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九巴母公司載通(62)發盈警,料高油價令九巴龍運虧損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7-25 13:11 發表 
首先, 有幾多人係"extremely rich"先?
香港大約有8萬人有百萬流動資金以上
相信, 如果每日全港真係得8萬人用私家車, 交通問題有非常大的改善
八個人都嫌多啦,何況八萬人...
八萬人已經夠塞死一個中環 |
|
|
|
|
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8-7-25 18:36 發表 
八個人都嫌多啦,何況八萬人...
八萬人已經夠塞死一個中環
中區及灣仔區合共的駕車上班人數遠遠少於8萬人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7-25 13:11 發表 
首先, 有幾多人係"extremely rich"先?
香港大約有8萬人有百萬流動資金以上
相信, 如果每日全港真係得8萬人用私家車, 交通問題有非常大的改善
每天駕車到這三區上班的幾乎都是"extremely rich",
這點從只有5%中區/灣仔區的工作者駕車上班已可證明
電子道路收費主要在上述兩區實行,
中區/灣仔區的私家車流量只佔全港的一小部分,
對全港私家車流量的數字上不會有重大改變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7-26 13:06 發表 
其實, 唔好睇少全港5%的數字
全港公交超過1100萬人次
5% 約為 55萬人次, 私家車有點對點的性質
都巳經有成廿五萬人以私家車上班
仲要呢55萬人次就幾乎等於55萬架次…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7-25 13:07 發表 
" C" p' }1 Z- `% [9 j& O
就第三類情況, 好似倫敦金融城, 香港中環, 就算佢地往港島, 佢地唔車係無可能
除高的營運費用, 好似新加坡的道收費問題
上一篇文提到駕車到中區/灣仔區的人都是高收入人士,
你認為每月多付數百元可以令高收入人士放棄駕車嗎?
新加坡及美加澳的例子完全不適用於香港,
新加坡擁車駕車的中產人士比例比香港多得多,
但中產人士對生活成本比高收入人士敏感得多,
電子道路收費當然可以減少私家車流量
美加澳幾乎所有家庭擁車,
低收入及中產駕駛者佔了絕大部分,
若電子道路收費設在市中心,
的確可以減少私家車流量;
但若電子道路收費設在suburbs,
基於現有intersuburban公共交通網絡不善,
私家車流量不會顯著減低之餘更會嚴重打擊民生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7-25 13:07 發表 
" C" p' }1 Z- `% [9 j& O
Y) Y- T- N9 P6 Q4 V" m
但海外其他地區, 如果市中心無香港東京咁集中, 公交對用車量幫助唔係咁大巴士,鐵路,生活4 Z: D5 m) J) K5 n% o, b9 Z' A
有所謂必不可少的情況!
沒有人期望美加澳城市可以做到香港那樣,
但並非不可減少他們的私家車依賴度
我早前已為「公共交通質素對用車量有影響」提供了證明:
原帖由 Kaix 於 2008-7-25 11:11 發表 
The average car ownership in the well off inner suburb is around 1 per family;
but the figure rises to 2 to 3 per family when it comes to the poor outer suburb.
在西方國家,財富不是影響用車量的首要因素
[ 本帖最後由 Kaix 於 2008-7-26 13:51 編輯 ] |
|
|
|
|
吉
[ 本帖最後由 Kaix 於 2008-7-26 13:49 編輯 ] |
|
|
|
|
原帖由 Kaix 於 2008-7-26 13:40 發表 
人次=來回
所以55萬人次=27.5萬架次
架次唔等於來回?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8-7-26 13:06 發表 
其實, 唔好睇少全港5%的數字
全港公交超過1100萬人次
5% 約為 55萬人次, 私家車有點對點的性質
都巳經有成廿五萬人以私家車上班
5%就是5%,即是極少數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