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0131417 發表於 2020-7-1 19:34
仲有46X呢?
平日下繁見到城隧轉車站大排長龍喎…
(當然有部份客嚟自269D) ...
46X 城隧上車的係冇錢收的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S3bl430 發表於 2020-6-29 22:16
亂估冇痛苦的27 vs 1A 的賺錢能力?
背景資料
九巴10大載客量最高路線(2017年)
當年1A 同27 (27K) 兩條線都有接收301號線停止服務後的冷馬調派去做上述兩條九龍線。
個傳統係咪遺留到依家,接收幾多枚車之類唔知變成點?? |
|
|
|
|
279X如果係上水站來往青衣站應該上到頭十
但係聯和墟來往青衣站就上唔到喇
連北區區內客都執唔到
|
|
|
|
|
214 其實都幾好賺
條線流水客程度高過27, 又收得貴, 仲貴過唔少新界線
應該盤數好靚
但九巴喺RPP 多次計劃加車之下都放慢板, 由得佢爆咁
|
|
|
|
|
冇辦法啦再加車落去就變咗冇錢賺呀嘛
|
|
|
|
|
其實上水站往聯和墟方向都上到10個
嘉盛<->聯和獨市
不過隧道費+班次
註定入唔到頭十
北區一定277X 276系
|
|
常備TCU 出行唔洗怕
|
|
|
本帖最後由 S3bl430 於 2020-7-8 10:16 編輯
pochi 發表於 2020-7-1 15:11
我都希望有識之士指點迷津,除卻51呢類咁特別嘅路線,會計人員係咪分析得到例如日日拉牛上樹上翠竹、慈雲 ...
如果以小弟以前讀cost accounting 的殘餘記憶,其實分cost冇你地想像咁複雜,也不需要很精確(10%以上誤差也不意外),因為條數根本唔會出街,並非Auditors關注點 ,一切只是供內部參考。
可能只是幾個基數再乘某個系數。
比較能夠確認到成本既係人工(有實際工時表可計),折舊(但我覺得內部應該會用每部車的應佔折舊,除左51這種要用特殊車輛的路線),依2part都佔左成本6-7成,估左依兩條數基本上估到大約的回本門檻。
維修成本和油費比較虛幻,相信用平均燃油*系數及維修*風險系數處理。
關於維修,適當的車務調動和對車輛的調校(例如改廢一部有好多潛在暗病的車)可降低維修成本,我相信維修成本對路線盈利能力的影響冇你地想像中咁大。除非是好似288果種不斷頂閘上落山路線,51這需要特殊照顧的線,又或者壞車率明顯偏高的路線
至於特見,這只是巴士迷才會關注的事情。在慳油車當度的世代,老實講,拉上補下之下,分別相信不大。計埋特見的因素,是有點庸人自擾的味道 |
|
|
|
|
pochi 發表於 2020-7-1 15:11
我都希望有識之士指點迷津,除卻51呢類咁特別嘅路線,會計人員係咪分析得到例如日日拉牛上樹上翠竹、慈雲 ...
每架車每日行過乜線、每架車嘅維修全部有哂紀錄。
再分析番唔同類型路線對燃油、損耗有幾大差異,
不是什麼高深學問,只係基本regression analysis。
分析完又會不斷有新數據去驗證或調整個model。
只不過呢D係統計學,而非會計範疇吧。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