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香港鐵路 (R1) 西鐵站部份設計之我見
開啟左側

西鐵站部份設計之我見

[複製鏈接]
tonyng 發表於 2006-4-19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cruisesnet 於 2006-4-19 08:26 發表
我日日慢行香港站都係3分鍾only.
九鐵美孚站設計係有少少問題,點解吾拉直個站wor


有時還要遷就地理環境。請問美孚站如何拉直?請用地圖標示。
ahbong 發表於 2006-4-19 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g 於 2006-4-19 04:14 發表


請問什麼是高台同低台設計?


節錄自立法會文件: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809/09/0909220.htm

「九鐵公司所研究的兩個主要設計方案分別為所謂「高台」方案和「低台」方案。在這兩個方案中,車站大樓的一部分都會高於現有的地面水平。高台方案須升高十二米,而低台方案則須升高三米。雖然低台方案對公園的景觀和土地用途的影響較低,但九鐵公司所進行的研究顯示,這個方案不宜採納;而政府的獨立顧問進行審核後,亦得到相同的結論。主要原因是建造工程所涉及的風險很高,而且可能會對附近的基建設施造成損害。」

文件指低台設計車站會高於地面三米
因此大堂應該設於地面
月台設於地底
這個低台方案實質只令轉線乘客落少一條扶手梯而已

美孚站低台方案工程費用比高台方案高十億
而且對附近基礎設施有潛在風險
因此不被採用

[ 本帖最後由 ahbong 於 2006-4-19 11:37 編輯 ]
ahbong 發表於 2006-4-19 11: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g 於 2006-4-19 04:07 發表
[quote]原帖由 ahbong 於 2006-4-19 03:30 發表
你在文章編號 #111 quote 我回文
然後頭兩句就話「考慣試的填鴨仔,
一定係背marking scheme 背到上腦頂啦」
而家就砌詞話「無指名導姓話邊位,也無對你人身攻擊」
發完口痕就想當乜都無講過?
你卸膀都卸得幾無技巧架喎
既然卸責都卸唔切
下次唔好 Quote 我咪乜事都無囉

你唔係 refer to 我或者任何人
難道你果兩句講緊廢話?

另外唔係用特大字體就代表你講野好有道理
討論係講內容唔係講字體大
你用既字體令到板面混亂又無禮貌


字體大代表無禮貌, 何以見得?
試詳加析述之, 言之成理, 酌量給分。 [/quote]

你總共 skip 左我頭十幾行有關你卸責的指責
而只係回應我文章最後三隻字?
這就是你的企圖轉移視線的「選擇性答題」的技巧嗎?

[ 本帖最後由 ahbong 於 2006-4-19 11:53 編輯 ]
sg 發表於 2006-4-19 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KR4210 於 2006-4-18 16:11 發表
大陸火車冇月台幕門、月台冇冷氣、訊號系統落後導致行車途中撞車、
大陸地鐵行車途中車廂冷氣機短路導致行車途中發生火警等等
請問九廣西鐵有冇呢d事發生?


一般香港人內心都會認為大陸乜都比唔上本港,
但係呢句野係21世紀前仲講得通,
到今日普世都對呢個態度也有相當的調校。
大陸廣州,深圳地鐵已全線使用Smart Card出入閘了,

大陸火車冇月台幕門、月台冇冷氣,
除尖東站外, 香港火車都係咁,
大陸火車站比香港火車站好的地方,
防雨棚天花同車廂唔會有條gap, 俾雨照頭淋先,
行人流線清晰, 高進低出 ,
另外車站選址,座向及設計好, 用自然通風,穿堂風,對流openings,
總好過用冷氣去控制環境,以減少電費開支及有利改善空氣質素。
大陸火車站同地鐵站聯系都一般比香港直接,
以廣州,廣州東,深圳火車站為例,
一般都係火車站大堂再行落去就係地鐵站,
在交通規劃上比香港有更好的協調。
大陸火車站係衛生,秩序及裝飾上係比香港稍遜,
但已見到進步了不少。

自稱訊號系統先進的九廣西鐵其實係八鄉車廠都迎頭相撞過,
而九廣東鐵係1984年在上水站掉頭期間也試過撞埋石躉,
令車廂摺曲。

原帖由 KR4210 於 2006-4-18 16:11 發表
東涌線欣澳站月台上落車o係雨天時都會濕身,
好耐之前有板友貼過相,
雨天時東涌線列車停在欣澳站上落客,
開門後  


東涌線欣澳站月台上防雨棚天花同車廂有塊玻璃葉伸到出去車頂
兜住d 水先, 但係香港火車站防雨棚天花同車廂一大條無蓋部分,
令乘客照頭淋, 明顯係車站設計差少少。
不過東涌線列車當初設計應係停係室內,
不像得東鐵/地鐵市區線列車車門頂有條打橫的邊,
用作兜住d 雨水
防止雨水沿車身跣入車廂內。
sg 發表於 2006-4-19 12: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6-4-19 11:22 發表


字體大代表無禮貌, 何以見得?
試詳?

你總共 skip 左我頭十幾行有關你卸責的指責
而只係回應我文章最後三隻字?
這就是你的企圖轉移視線的「選擇性答題」的技巧嗎?


Quote 你唔等於話你,
你要急住認,我無計, 同你講咁多盞離題兼0徙氣!
字體大唔代表無禮貌, 咁italk banner 字體夠大la ,
你唔投訴下佢無禮貌!!!
仲有字體大代表無禮貌的話,
相信italk唔會有轉大字體的功能存在了!
你拗唔贏人地,無野拎野來講。
sg 發表於 2006-4-19 12:3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6-4-19 11:22 發表


字體大代表無禮貌, 何以見得?
試詳?

你總共 skip 左我頭十幾行有關你卸責的指責
而只係回應我文章最後三隻字?
這就是你的企圖轉移視線的「選擇性答題」的技巧嗎?


唔係自己的事,我係唔會攬上身的!!!
我鐘意點答同答乜, 你無權干涉。


我不想犧牲italk 珍貴的網路資源及各板友利益,
再同你作出離題及毫無建設性的討論。


[ 本帖最後由 sg 於 2006-4-19 12:35 編輯 ]
ahbong 發表於 2006-4-19 12:35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sg 於 2006-4-19 12:26 發表

Quote 你唔等於話你,
你要急住認,我無計, 同你講咁多盞離題兼0徙氣!
字體大唔代表無禮貌, 咁italk banner 字體夠大la ,
你唔投訴下佢無禮貌!!!
仲有字體大代表無禮貌的話,
相信italk唔會有轉大字體的功能存在了!
你拗唔贏人地,無野拎野來講。


仲繼續借題發揮
真係 italk 吹水大王
yuenpo 發表於 2006-4-19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睇完咁多意見
我覺得西鐵的問題主要係受制於已經發展好的新市鎮
當年政府想住屯門元朗天水圍可以自給自足
點知D公司唔肯搬入去
結果D人要靠通勤去市區上班
於是先起西鐵黎解決問題
但係市區地貴,新市鎮中心地段都已經人多車多
再加埋技術問題 (例如美孚站)
搞到西鐵今日咁多"問題"
駁唔到中心地帶,好多時都係錢作怪
試想想如果要封左元朗大馬路 3 年去起車站
會構成幾大唔方便?
成本會幾高?

同樣地, 果時起東鐵係九(龍)廣(州)鐵路
係一條城際鐵路
基本上在中途站係未必會考慮設在市中心
只不過後來社區發展
變左九龍至羅湖一段成為通勤鐵路
咁大家可以問點解當年起樓唔圍住條鐵路起?
同埋當年的大埔墟站係位於現在鐵路博物館的位置
果度都相當接近舊墟(舊市中心)
所以我覺得九鐵要做的大部份都已經做左
唔係的話就會好高成本
當然有D版友的建議都唔錯
將來發展時可以考慮
tonyng 發表於 2006-4-19 12: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g 於 2006-4-19 12:10 發表
自稱訊號系統先進的九廣西鐵其實係八鄉車廠都迎頭相撞過,
而九廣東鐵係1984年在上水站掉頭期間也試過撞埋石躉,
令車廂摺曲。
東涌線欣澳站月台上防雨棚天花同車廂有塊玻璃葉伸到出去車頂
兜住d 水先, 但係香港火車站防雨棚天花同車廂一大條無蓋部分,
令乘客照頭淋, 明顯係車站設計差少少。


1. 在車廠內掉車,車長會採用全手動模式,不受保護,
 只要車長打瞌睡,就會相撞。這不是系統是否先進的問題,
 而這意外的起因主要涉及人為因素。廠內撞車並不是很罕見,
 即使是地鐵亦發生過幾次同類事件。

2. 22年前E45撞車事件,亦是因人為疏忽,令列車入錯軌。

3. 欣澳站2005年才啟用,東鐵紅磡至羅湖各站都在1989年之前啟用,
 不應相提並論。此外,東鐵全線車站今年起陸續翻新,包括改建
 月台上蓋,改善這個問題,可見九鐵亦有取進的態度。
komodo 發表於 2006-4-19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認同yuenpo君的意見,在種種限制(成本、興建期間社會影響、技術、地理)之下,西鐵已經算係做得唔錯了。
傘外的世界有一片蔚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