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最終目的只係想迫政府幫佢cut咁D蝕錢線
如果成事,計落分分鐘賺過直接加價 |
|
|
|
|
原帖由 GR614 於 2010-7-30 23:24 發表 
睇左6頁淨係覺得#13個篇文先係今次申請加價最大既因由。
講真,車就年年都要買架喇,呢一兩年買既車點都唔夠5-6年前多,點睇都唔似因為呢個原因而加價喇.... ... 買車開支應該唔關事既
買車都係睇budget做事
若果唔夠錢既咪買D冇咁貴
油價既一路都係大約$80
冇咩大上
加薪年年都講開
lee筆錢應該一早預左
反而加價可以發表左一樣野
我條數唔係咁得
可逼政府放寬一D政策上既野
亦可以同DC講,再唔俾我做重組既我就玩加價
頂盡咪玩一齊炒 |
|
某巴士公司疑似謊稱區議會重組方案經區議會通過
|
|
|
原帖由 chiukit2001 於 2010-7-30 23:29 發表 
點解得一個方向,硬係諗加價,唔可以減價同MTR死過GA 咩,你平少少肯定多人搭好多,但唔該執番好D假班次先.
九巴傳統文化 - 假班次 / 字軌車. 咁多年來都係咁. 想改變? 搞掂工會, 換晒班底.
再唔係好似當年咁, 將中巴拆骨, 做肥城巴, 養大新巴, 合併新城, 變新中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其實九巴佢咁今次話加價,新城又會唔會出新聞又話要加價呢?? |
|
|
|
|
回復 54# 的帖子
不要忘記:天星已經是不受政府公共事業內專利權規管的項目
去到呢一步,係因為發現到天星已不再是主要交通工具,過海的人,當年過海線一開以巴士為主,地鐵開左頭兩條過海線之後,亦以地鐵為大,巴士為細,渡輪風燭殘年,當年風光之港內線,大角咀:拆!深水埗:拆!佐敦道:本身政府話俾佢用浮檯碼頭吊命唔使死,點知原來個位同原配套之巴士總站已有出入,發揮唔到作用,人次進一步下跌,結果都死埋,政府借勢又填多d, 渡輪早已淪為夕陽工業,政府唔使佢做專利,係如果唔再保護,守護天星同皇后個班人唔使看住個碼頭同鐘樓,天星可能自己挎掉!
同類的例子見於電車,電車亦唔使交專利稅,無地鐵之前,佢係快過北岸巴士幹線,但係地鐵開左同東區走廊通車,佢又差d 被時代巨輪壓爛。係,佢係有d 唔爭氣,當年政府做輕鐵之時,首先唔係叫九鐵掯左佢,而係以邀請財團嘅形式,問會德豐(時電車公司之大股東,今年賣盤予威立雅)做唔做,理由係當年1982 年,政府亦預料到,地鐵同東廊會令電車陷入困境,不過,會德豐的盤算卻與政府有出入,會德豐當年審視項目後婉拒政府的好意,雖然集團當年未透露任何原因,但個人推敲原因可能與當年中英談判有關,在稍早之時,政府籌設地鐵並進行國際銀團貸款之時,就被海外銀團問及計劃中觀塘線項目範圍位處新界(界限街以北之新界,或應被稱作新九龍),涉及租約中之九七期限,而貸款融資回報期一般30 年,換言之,合約有跨越九七之嫌,實有必要搞清楚到底地鐵及港府能否全期履行合約,受此質疑影響,地鐵貸款曾出現嚴重困難,導致幾乎破產,規模亦因此而縮水:包括尖沙咀至金鐘由原定的四聯並發式過海改為兩聯(觀塘線至油麻地),東九龍線擱置,會德豐於1982 年拒絕政府邀請,與其說電車有困境,不如說受邀後可能面對更大困境(1982 年中英談判最劇烈之時,新界地價一落之丈,多次出現的困局更曾導致香港人心惶惶)
所以,天星同電車當然有能力提供咁大優惠,因為佢地現在之出現唔再係為公共評輸提供具疏導性之骨幹作用
回到巴士,巴士依然是專利項目,雖然,政府以巴士及鐵路科為分組以突顯巴士仍具備相當之骨幹作用,但放在同一科的目的與作用是怎樣,司馬昭之心也,巴士亦應另謀出路
鐵路,正常運作則矣,有突情況,這個「骨幹」往往是掉下來的第一塊骨牌,如果政府不搞好巴士線及配套,難怪每次亂象橫,這亦非市民樂見
可是,八號幹線的「頭炮」,我們等了又等,才來個兩味的249X, 情況堪憂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