染(唔好唔記得發電要燒煤燒油)
更加重要係,通風不足容易滋生細菌、異味等問題…以公屋的人口密度,影響好大。
我再強調一次,如果大家認為「劏房」「板間房」「籠屋」真係咁好住架話,我地其實無需要起公屋。
如果公屋一樣係「極細」「設置差」「通風、採光衰微」「無公共空間」「嚴重地密」,
那些居民其實應該繼續住私人單位,唔洗動用咁大的社會成本。 |
|
sSie~~Find you later.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