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彌敦道,軒尼詩道實在太多巴士線,太多只係單向多人上或落既線,簡單
d講好多線係一邊有客,另一邊吉車遊街.
如果可以將d客集中處理,例如往尖沙咀方向可以group幾車載晒,唔使幾十
條線都係去同一個目的地,提供更多轉乘優惠,分散路線去不同地方,行不同
既路,主幹道用幾條線去行,引入更環保既車(例如混能天然氣以至無軌電),
減少路面車輛數量,總好過只係減班次來得實際同有效,只係三間專利巴士
公司,運輸署,區議會有無詳細研究?
環保組織成日話大家製造幾多廢氣,幾多污染物,但有無真係交過一份似樣
少少既report俾大家去深入研究,只係製造話題而無長遠目標,同收膠袋稅
粉飾太平有何分別 |
|
益童學校,全民教育
|
|
|
原帖由 orange 於 2009-7-21 01:38 發表 
其實彌敦道,軒尼詩道實在太多巴士線,太多只係單向多人上或落既線,簡單
d講好多線係一邊有客,另一邊吉車遊街.
香港既發展,一直以來都係將住宅同商業分得幾開
主要既通勤人流,長久以來仍然都係集中o係幾個地方
就算將批客group落幾條線度再做轉乘,單向人流既通勤模式一日唔變,情況都唔會有改善
即係,每朝早o係大西北有幾多人過中上環返工,但係又有幾多人會調轉咁返? |
|
字大只顯得人自大
|
|
|
原帖由 orange 於 2009-7-21 01:38 發表 
如果可以將d客集中處理,例如往尖沙咀方向可以group幾車載晒,唔使幾十
條線都係去同一個目的地,提供更多轉乘優惠,分散路線去不同地方...
如果新界區只需8條路線落油尖(使用彌敦道)
例如: 屯門(2), 元天(2), 北區(1), 大埔(1), 沙田(1), 馬鞍山(1)
咁就好好多.
一般人都說 長途應該用鐵路, 短途才用巴士
不過, 長途應該係指100公里以上的里程, 短途係指10-100呢個範圍
至於城市區內10公里以下範圍, 則使用地鐵/捷運
尤此可見何解巴士在香港尤其新市鎮受歡迎
如果在10-100範圍內使用鐵路, 則鐵路的velocity須接近100km/h或以上才受歡迎
for example: 東涌-青衣(~20km), 元朗-西九龍(~25km), 深圳-東莞(~50km 境外例子) |
|
|
|
|
回復 66# 的帖子
個問題係,諸如60X/63X/68X/69X呢類,唔止做彌敦道客,仲有成條長沙灣道,令到效率低左。換言之,彌敦道其實唔需要咁多新界車走入去。
我唔係話要cut線(事實上,而家運吉同部分有關團體都有錯誤觀念,以為巴士線數目多係問題所在;實際上巴士數目和巴士線數目未必有直接關係),我反而覺得應該多增加特快線,呢個point之前我晌呢度都reiterate左好多次。 |
|
|
|
|
回復 68# 的帖子
拆線囉。
對於班次足夠密的路線,可唔可以拆做一條專做長沙灣道,一條專做彌敦道?除左上面提過果堆線之外,我覺得58X/59X/67X都應該咁拆。
當然,拆線要面對總站擺位問題,一係就好似我之前諗過的方案,短線擺太子,趁巿區重建的機會,搵個位起大型總站,上面可以起樓,但係呢樣野短期無可能 做到,而家拆線,暫時都要擺內街;一係就短線擺深水步,但係咁就服務唔到欽州街同太子之間的客。
同埋,道路規劃上,點都有條西九龍走廊可以用,雖然個效果應該比起港島區特快線差少少。
(以上論點,我又係晌另外幾篇文提過好幾次) |
|
|
|
|
我認為巴士冷氣排放令人覺得唔環保只係人主觀感覺,
彌敦道所有大廈都會排放熱氣,鐵路站本身也有熱氣/廢氣由通風井排出,
只不過因為設計上一定會遠離民居(例如置於天台、後巷),先俾人一種環保既錯覺,
一般人認為總之你排出既廢氣/熱氣唔影響到我就覺得環保,但事實係唔係真係環保呢?
補充觀點:我想表達既係做研究係唔係應該宏觀一點去睇,
而唔係只用微觀角度對巴士進行調查,然後得出對自己假設有利的結論。
[ 本帖最後由 on11358 於 2009-7-21 10:26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