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238X 於 2009-4-3 20:54 發表 
然則綠小 95M 與 39M 無直接競爭關係乎?
講真,如果計住客人數黎睇,
荃中加荃景一定多過荃威,
家陣雖然39M都幾多人搭,
但係好多都只係免費客(城隧客轉車),
根本只係一個「表面」既好客.....
95M收到咁平,
係家陣交通界可謂經典,
至少都要$2.8啦,
不過佢咁樣做生意,
真係可以「薄利多銷」。
家陣95M雖然無確實班次(客滿即開),
但係佢都可以keep到五至八分鐘一班,
可見佢既好客情況啦~~
39M同小巴95M,
根本同34M同小巴96B一樣.... |
|
港鐵:地鐵>火車
|
|
|
原帖由 JC3341@31M 於 2009-4-3 22:22 發表 
講真,如果計住客人數黎睇,
荃中加荃景一定多過荃威,
家陣雖然39M都幾多人搭,
但係好多都只係免費客(城隧客轉車),
根本只係一個「表面」既好客.....
95M收到咁平,
係家陣交通界可謂經典,
至少都要$2.8啦,
不過佢咁樣做生意,
真係可以「薄利 ...
實際上, 自九巴推出 BBI 之後,
相似路線多左唔小,
296A 已經係一個超好例子, 除時全車超過一半人都係 BBI 過去坐 296A,
實收每個 $ 0.70 ~
39M 當免費車, 但始終都仲有人誤以為 39A 同樣設優惠而上左 39A
然而路線又短, 話蝕就唔會好似 296A 咁 ~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9-4-3 20:54 發表 
238M 方面確實比較難講,而且好似呢一兩個週末的情況
可能更麻煩,但 39M 現時繁時班次只有 7 分鐘,
我希望係做到合併後就算唔加車,上荃威都比而家密
(因為 238M 本身班次較密,無可避免要向其看齊)
亦因此呢個「計劃」之 ...
其實我自己就覺得先應該將 39A / 39M 自己整左一次先好同其他線講合併
實際上, 如果 39A + 39M 加埋, 一共係有七架車行 ~
至於 30X 方面,
今時今日九巴都話係 65 分鐘一單,
以依個數計, 過左 65 分鐘就真係慢, 快過 65 分鐘已經算叫快
不過依繁時見, 65 分鐘坐全程好小有 ~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9-4-3 20:54 發表 
2. 同意,然則綠小 95M 與 39M 無直接競爭關係乎? 原帖由 JC3341@31M 於 2009-4-3 22:22 發表 
39M同小巴95M,/ @&r#E6P7w6c3X3i.u
根本同34M同小巴96B一樣....
兩者有點不同,九巴34M和新界小巴96B同樣能服務來往麗城花園及灣景花園至荃灣站之乘客,唯九巴39M和小巴95M只有在來往荃灣中心及荃景花園至荃灣站之服務上存在競爭,來往荃威花園至荃灣站之服務則不然,否則39M的服務水平恐怕會跟現時的34M的看齊。 |
|
|
|
|
原帖由 YC 於 2009-4-4 13:42 發表 
兩者有點不同,九巴34M和新界小巴96B同樣能服務來往麗城花園及灣景花園至荃灣站之乘客,唯九巴39M和小巴95M只有在來往荃灣中心及荃景花園至荃灣站之服務上存在競爭,來往荃威花園至荃灣站之服務則不然,否則39M的服務水平恐怕會跟現時 ...
39A/M 其實仲有個競爭對手, 就係又平又快既荃威村巴. 不過村巴車少 (得四部車), 繁時總站往往上滿,
荃威高座住客往往只能上 39A/M. |
|
|
|
|
原帖由 AVD1 於 2009-4-4 09:26 發表 
實際上, 自九巴推出 BBI 之後,
相似路線多左唔小,
296A 已經係一個超好例子, 除時全車超過一半人都係 BBI 過去坐 296A,
實收每個 $ 0.70 ~
39M 當免費車, 但始終都仲有人誤以為 39A 同樣設優惠而上左 39A
然而 ...
當然...d人原本轉開呢堆線嘅,會keep住轉,save $$
之前唔轉巴士(maybe小巴)嘅,可能又會見到轉乘而轉搭
所以好多接駁線自從轉乘之後都應該會好睇唔好食 |
|
|
|
|
原帖由 JX9097 於 2009-4-4 17:48 發表 
當然...d人原本轉開呢堆線嘅,會keep住轉,save $$
之前唔轉巴士(maybe小巴)嘅,可能又會見到轉乘而轉搭
所以好多接駁線自從轉乘之後都應該會好睇唔好食 ...
其實我想知 BBI 係邊間公司引入先 ?
如果係九巴, 根本係佢自己整死自己
1. 係就係多人坐左巴士, 但係收費小 + 架車用油都用多左
2. 某部份路線, 你唔坐巴士根本冇咩選擇, 如荃景圍及海濱路線而言 - 39M, 238M
如果佢一日唔比轉乘, 唔通你唔坐 ?
我自己就覺得 238M 分分鐘盈利仲低過 39A + 39M
- 用車多
- 轉乘路線廣泛 (屯門, 元朗, 天水圍都有份)
當然市民絕對係有著數, 但係對一間公司而言, 不旦收入小左, 成本仲要上升 ~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原帖由 AVD1 於 2009-4-5 03:00 發表 其實我想知 BBI 係邊間公司引入先 ?如果係九巴, 根本係佢自己整死自己1. 係就係多人坐左巴士, 但係收費小 + 架車用油都用多左2. 某部份路線, 你唔坐巴士根本冇咩選擇, 如荃景圍及海濱路線而言 - 39M, 238M如 ...
九巴當時設立轉乘既背景不是回應市民要求減車錢嗎?! |
|
|
|
|
原帖由 AVD1 於 5/4/2009 03:00 發表 
其實我想知 BBI 係邊間公司引入先 ?
如果係九巴, 根本係佢自己整死自己
1. 係就係多人坐左巴士, 但係收費小 + 架車用油都用多左
2. 某部份路線, 你唔坐巴士根本冇咩選擇, 如荃景圍及海濱路線而言 - 39M, 238M
如 ...
若果接駁線可以為幹線帶來更大收益,盤數就唔係咁簡單。
P.S.
以 238M 現時班次,如果無轉乘,可能有部份人會改坐 38A 出
大窩口轉 48X / 73X / 278X。 (38A 係可以預時間的)
又,
1. 如果 238M 真係「收益更低」,九巴大可谷 38A 做地鐵站接駁,
因為 238M 太慢,小巴班次不穩, 238X (駁地鐵) 太貴。
2. 如果 238M 收益非常高,由於 238M 同 42C 等部份路線不同站,
38A 會係比較好的轉乘路線,所以應該將 38A 納入轉乘計劃並加強
服務,進一步谷大收益。
兩個極端都顯得九巴計劃縮 38A 係錯誤。
唯一合理解釋係:238M 收益確實唔高,但好似你講咁低又好似唔見得。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