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開馬鞍山綫,我發現馬鞍山綫車站月台擴建部份采用了方形支柱,跟原有部份的圓角支柱有明顯分別 |
|
|
|
|
LMC 沒有APG, 最有可能的解釋應該是信號系統唔support
這也是官方指為何EAL 要趁SCL Phase 2 replace 信號系統後, 才加APG 的說法
可能會問ETS 又為何有PSD
唔理尖東是否預了歸西, 最有簡單的解釋如同地鐵加PSD 一樣 - 防止冷氣流失
但不是信號系統唔support嗎?
[香城路邊社]當年尖東裝係全人手控制,所以甚至要先開幕門再開車門,先閂車門再閂幕門[/香城路邊社]
話明路邊社, 信不信由你
「延綫」(extension) 在兩地的理解應該相同
但香港正苦最愛玩語言偽術, 喜愛將一些鐵路延伸項目包裝成新路線, 完全不理會普羅大眾對這些terms 的理解
最近的例子就是「西港島線」, 明明是港島線的延伸, 卻包裝成新路線
網上不乏有人問是否要在上環轉車
在通車前的promote 又造多一個term 「港島線西延」, 2014 年年報中又有另一個term (但我忘了)
又例如「沙中線」, Phase 1 是WRL & MOL 的延伸, Phase 2 是EAL 的延伸
有東九龍的樓盤廣告將之說成一條完整路線, 可不轉車直達港島
「北港島線」也是相同的例子
[ 本帖最後由 marcowong1011 於 2015-5-3 17:56 編輯 ] |
|
|
|
|
回復 22# 的帖子
其實西港島線又唔算錯得晒嘅,始終2000年初嘅時候西港島線係計劃成獨立路線,乘客要係上環轉車。
只係當年的路線係合併埋今日稱之為「南港島線西段」嘅路線(上環-黃竹坑)
不過我都認同其實確定咗方案後可以考慮叫番做「港島線延線」(港鐵好似有用到呢個名,不過係好後期嘅事)
始終我都見過唔少唔熟悉交通嘅親友以為西港島線係條獨立嘅路線 |
|
|
|
|
原帖由 marcowong1011 於 2015-5-3 17:17 發表 
LMC 沒有APG, 最有可能的解釋應該是信號系統唔support
這也是官方指為何EAL 要趁SCL Phase 2 replace 信號系統後, 才加APG 的說法
可能會問ETS 又為何有PSD
唔理尖東是否預了歸西, 最有簡單的解釋如同地鐵加PSD 一 ...
其實既然這樣,港鐵對西港島綫爲什麽不像對北京地鐵大興綫那樣,在開通后繼續保留西港島綫的名稱,并且在路綫圖標注“西港島綫(堅尼地城-上環)與港島綫(上環-柴灣)直通運行,乘客無需在上環站轉車”呢? |
|
|
|
|
原帖由 marcowong1011 於 2015-5-3 17:17 發表 
LMC 沒有APG, 最有可能的解釋應該是信號系統唔support
這也是官方指為何EAL 要趁SCL Phase 2 replace 信號系統後, 才加APG 的說法
可能會問ETS 又為何有PSD
唔理尖東是否預了歸西, 最有簡單的解釋如同地鐵加PSD 一 ...
如果我沒記錯,我之前在Youtube看某個兩鐵合并當日的視頻,看到尖東站的東鐵綫列車開車前車門和幕門是同時關上的(和現在尖東改屬西鐵之後一樣)。
[ 本帖最後由 ytxmobile 於 2015-5-6 19:4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ytxmobile 於 2015-5-3 16:36 發表 
其實“北港島綫”不是將軍澳綫、東涌綫的延綫嗎?
莫非香港人口中“延綫”的概念和内地人所講的不同?
香港人口中的延線和你理解的延線相同。
香港政府把明明是東涌線及將軍澳線延伸的北港島線歸類為「港島線延線」,我等香港人同樣摸不著頭腦。同樣難以理解的,還有「自然延伸」等詞語。
不過要留意的是,2000 年方案的北港島線,是把港島線拆解,原有路段被東涌線及將軍澳線瓜分。所以某程度上,是可以把北港島線理解成港島線的「延線」。
原帖由 ytxmobile 於 2015-5-3 19:43 發表 
其實既然這樣,港鐵對西港島綫爲什麽不像對北京地鐵大興綫那樣,在開通后繼續保留西港島綫的名稱,并且在路綫圖標注“西港島綫(堅尼地城-上環)與港島綫(上環-柴灣)直通運行,乘客無需在上環站轉車”呢? ...
雖然當局在「工程名稱」上不太著重乘客理解,港鐵在最終營運時還是希望乘客容易明白的。 |
|
|
|
|
回復 24# 的帖子
其實在月台幕門路線圖的上環站畫上豎線,一邊標“港島綫”,一邊標“西港島綫”,是否就會簡潔一些?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