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y403 發表於 2022-10-28 17:03
舊區好多時有人口老化問題
畀同等資源落去係搵得少過新區
隨咗多新車,屯門都係跟大勢減班
呢幾年都唔覺有特別加強服務 |
|
|
|
|
TankKingEH9697 發表於 2022-10-28 15:56
當年徒置區+工廠區實出線王
講蝕5m玩足全日 蝕到真正見骨🤣
2F行晒慈雲山 黃大仙 橫頭磡 樂富 白田 石硤尾 李鄭屋 蘇屋 元州街咁多個大型徙置區/屋邨, 轉地鐵火車得, 深長返車衣工亦得, 算係市區非油尖旺區最強路線.
5M就算把啦, 當時尖沙咀東部係冇地鐵到嘅新商業區, 開條M線做接駁, 但同時漆咸道南有頻密巴士包抄, 基本上要轉車不如搭直車, 荃灣綫出嚟或者需要用到5M, 但觀塘綫各地似乎唔係咁需要5M, 返多一陣就知道彌敦道行過去唔遠, 黃大仙 九龍城兩大區有5系直達線, 觀塘區有繁時X線直達. |
|
|
|
|
84年6月的記錄,70客量為451,634。
東鐵全面電器化係70致命的重點,
82年高峰時代,開27部車,最繁忙時間單方向最少要有920乘客。每天來回共300班。
83年中末減5車,84年頭再減4車,最繁忙時間單方向最少要有630乘客。銳減到只剩194班,然而平均每班都有77.6人,
但是係全條線有上有落一班只有77人。若我在隧道前上車及隧道後上車的流水斬半,平均一班車只有約31%上載率而已。
照推算,年多兩前70號顛峰,客量應超過130萬一個月,一個月收入是本月三倍左右。
|
|
七擒孟獲尚知廉恥,但某相....
|
|
|
Ricky403 發表於 2022-10-28 16:54
不如話係巴士慢咗
頭閘鎖尾閘鎖截油呢啲加加埋埋都幾係野
九巴仲嫌唔夠慢整多個綠路出黎
另一方面,少咗上車數散紙,一加一減停站唔差好遠
路況/塞車/塞燈先係主因 |
|
|
|
|
仲有好耐無見人上車唱錢夾錢  |
|
新造的人、如鷹展翅上騰。
|
|
|
Gary_B 發表於 2022-10-28 19:38
1984年 1A仲係用鴨+寶 返觀塘旺角基本上冇位坐甚至上唔到
呢個時候 13D 16幫到你
...
睇巴典話1A係1986年12月29日先好似宜家咁由洗衣街左轉太子道西,右轉通菜街入界限街去東九龍。
之前都係行花墟道,基堤道。
咁1A係咪改左路86年尾先開始行3N?
好難想像12米行入去花墟。
|
|
|
|
|
本帖最後由 EX-TL 於 2022-10-29 16:22 編輯
TN6108 發表於 2022-10-28 23:49
睇巴典話1A係1986年12月29日先好似宜家咁由洗衣街左轉太子道西,右轉通菜街入界限街去東九龍。
之前都係 ...
12米有冇入過花墟道我就唔知, 13用差一米的S3BL做掛牌行入面一啲問題都冇, 細個覺得好犀利, 咁大架車行園藝街. |
|
|
|
|
JX9097 發表於 2022-10-28 19:43
咁呢樣都啱
以前好多師傅邊閂閘邊踩油門
依家要等到confirm車門閂實先可以踩油門
而家最乞人憎係行車綠燈停車, 我到尋日28號仲搭到啲咁嘅人, 九巴606 RK3692中午時份往九龍, 仲嫌車程唔夠長, 真係黐蹺綫. |
|
|
|
|
純粹記憶 1A係1986年改用3N 返學見到嚇到眼突 上車有位坐喎
但check 番across 個批風機3N (3N100 個批) 係 1986年中落地 批車係畀 1A 用
meanwhile 正式改路前 1 1A 好似已經臨時改行不入花墟一段日子先
|
|
|
|
|
呢啲真係最乞人憎
明明綠燈都要碌住去
最誇係慢溜到白界唔紅都停低等到佢紅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