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6108 發表於 2022-10-28 08:52
宜家市區嗰個表裏面應該得返1A仲算得上係“大線王”。
見到3C,11 同 13D 係個表裏面真係笑咗。
13D當時應該玩半直通加上秀茂坪末重建咪咁多客,依家秀茂坪咁鬼多去旺角車 |
|
|
|
|
54(19)當初能到屯門,係因為開頭講16系列喺新界西有分配班次數量。
應該係16沿線太長,但一D流水量強,一D流水量弱,所以巴士公司進行分區配額。
規定16上限為來回400班,但其他就靠左攝右攝入去。
19當初只到屯門市區,後來屯門開始發展,就加額:包括開辦27,拉19南下去穩定需求。
暴動後九巴策略應該有變,重新規劃過之餘。
紅小的確有好多支線,包括元朗去藍地大街等等。
|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le914 發表於 2022-10-28 07:52
風水輪流轉,好多當年嘅線皇,依家成為九記嘅眼中釘
九巴由九龍汽車變咗屯門巴士公司
佢淨係用學校教嗰種product life cycle 諗路線嘅資源 而唔識理論model同現實嘅分別
結果蝕錢新區會多資源過賺錢舊區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本帖最後由 tx96 於 2022-10-28 13:45 編輯
66, 新界排3; 但68 排11 ; 當年屯門多客過元朗?
|
|
|
|
|
荃灣路是87年通車, 68好多人搭, 加上用車是平治O305巴士。
|
|
|
|
|
明顯係
泥涌年代開60分鐘,同94跳飛機
食飯時間直頭開少班(120分鐘)
|
|
|
|
|
13D好似係1982年取消半直通
13D末落,好大程度同競爭有關
1984年,95/ 98C都未出世(213D就更加)
同埋當年秀茂坪/ 牛頭角等未重建
沿線人口亦未有如今日般老化
同時九巴都未有咩貴線短途/ 行少少快速收貴一級呢類概念
所以13D做到呢個數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